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与腔隙性脑梗死.ppt
《脑小血管病与腔隙性脑梗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小血管病与腔隙性脑梗死.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小血管病与腔隙性脑梗死,脑部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许多学者将小血管病特指为小动脉(腔内径100-400um,具有内弹力板和3-4层平滑肌细胞构成的中层)和微动脉(腔内径100um,具有连续的弹力板和1-2层平滑肌细胞构成的中层)的疾病。小动脉和微动脉直接起源于较大的动脉,如大脑中动脉和基地动脉,形成穿支进入脑深部,供应基底神经节和深部白质,这些动脉为“终末动脉”,与其他动脉不形成吻合,一旦发生闭塞则易发生深部小梗死或慢性低灌注。,脑部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急性病变 易发生腔隙性
2、脑梗死或出血;慢性低灌注 则与脑白质损害有关。,SVD的临床表现,腔隙综合征脑白质疏松综合征,腔隙综合征,典型: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常见不典型:构音障碍伴有中枢性面瘫、孤立的构音障碍、孤立的偏侧共济失调、偏侧舞蹈-偏侧投掷运动等,脑白质疏松综合征,认知能力下降:初期为执行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渐为皮层下型轻度认知损害,最后发展为皮层下血管性痴呆;情绪情感异常:抑郁状态或抑郁症;膀胱功能障碍:尿失禁;步态异常:帕金森样步态等;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强哭强笑等;日常生活能力降至完全丧失自主能力。,SVD的影像学表现,通常具备四种影像学改变,
3、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腔隙性梗塞(Lacunar infarcts),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大小在3-20mm,多分布在内囊、基底节、丘脑或桥脑。单一发病机制无法解释的多发性梗死病灶,应考虑脑小血管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Dilated perivascualar space),血管周围间隙常分布于壳核附近,直径小于2mm。直径在3mm以上考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疏松(LA),Fazekas scale,1987,DWMH皮层下白质,PVH脑室旁白质,微出血(Microbleeds),GRE-T2*WI,T2加权梯度回波(GRE-T2*W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病 腔隙性 脑梗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