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核苷酸与核酸.ppt
《第06章核苷酸与核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6章核苷酸与核酸.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六 章核苷酸与核酸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核 酸(nucleic 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 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1944年 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测序方法。1985年 Mullis发明PCR技术。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2、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核酸研究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核酸概述The Generality of Nucleic Acids,一、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二、核苷酸由碱基、戊糖、磷酸组成,(一)核酸中的碱基,嘌呤(purine),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嘧啶(pyrimidine),胞嘧啶(cytosine,C),尿嘧啶(uracil,U),胸腺嘧啶(thymine,T),稀有碱基(rare base):核酸中含量甚少的碱基。大多数都是甲基化碱基。tRNA中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可高达10%。,核酸中部分稀
3、有碱基,(二)核苷酸中的戊糖,H,(三)核苷:AR,GR,UR,CR,嘌呤N-9或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N-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ribonucleoside)。,N,N,N,N,9,N,H,2,O,O,H,O,H,H,H,H,C,H,2,O,H,H,1,2,糖苷键,嘌呤N-9 或嘧啶N-1与脱氧核糖C-1通过-N-糖苷键相连形成脱氧核苷(deoxyribonucleoside)。,糖苷键,脱氧核苷:dAR,dGR,dTR,dCR,(四)核苷酸:AMP,GMP,UMP,CMP脱氧核苷酸:dAMP,dGMP,dTMP,dCM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腺嘌呤脱氧核苷一磷酸 dAMP,环式腺
4、苷一磷酸cAMP(环磷酸腺苷),环式鸟苷一磷酸cGMP(环磷酸鸟苷),鸟苷四磷酸 ppGpp,核苷酸的功能,脱氧核苷酸:DNA的组成成分,为数不多的参与代谢的调节。核糖核苷酸:RNA的组成成分,还以多种方式参与细胞内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含核苷酸的生物活性物质:NAD+、NADP+、CoA-SH、FAD 等都含有 AMP,多磷酸核苷酸:NMP,NDP,NTP,环化核苷酸:cAMP,cGMP,cAMP,三、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聚核苷酸(核酸),3,5-磷酸二酯键是核酸的基本结构键,多聚核苷酸链方向性。,C,G,A,3,5-磷酸二酯键,多聚核苷酸链方向
5、性,四、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一)RNA是单链多聚核糖核酸(二)DNA是单链或双链多聚脱氧核糖核酸(三)组成DNA和RNA成分不同(四)多聚核苷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也称为碱基排列顺序。即碱基序列。,3,5-磷酸二酯键,书写方法,5 pApCpTpGpCpT-OH 3,5 A C T G C T 3,目 录,核酸分子大小表示法:单链DNA或RNA:碱基数目,base,kilobase.双链DNA或RNA:碱基对数目,base pair(bp)kilobase pair(kb)小的
6、核酸片段(50bp),称为寡核苷酸(nt),第二节DNA的三维结构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DNA,DNA的空间结构又分为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和高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构成DNA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具有确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一、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一)Wast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碱基组成分析A=T、G C,不同生物碱基组成不同,同生物、不同组织碱基组成相同,目 录,模型理论基础:hargaff 规则,获得了高质量的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照片。,
7、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Watson,Crick,1953),1、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相互平行、走向相反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围绕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 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目 录,亲水性的脱氧核糖-磷酸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疏水性的碱基位于双链的内侧。,碱基垂直螺旋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互补配对形式:A=T;GC)。,目 录,2.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鸟嘌呤/胞嘧啶,碱基互补配对:腺嘌呤/胸腺嘧啶,大沟与小沟,大沟与小沟,目 录,互补碱基对的氢键维系DNA横向结构的稳定。相邻两个碱基对互相重叠产生的疏水作用,成称为碱
8、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维系DNA纵向结构的稳定,3、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碱基堆积作用力,(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B型DNA:Watson和Crick,右手螺旋(1953年)A型DNA:Wilkins(1953年)Z型DNA:Rich等,左手螺旋,(1979年),三种DNA构型的比较,(四)某些DNA 具有更复杂的螺旋结构,Hoogsteen碱基配对 形成三股螺旋DNA T*A=T C*G=C,H-DNA的结构,三链结构,鸟嘌呤之间通过Hoogsteen氢键形成特殊的四链结构(tet
9、raplex)。,四链结构,24条多聚鸟嘌呤核苷酸链形成四螺旋DNA,真核生物DNA3-末端是富含GT的多次重复序列,因而自身形成了折叠的四链结构。,回文结构:反向重复序列1、中线水平回折1800:5-TTAGCACCACGATT-3 3-AATCGTGGTGCTAA-52、水平回折:5-TTAGCACGTGCTAA-3 3-AATCGTGCACGATT-53、部分回折:5-TGCGATACTCATCGCA-3 3-ACGCTATGAGTAGCGT-5,3.在特异碱基序列基础上DNA局部可形成特殊结构,碱基序列依赖性的局部DNA 可形成发夹形或十字形结构,5-TGCGATACTCATCGCA-
10、33-ACGCTATGAGTAGCGT-5,二、DNA的三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超螺旋结构(superhelix 或supercoil)DNA在双螺旋基础上通过扭曲、折叠形成的特定三级结构。即超螺旋结构。双螺旋缠绕过分或不足产生的张力,使DNA分子发生扭曲,以抵消张力,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结构。,意义DNA超螺旋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过程具有关键作用。,(一)原核生物DNA的是环状超螺旋结构,大肠杆菌DNA,4639 bp,环状超螺旋结构,共价闭环双螺旋结构,(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DNA也是环状超螺旋结构,线粒体DNA(mtDNA):是一个封闭的双链环
11、状分子。人mtDNA全长16,569个碱基对,共计37个基因,分别编码13个蛋白质、2个rRNA、22个tRNA。,(三)拓扑异构酶改变超螺旋的数量和类型,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双螺旋缠绕过分产生的超螺旋,为左手超螺旋。,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双螺旋缠绕不足产生的超螺旋,为右手超螺旋。,1核酸拓扑同分异构体,环状DNA的三种拓扑异构体示意图,松弛形环状,负超螺旋(右手),正超螺旋(左手),环状 B-DNA:2000 bp、右手双螺旋周数 200,Lk:双螺旋周数,2拓扑连环数,Lk Tw+Wr,Lk:拓扑连环数(linking number)
12、闭合环状 DNA 双链的互绕数。实际双螺旋周数Tw:扭曲数(twisting number)松弛形DNA双螺旋周数(Lk0),由构象决定的。B-DNA:Tw=Lk0=碱基对数除以10;2000 bp:Tw=200 B-DNA:右手螺旋,Tw为+;Z-DNA:左手螺旋,Tw为-Wr:超螺旋数或缠绕数(writhing number)Wr=Lk=Lk-Lk0,拓扑同分异构体的产生环状 B-DNA:2000 bp LK0=+200 右手螺旋 松弛形:Lk=Lk0=200 Wr=Lk-Lk0=200-200=0 正超螺旋:Lk=202 Wr=202-200=+2 Wr为正,左手超螺旋 负超螺旋:Lk=
13、198 Wr=198-200=-2 Wr为负,右手超螺旋,拓扑同分异构体的产生 环状 Z-DNA 2400 bp LK0=-200 左手螺旋 松弛形:Lk=Lk0=-200 Wr=Lk-Lk0=-200+200=0 正超螺旋:Lk=-202 Wr=-202+200=-2 Wr为负,右手超螺旋 负超螺旋:Lk=-198 Wr=-198+200=+2 Wr为正,左手超螺旋,3.比超螺旋(specific superhelix)超螺旋密度(superhelical density)Wr/Tw,或(Lk-Lk0)/Lk0 正超螺旋:=(202200)/200=2/200=0.01 负超螺旋:=(198
14、200)/200=-2/200=-0.01:DNA拓扑同分异构体超螺旋方向和数量。,3、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催化DNA连环数的改变,概念:能够引起拓扑异构反应的酶。作用:既能切开又能连接DNA,DNA解链时切开DNA,使DNA拓扑异构体发生改变,不至于打结,适当时候又把切口封闭,,类型:大肠杆菌:至少有2型4种拓扑异构酶。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功能:去除负超螺旋而松弛DNA;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功能:是引入负超螺旋。,真核生物细胞:I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 和III;II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I和II。与原核生物的拓扑异构酶不同,拓
15、扑异构酶I:能消除负超螺旋,也能消除正超螺旋,拓扑异构酶III只消除负螺旋,但活性较低。,三、真核生物DNA与组蛋白组成高度有序的染色体,(一)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双链DNA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构成核小体:组成:DNA:约 200 bp 组蛋白:H1、H2A、H2B、H3、H4,2组蛋白是小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5种组蛋白: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有差异;分子量:1121kD,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H3,H4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序列相似性多,提示功能相同。H1、H2A、H2B的相似性很少。,核心颗粒:146bp H2A,H2B,H3,H4各两分子1
16、46bp,14 0bp,连接区:60bp H1,核小体的结构示意图,a 组蛋白八聚体核心 b 核小体 c 直径30nm纤维的剖面图显示H1的位置 d 核小体组成串珠样的染色质,a,c,b,d,(二)核小体进一步组装成染色质/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2 nm第1层次:核小体:200bp,10nm,体积减少6倍第2层次:纤维状结构:6个核小体卷曲,30nm,40倍第3层次:柱状结构:300nm染色质:700nm,1000倍染色体:1400nm,10000倍,端粒,着丝粒,端粒,端粒和着丝粒的结构示意图,基因,分散的重复序列和多重复制起点,(三)真核生物染色体有端粒和着丝粒两个功能区,1端粒(te
17、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端粒 DNA:重复序列:5-(TxGy)n,比 3-(AxCy)n 长12-16nt。人 1000-1700次,单细胞 20-100 端粒蛋白:结合端粒DNA,保护染色体3末端 TRF-1、TRF-2(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结合端粒DNA形成T环端粒末端结构。端粒酶:含酶蛋白和RNA 以端粒酶RNA为模板,延长染色体3末端。,端粒酶,端粒酶RNA,模板DNA结合蛋白,TRF1和TRF2,端粒结构,a 端粒末端DNA序列和端粒酶及端粒酶中的RNA序列 b 端粒末端结构示意图,图 a,图 b,2着丝粒是连接两个染色单体的中
18、心部位,着丝粒(centromere)在有丝分裂时,使染色体均等有序地进入子代细胞。着丝粒结构:富含AT,序列简单。酵母着丝粒长130bp。高等真核生物细胞的着丝粒,含有上千个串联短序列拷贝。不同的物种着丝粒重复序列变化很大,反映进化速率快慢。着丝粒DNA的确切功能依然不清楚。,四、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基因的形式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DNA的碱基序列含有遗传信息,可作为复制和转录的模板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基因的遗传学定义: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单位,控制遗传形状的功能单位。,基因从结构上定义:(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 核苷酸 核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