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全.ppt
《心电图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全.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电图学(Electrocardiogram,ECG),一内容: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2、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二、要求: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构成,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结间束是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个传导束,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第一站:窦房结第二站:房室结第三站:蒲氏纤维与心室肌细胞,心 房,束 支,心 室,心电图,
2、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表面变动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一、典型心电图,心电图由一系列不相同的“波组”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及波段.,*心电图示例,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 电偶(正极与负极)除极与复极 心电向量 强度与方向,二、心电产生的原理,(一)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这种电荷
3、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通过实验,测得极化状态的单一心肌细胞内电位为-90mV,膜外为零。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这种稳恒状态就称极化状态。,静息状态,极化状态时静息电位的恒定,有赖于细胞的代谢活动,细胞内外钾离子及钠离子浓度的比值以及细胞膜对钾、钠、钙、蛋白质、氯离子等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30倍,相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约为细胞内钠离子浓度的15倍。,(二)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在兴奋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即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分为去极化的0相和复
4、极化的1、2和3相。4相为静息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0 相(去极化期):,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前半。,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1 相(早期快速复极相):,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极,动作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因为此时Na+的内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
5、通透性增大,引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的,使膜内电位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1相。约占10ms。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部。,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2 相(平台期):,为缓慢复极化阶段。表现为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减,停滞于接近零电位的等电位状态,形成平台。此期持续时间较长,约占100150ms,在膜电位低于-55-40mV时,膜上的钙通道激活,使细胞外Ca+缓慢内流,同时又有少量K+外流,致使膜内电位保持在零电位附近不变。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3 相(快速复极末相):,此期复极过程加速,膜内电位较快下降至原来的膜电位水平,主要由
6、于膜对K+的通透性大大增高,细胞外K+浓度较低促使K+快速外流。相当心电图的T流。,4 相(静息相):,通过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活动加强,使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得到恢复至静息状态水平。相当于心电图T波的等电位线。4 相的开始相当于复极过程完毕,心室舒张期由此开始。,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在临床心电图上通常用电偶学说来说明。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总体,称为电偶。正电荷称做电偶的电源,负电荷称为电偶的电穴,当一个心肌细胞的甲端受刺激而首先除极,由于Na+的内流使此处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位,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
7、个细胞膜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者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由电源流向电穴。若在乙端(面对电源)置一探查电极,即可描记出向上的波,反之,在甲端则描记出向下的波。随着除极波的扩展,整个心肌细胞全部除极,细胞膜内外分别均匀地聚集正、负电荷,细胞膜外的电位差消失,无电流存在,则记录为一平线。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心肌细胞复极时,先除极的甲端首先复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方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乙端描
8、记为负波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无电流产生,再次描记为一平线。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二 临床心电图,(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一、典型心电图,心电图由一系列不相同的“波组”构成。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及波段.,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PR段:房室传导时间ST段与T波:心室复极的缓慢期与快速期,QRS波群的命名原则,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 波
9、之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三、导联体系,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lead)。,心电图导联,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由英色威(Einthoven)创设而为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反映额面的情况,标准十二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胸前导联系统
10、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各导联的正、负极按统一规定(见下表),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A)标准双极导联的导联轴(B)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导联轴(C)肢体导联六轴系统,与其六轴关系肢体导联的导联轴,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矢状面情况,双极肢体导联-电路连接方式,加压肢体导联-电路连接方式,肢体导联心电图机的连接方法,红-右上肢黄-左上肢绿-左下肢黑-右下肢,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2、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之正电极应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见下表)
11、;负极均为设定的“无干电极”(中心电站),胸前导联电路示意图,胸前导联-电路连接方式,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的情况,一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四)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RR间期 P波时限 PR(PQ)间期 QRS时限 QT(QTc)间期,(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情况下,采用25mm/s纸速记录。采取上述标准纸速、时间:横坐标:1小格=1毫米=0.04秒。测量应从内缘到内缘。,(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