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二章.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提要:,本章重点:,a、微分方程,建立系统输入输出模式数学模型:,b、传递函数,c、方块图,d、信号流图,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等校变换方法;各种模型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梅逊公式的应用,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问题:,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何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种类?,常用数学模型的种类:,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各变量间的动态关
2、系,则为动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表示的是各阶倒数均为零的静态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为静态数学模型,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为解析法和实验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上一目录,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实验验证。,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号(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号等),根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据处理而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一、建立系
3、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系统通常由一些环节连接而成,将系统中的每个环节的微分方程求出来,便可求出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组。,(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下面举例说明常用环节和系统的微分方程的建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uc,ur,二、常见环节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1 RLC电路(page 21),输入量:,输出量:,(1)确定输入量和输出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使式子标准化,
4、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微分方程中只能留下输入、输出变量,及系统的一些常数。,RLC电路是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C,L,R,i,2机械位移系统,系统组成:,质量,弹簧,阻尼器,输入量,弹簧系数k,m,阻尼系数f,F(t),输出量,x(t),(2)初始微分方程组,F=m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系统工作过程:,(1)确定输入和输出,F(t)F1(t)F2(t)=ma,中间变量关系式:,F2(t)=k x(t),消除中间 变量得:,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page 21),Ua,系统组成:,直流电机,负载,输入:电枢电压,励磁电流,Ia,电磁
5、转矩,Mm,负载转矩,Mc,摩擦转矩,Tf,工作原理:,电枢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枢电流,从而产生电磁转矩使电动机转动.,输出:电动机速度,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由图,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方程由三部分组成:,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2、电磁转矩方程:,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消除中间变量得到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由于电枢电感 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上式可简化为:(page 22 2-6),式中:,如果忽略 和,上式可进一步简化为:,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比较:R-L-C电路运动方程与 M-
6、S-D机械系统 运动方程,相似系统:揭示了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便于用简单系统去研究相似的复杂系统。,四、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求解,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路:,线性微分方程,时域t,拉氏变换,代数方程,复数域s,代数方程的解,求解,拉氏反变换,微分方程的解,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拉氏变换的定义,如果有一函数满足下列条件:,(1)t 0 时 f(t)=0,(2)t0 时 f(t)是分段连续的,f(t)的拉氏变换为:,记作 F(s)=Lf(t),拉氏反变换为:,f(t)=L-1 F(s),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常用函数的
7、拉氏变换,(1)单位阶跃函数I(t),1,(2)单位脉冲函数(t),=1,(3)单位斜坡函数t,(4)正弦函数Sint,(5)余弦函数Cost,(6)指数函数,1,(7)抛物函数,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拉氏变换的定理,(1)线性定理,Laf1(t)+bf2(t),=aF1(s)+bF2(s),例 求正弦函数f(t)=Sint的拉氏变换,解:,(2)微分定理,=sF(s)-f(0),例 求阶跃函数f(t)=I(t)的拉氏变换,解:,已知,=s2F(s)-sf(0)-f(0),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积分定理,Lf(t)dt,(4)延迟定理,Lf(t-),例 求f(t)=t-
8、的拉氏变换,解:,t,t-,(5)位移定理,=F(s+a),解:,(6)初值定理,(7)终值定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拉氏反变换,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分解为,零点,极点,转换为,则,部分分式法求拉氏反变换,实际上是求待定系数A1,A2,An.极点的形式不同,待定系数的求解不同,下面举例说明.,待定系数,第一节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拉氏变换可以简化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还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程转换为复数S域内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及 其对输出的影响,输出
9、拉氏 变换,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设一控制系统,输入,输入拉氏 变换,输出,传递函数的定义:,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R(S),C(S),r(t),c(t),表示为:,将微分方程拉氏变换便可求得传递函数。,G(S),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例 求图示RLC电路的传递函数。,C,L,R,i,解:,输出量,输入量,根据基尔霍 夫定律:,拉氏变换:,RCsUc(s)+LCs2Uc(s)+Uc(s)=Ur(s),传递函 数为:,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得:,(a0 sn+a1 sn-1+an-1 s+an)C(s),=(b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胡寿松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