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基因突变.ppt
《第05章基因突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章基因突变.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第七节 转座因子,第5章 基因突变,遗传变异: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摩尔根等1910年发现果蝇眼色的突变(Ww),并进行鉴定与分析,从而明确证实基因突变的存在。,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结构)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例如:植物高秆基因D突变为矮秆基因d。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点”,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排列关系。而基因突变就是一个点的
2、改变,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因此从经典遗传学水平看,基因突变又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发生:自然发生:自然界的因素;人工诱发:理化因素,更高突变频率。基因突变形成的不同等位基因及相对性状差异是人们发现该基因(位点)存在的前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最根本基础;是生物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矮秆基因的利用;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细胞质基因突变)的利用。,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由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突变型(mutant)。显性突变: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表现为显性。隐性突变: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表现
3、为隐性。,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一、突变的重演性二、突变的可逆性三、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四、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五、突变的平行性,一 突变的重演性,突变的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生物的不同个体上多次发生。同一基因突变在不同的个体上均可能发生;不同群体中发生同一基因突变的频率相近。,突变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如一个生物世代或细胞世代内)某一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有性生殖生物突变频率通常是用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细菌与单细胞生物突变频率用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自然突变频率一般都很低高等生物:110-5 110-8。低等生物:110-
4、4 110-10。人:110-4110-6。,一 突变的重演性,二 突变的可逆性,基因突变的发生方向是可逆的。正突变(forward mutation):反突变(reverse mutation):回复突变(back mutaiton)。,通常用u表示正突变频率、v表示反突变频率.正突变u 野生型=突变型 反突变v,正突变与反突变的频率,正突变与反突变发生的频率一般都不相同。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原因在于:正常野生型基因内部存在许多可突变部位,任一结构改变均会导致其功能改变;一旦突变发生,要回复正常野生型功能则只能由原来发生突变的部位恢复原状。抑制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基因或者另
5、一基因的其他位点,抑制原来突变型的表型效应。,二 突变的可逆性,野生型基因通常是正常、有功能的基因,正突变多为隐性突变,是野生型基因的功能丧失功能丧失性突变(loss-of-function mutation)。突变可能导致野生型基因功能完全丧失无效突变(null mutation);也可能只是部分丧失渗漏突变(leaky mutation)。一个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功能功能获得性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三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后会产生多种等位基因形式。例如:A基因不同部位发生改变产生突变基因
6、a1、a2、a3等对A均表现为隐性的基因。新基因可能均是无功能的,也可能各具不同功能。,三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等位基因。在二倍体与异源多倍体中,同一位点只能有一对基因,最多存在两种等位基因形式;因此复等位基因的各种形式会存在于生物群体的不同个体中。多倍体,人类ABO血型的复等位基因,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由3个复等位基因IA,IB,i 决定。IA,IB对i均为显性;IA,IB间为共显性。3种基因两两组合可能形成6种基因型、4种红细胞表面抗原反应类型,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基因,自交不亲和性(self-
7、incompatibility):植物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可能结实的现象。例:烟草属有两个野生种(Nicotiana forgationa与N.alata)这一特性由15个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称为自交不亲和基因。原因是具有某一基因的花粉粒不能在具有相同基因的柱头上萌发、伸长,因而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即:柱头对具有相同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拮抗作用。,野生烟草交配亲和性遗传机理,四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有害性: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与发育往往是有害的。生物的野生型基因都是正常有功能的;现有的基因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并且基因间达到某种相对平衡与协调状态。基因
8、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间及相关代谢过程的协调关系被破坏。生物个体:性状变异、个体发育异常、生存竞争与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致死突变。,致死突变,致死突变:指发生突变后会导致特定基因型个体死亡的基因突变。大多数致死突变都为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只有突变后代中的隐性纯合体才表现为致死的效应。少数致死突变表现为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都会死亡。人的神经胶症(epiloia)基因。如果致死突变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将产生伴性致死(sex linked lethal)。,小鼠毛色遗传的显性致死突变,在正常黑色鼠中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黄色基因(AY)
9、在毛色上表现为显性,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AYAY个体胚胎阶段即死亡,所以杂合体自群交配毛色会表现2:1。,植物隐性白化突变,与叶绿体形成有关的基因多达50多对,其中不少基因突变(丧失功能)均可能导致叶绿素不能形成,产生白化苗。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子叶或胚乳中养料耗尽时,幼苗就死亡。,2 突变的有利性,少数基因突变不仅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无害,反而有利于其生存和生长发育,例如:作物的抗病、早熟突变,鸡的多产蛋突变、牛的高泌乳量突变等。这类突变往往是“适应”环境的突变,可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2 突变的有利性,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性是相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性可以转化:对后代群体
10、在特殊环境中生存而言:作物矮秆突变型在多风与高肥环境下;果蝇残翅突变型在多风海鸟环境下。对人类需求与利用而言:作物矮秆突变型的利用;作物雄性不育突变型的利用。,3 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指突变型的性状变异对生物个体生活力与繁殖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不具有选择差异的基因突变。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生物在竞争条件下生活力与繁殖力的差异。生活力与繁殖力相对较高的类型被保存下来;反之则淘汰。没有生活力与繁殖力差异的类型则是随机地保留下来遗传漂变。,五 突变的平行性,指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为遗传基础比较接近,往往会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根据这一学说,如果一个物种或更大的生物分类单
11、位中存在某种类型的变异,与其同类的生物中也可以预期得到这些变异类型。,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一对等位基因同时突变的概率非常低,所以突变发生当代一般都是杂合体,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性状表现不同;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交后代中检测到突变型的早晚、获得纯合体的快慢也不同:如果用M表示突变世代,M1、M2 天然突变也因生物繁殖方式不同而异:自花授粉/异花授粉。,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检出与纯合,二 体细胞突变和性细胞突变的表现,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性细胞(突变)突变配子后代个体;体细胞(突变)突变体细胞组织器官。性细胞的突变频率比体细胞高:性母细胞与性细胞对
12、环境因素更为敏感。体细胞突变:在体细胞中如果隐性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当代就会表现出来,同原来性状并存,形成镶嵌现象或称嵌合体(chimaera)突变时期不同,其表现也不相同 芽变选择。,三 大突变与微突变的表现,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大突变:突变基因的效应表现明显,容易识别。一般是控制质量性状的主效基因的突变。微突变:突变基因的表型变异微小,较难识别。主要是控制数量性状的微效基因的突变。微突变所产生的变异也就是数量性状变异,因此应采用数量遗传的方法进行研究。微突变中有利突变率更高,在育种中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基因突变的研究:突变的产生:如何产生、提高突变率、控制突变方向;突
13、变的真实性鉴定:是否能稳定遗传;突变基因的性质:显性/隐性;突变频率的测定;其它深入研究:基因定位(染色体定位与连锁分析);基因克隆、测序(分子水平);遗传与表达机制(生理生化);育种应用(杂交育种、转基因)。,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一 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1 突变真实性的鉴定原始材料与变异体在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对两类个体进行性状考察与比较分析(数量性状:方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两类个体间没有差异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异);差异仍然存在存在真实差异为突变体。,分子水平鉴定:蛋白质产物的差异分析;DNA差异分析(如RFLP、RAPD、SSR等分子标记分析)。,
14、2 突变显隐性的鉴定,1 突变真实性的鉴定,3 突变(诱变)率测定花粉直感法,玉米籽粒胚乳:非甜(Su)甜(su)P:甜粒亲本(susu)非甜粒亲本(SuSu)G:suSusuF1:Susu(非甜)susu(甜粒)正常花粉粒后代 突变花粉粒后代,诱变处理,4 体细胞诱变频率测定稻、麦类,对种子(胚)进行诱变处理,突变可能发生于:叶原基叶片;叶腋原基分蘖(有效分蘖/无效分蘖);茎尖生长点主穗及后发生分蘖。发生显性突变:突变当代M1相应器官表现突变性状。发生隐性突变:突变当代M1并不表现突变性状;其自交后代M2将有部分个体表现突变性状。往往用M2中突变体比例来表示突变率。,二 微生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15、,Beadle,G.W.(1941)通过红色面包霉突变研究发现:基因是通过酶的作用控制性状表现,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因 性状 酶 代谢反应,生化突变及相关概念,生化突变:由于诱变因素影响导致生物代谢功能的变异。可以对正常个体与变异个体的生化特性研究以分析基因的作用机制。野生型(wild type)与原养型(prototroph)野生型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经过基因突变,具有正常生化代谢功能的遗传类型;,生化突变及相关概念,原养型指具有与野生型相同营养需求与表现的遗传类型,有时特指突变型恢复为与野生型相同的个体。营养缺陷型(auxotroph)因基因突变丧失了某种生活物质合成能力,在
16、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需加入相应营养成分的突变型。,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型,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水、无机盐、糖类、微量生物素几种生化突变型:突变型a:精氨酸(精氨酸合成缺陷型);突变型c:精氨酸或瓜氨酸(瓜氨酸合成缺陷型);突变型o:精氨酸、瓜氨酸或鸟氨酸(鸟氨酸合成缺陷型)。精氨酸合成途径为:,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突变的诱发:X射线或UV照射分生孢子,再与野生型交配,产生分离的子囊孢子,分别培养。突变的鉴定:突变的真实性: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突变的类型(哪类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氨基酸?(加入各种氨基酸)不能生长。维生素?(加入各种维生素)能够生长。进一步鉴定具体类型
17、:硫胺素(VB1)、吡醇素(VB6)、泛酸、肌醇。,三 动物基因突变的鉴定,杂合体,鉴定困难半合基因突变(ClB)类似微生物的方法(特异抑制剂筛选抗性变异)家系分析(人类),三 动物基因突变的鉴定,一个上睑下垂显性突变的家系分析,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一 基因突变的类型,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点。现代基因概念认为:基因是DNA分子带有遗传信息的碱基序列;基因是由众多碱基对构成,此时将一个碱基对称为基因的一个座位(site);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则称为位点(locus)。,根据表型改变分为: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抗性突变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碱基替换,
18、倒位,插入,缺失,一 基因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所引起的遗传信息意义的改变:,一 基因突变的类型,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碱基改变后引起密码子变化。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替代,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以至影响到突变体的表型。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是指由于DNA的碱基改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引起mRNA 翻译提前终止,产生一条短的不完整的多肽链。无义突变通常对所编码的蛋白活性有严重影响。,一 基因突变的类型,同义突变(沉默突变 silent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改变后,突变的密码子仍然编码原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 基因突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