第10章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ppt
《第10章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10-1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10-2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10-3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10-4 凝胶渗透色谱(GPC),一、端基分析法使用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条件:1)聚合物必须是已知化学结构的线型或支链型大分子;2)大分子链端带有可供定量分析的基团;3)每个分子链上所含的基团数量是一定的;,10-1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精确称量出试样重量W;测出重量为W的试样中端基的摩尔数nt;2)根据每个大分子链所带有的端基数X,得到试样的摩尔数 3)计算出聚合物的分子量,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程序:,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特点:1)端基分析法测定的是数均分子量
2、;2)方法适用于一些缩聚产物(尼龙、聚酯)分子量的测定;3)当聚合物分子量较高时实验误差比较大,其测量分子量的上限为二万左右;,依据溶液的依数性;沸点升高值(Tb)与溶质的性质无关。但是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即与溶质的分子量成反比。,二、沸点升高法,对于理想溶液,若溶剂种类一定而且重量取1000克,可以简化为:C溶液浓度(g/kg);MB溶质分子量;Kb 沸点升高常数(/重量摩尔浓度);,实验方法:1)在不同溶液浓度条件下测定沸点升高值Tb;2)以(Tb/C)对C作图,并将曲线外推至C0,得到外推值(Tb/C)c0;3)以外推值(Tb/C)c0计算聚合物分子量 MB=Kb/(Tb/C)c0;
3、,对于高分子溶液:只有当溶液浓度非常稀时,高分子溶液才表现出与理想溶液相同的行为。因此必须采取外推至极稀浓度的方法进行处理。,沸点升高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特点:1)测定的分子量是数均分子量;2)测量方法受到分子量大小的限制,测定的上限是一万;3)对溶剂有一定要求沸点下聚合物不分解;4)测量时必须达到热力学平衡;,三、渗透压法,对于理想溶液:,=gh,C 溶液浓度g/ml;M 溶质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C与溶液浓度C有关:一般情况下取前两项即可:以/C 对C作图,由直线斜率可求得A2,由直线截距可计算出分子量。渗透压测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方便、精确),该方法测量分子量的范围是
4、104106之间,得到的也是数均分子量。,渗透压测定的影响因素,渗透膜的选择聚合物分子不能通过;对溶剂的透过率足够大;不与溶剂发生反应、不会被溶解。溶剂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脱气和过滤。阀件的密封性要好;池中溶液造成的静压力要尽可能小。,例外情况的处理对于一些聚合物/溶剂体系,使用/C 对C作图得不到直线。这可能是维利公式中第三项不为零造成的。/C=RT(1/M+A2C+A3C2)令:2=A2M 3=A3M 则:/C=RT/M(1+2C+3C2)对良溶剂体系:3=22/4,将3=22/4代入上式/C=RT/M(1+2C+22 C2/4)=RT/M(1+2C/2)2两边开平方:(/C)1/2=(RT/
5、M)1/2(1+2C/2)以(/C)1/2 对C作图可得到直线,由直线截距可以计算出分子量。,10-2 重均分子量测定光散射法,一、基本原理,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强度为:,观察角;r观察点与散射点之间距离;o入射光波长;Io入射光强度;n溶剂折射率;dn/dc溶液折射率与浓度变化比值;No阿佛加德罗常数;M溶质分子量;A2第二维利系数。,定义Relay因子:,将式中的常数合并为K,上式可变为:,对聚合物溶液的校正,散射函数P:,P的值与大分子的形状、大小及光的波长有关。对于分子形状为无规线团、分子大小为h2,光波长为的高分子溶液,1/P的值为:,以上二式是光散法测定聚
6、合物分子量的基础。配制45个聚合物稀溶液,先测定每个溶液在不同散射角处的散射强度,以kc/R对sin2/2作图,外推至0,得到;然后以其对浓度C作图,外推至c0,其截距。,实验仪器小角激光光散射仪,使用LALLS测定溶液的Relay因子(R),其优点为在小角度时(27o)可以省去角度外推。,1注射器;2激光器;3倒向镜;4衰减器;5透镜;6试样池;7固定衰减器;8光电倍增管;,实验仪器浓度示差折光指数仪,1光源;2透镜;3光栅;4准直镜;5溶液;6溶剂;7成像镜;8读数显微镜;,使用浓度示差折光指数仪测定溶液的dn/dc值。,使用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的实验步骤,配制45个不同浓度的聚合物稀溶液;
7、使用LALLS测定纯溶剂和每个溶液的R值;使用折光指数仪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n,以n/c对c作图,外推至c0,得到dn/dc值;由dn/dc值计算出k值;以kc/R对c作图,得一直线,截距为,斜率为2A2;,10-3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一、稀溶液粘度的表示方法 o纯溶剂的粘度;溶液的粘度;相对粘度 增比粘度 3 比浓粘度 4 比浓对数粘度 5 特性粘度,二、影响溶液粘度的因素,当kC 1时:略去高次项并代入前式可得到:Huggins 方程,K 与溶液浓度无关的常数,1、溶液浓度,当sp 1时,将lnr按Taylor级数展开:将Huggins方程代入上式并略去高次项,可以得到:,令=1/2 k,上
8、式可改写为:,Kraemer方程,分别以sp/C和lnr/C对浓度C作图可得右图。,当溶液浓度趋于零时:,Kraemer方程,Huggins方程,1)良溶剂线团扩张伸展,末端距增大,导致流动时对溶剂分子的扰乱增大,液体力学体积增大,值较高。2)不良溶剂线团扩张程度下降,呈紧密卷曲状态,末端距减小。流动时对溶剂分子的扰乱减小,流体力学体积减小,值变低。3)溶剂溶剂对大分子的构象以及液体力学体积没有影响,处于状态。,2.溶剂种类,3.温度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在良溶剂中,高分子线团已经处于伸展松散状态,温度对的影响程度较小。一般随温度升高,值有所减小。在不良溶剂中,温度的升高将减少链段之间的内聚力,增
9、加溶剂与链段之间的作用,导致高分子线团变的松散、伸展,因此随温度的上升而明显增大。,溶质分子量增大,粘度增大。当溶剂、聚合物种类、温度固定后,溶液的特性粘数仅由溶质的分子量决定:,K,是常数,其值取决于聚合物种类、溶剂种类、温度以及分子量范围。一般在0.51之间,线型柔性链高分子溶解在良溶剂中,其接近于0.8;随溶剂溶解能力减弱,逐渐减小;在溶剂中,为0.5。,4.溶质分子量对溶液粘度的影响,MarkHouwink 方程,三、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牛顿流动定律:毛细管内不同流层的流速为:,流动的推动力:剪切面积: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量等于流速与面积的乘积:,由于毛细管两端的
10、压差P=gh,上式可改写为:,动能校正:,则有:溶液流速很慢时不必进行动能校正此时:,m常数,选择适当的毛细管使溶剂的流出大于100s,即可忽略动能修正项;使用稀溶液,使溶液密度与溶质密度相差很小(o);3.用毛细管粘度计先测定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to,然后再测出不同浓度C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 t,由此可以得到不同浓度C下的r 和sp;,四、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乌氏粘度计,分别以sp/C 和lnr/C为纵坐标,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两条直线,将直线外推至C=0,得到的共同截距就是特性粘数。,如果已知 K、,就可以从Mark Houwink 公式计算出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该方法称为“
11、稀释法”,“一点法”测定粘均分子量在一个浓度下测定sp或者r,然后直接求出特性粘度,对于线型的柔性链高分子:+K=1/2 K=1/3,Huggins方程,Kraemer方程,联立二式可得:,对于刚性链高分子,+K偏离 1/2较大,上式不适用;假设K/=,则有:,先通过“稀释法”确定聚合物/溶剂体系的值,然后即可通过上式用“一点法”计算特性粘度和粘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测定是将聚合物按照其分子量的大小分离成若干个级分分级,然后测定出各个级分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1)利用聚合物溶解度对分子量的依赖性进行分级 沉淀分级、溶解分级、降温分级2)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性质进行分级 超速离心分级3)利用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分子量 分布 测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