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PPT
《第4章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一页,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预备知识(补充内容)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外汇的概念1、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所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IMF认为外汇是货币当局(央行、财政部等)以银行存款、国库券、政府公债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从动词来理解“外汇”,相当于国际汇兑。其中,汇指货币资金在地域之间的移动,兑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下一页,二、外汇的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间相互兑换的比率,或者说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的表示方法叫标价法,有以下三种: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
2、货币价格的标价方法。一般是把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价格的方法。将1个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美元标价法:以其他各国货币来表示美圆价格的标价方法。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的货币叫基准货币,数量不断变化的货币叫报价货币。,下一页,三、汇率变动的描述与计算(一)汇率变动的描述 外汇汇率是一种市场价格,它会随着外汇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表现为升值和贬值;另外政府当局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文规定提高或降低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这叫法定升值或法定贬值。(二)汇率变动计算的方法 汇率变
3、动幅度=(X1-X0)/X0100%或 汇率变动幅度=(X1-X0)/X1100%,下一页,四、汇率的种类 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汇率可以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现钞汇率。买入汇率(Buying Rate or Bid Price),也称买入价,是银行从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用的汇率;卖出汇率(Selling Rate or Offer Price),也称卖出价,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使用的汇率。由于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分别适用于出口商、进口商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因此二者又常常称为出口汇率、进口汇率。值得强调的是,买入价和卖出价是从报价银行的角度出发的。银行买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即通
4、过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下一页,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称为中间汇率(Medial Rate or Middle Rate),其计算公式为: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中间汇率通常在计算远期升、贴水率和套算汇率中使用,各国政府规定和公布的官方汇率以及经济理论著作中或报道中出现的汇率一般也是中间汇率,因此,中间汇率不是在外汇买卖业务中使用的实际成本价。,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理论一、国际收支决定理论 该理论将汇率看作是一种价格,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汇率水平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一国的外汇收入即其外汇供给,外汇需求即需要对外支付的外汇量。图 D S 汇率 E y O
5、x 外汇量,下一页,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2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若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且商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则相同品质的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用同一种货币标示的价格相等。该理论又称“一价定律”,它的存在以市场完全竞争和商品完全同质为前提,在这种前提下各国之间同种同质商品的价差将因人们为牟利而做的套购活动很快消失,即其价格趋于均等。,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为两国物价之比。S=P/P S为直标汇率,P为国内一系列商品的均价;P为以外币表示的同一系列商品的平均价格。根据该理论,本国物价上涨快于国外,则本币将贬值。相对购买力
6、平价理论认为,两国汇率的变化幅度取决于两国同一时期内通货膨胀率的差异。用公式可表示为:S%=P%-P%式中:S%为汇率变化的百分比;P%为国内通货膨胀率;P%为国外同期通胀率,下一页,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检验显示,该理论对汇率的预测与实际的汇率存在明显的偏差。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价定律”在实际中很难成立。该理论将商品价格看作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汇率。物价指数测算的问题。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广泛存在。,三、利率平价理论 该理论所揭示的是在抵补套利存在的条件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关系式:i1-i2=(F-S)/S,i1,i2分别为两国同期的利率水平,F
7、为远期汇率,S为即期汇率。外汇市场上,利率高的货币远期贴水,利率低的远期升水,其升/贴水的幅度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相当。利率平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税收差异、外汇管制和国家风险等因素的存在而不成立。费雪方程式:i=r+;利率、通胀率和汇率的关系:i1-i2=1-2=(F-S)/S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汇率,为通货膨胀率。,下一页,四、汇率的货币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来决定的。经济理论认为,一国货币的供给是由其货币当局来决定的,而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不会使其商品价格马上变化,但其利率会立即变动,进而会
8、导致所谓的“汇率超调”:即汇率的变化会随货币量变化立即发生,且其变化幅度要大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的变化幅度,随后汇率逐渐趋近或以至达到理论预测的水平。,下一页,五、资产组合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汇是可供人们选择持有的一系列资产中得以中,其价格(汇率)与利率都是由各国国内财富持有者的资产平衡条件同时决定的。资产平衡条件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众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恰好等于政府、银行系统、公司企业的资产供应量;而均衡汇率就是在资产平衡条件下,资产持有者不再对资产组合加以变动时的汇率。该理论不同于前述几种理论的地方主要在于它强调了影响汇率决定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这使其分析更为合理。,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
9、变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其作用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第四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运作 一、“特别提款权”制度 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 三、现行汇率制度运作中的金融风险 四、国际储备的多样化,上一页,下一页,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通过这个制度从贸易和金融方面把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国际货
10、币体系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国际金本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以黄金为本位货币,每个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按照本位货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局铸造成金币。第二,金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窖藏、自由流通,也可作为商品自由买卖。第三,各国货币当局根据本国本位货币的重量及成色,确定黄金官价,并按黄金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
11、第四,各种价值符号(银行券和辅币)可按面额兑换黄金,以保证其名义价值代表黄金流通。第五,货币汇率根据本国贷币含金量与外国贷币含金量之比来确定,实行固定汇率制,贷币储备一船是黄金.第六,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际的贸易往来与债权债务原则上用黄金进行结算。,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国际金本位制的上述特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汇率稳定。第二,调节国际收支。第三,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第四,促进生产发展。,上一页,下一页,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加深,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因而动摇了国际金本位制存在的基础。1.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黄金
12、存量日益集中在少数国家,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遭到破坏。2.帝国主义列强由于加紧扩军备战,造成国家财政日益困难,这时各国都尽量吸收流通中的黄金,全世界约有60的货币用黄金集中到中央银行或国库里,以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基础并防止黄金外流,这就严重地妨碍了各国间的金币流通。3.代替金币流通的是各国银行券的大量发行。4.在经济危机时期、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量外流,这时很多国家为了防止黄金外流,采取了许多限制黄金自由输出的政策措施。,上一页,下一页,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都停止了银行券兑换黄金,禁止黄金输出,金本位制终于崩溃,各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
13、制,汇率波动剧烈而频繁。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许多国家为了使通货稳定,促进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都主张恢复金本位制,但因恢复金本位制的客观条件已不存在,只好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1)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停止金币流通,只能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当作本币流通。(2)为了维持黄金与货币的联系,中央银行负责以官价买卖黄金。国家购买黄金时,支付银行券等价值符号。不过,按规定银行券只能在一定数量以上才可按含金量兑换黄金。,上一页,下一页,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位也规定了含金量,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
14、银行券,但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可首先兑换成某种外汇,再以这种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不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金本位制,远不如金本位制稳定。这是因为:第一,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并没有金币流通,黄金所具有的自发调节作用受到了限制,因而起不到防止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作用。第二,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银行券的兑换受到限制,因而影响了银行券的自由兑换性和这种货币制度的稳定性。第三,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黄金都不能自由输出输入,使各国货币失去了稳定的基础。,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同时又引发
15、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最后终于全面崩溃。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而且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了相互对立的英镑集团、法郎集团和美元集团;各个货币集团对内实行外汇管制,对外争相货币贬值,相互展开激烈的货币战和贸易战;各国货币汇率动荡不定、变化无常,造成国际贸易萎缩,国际金融关系极度混乱,使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危机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货币体系是英美两国在国际金融
16、领域争夺霸权的产物,也是当时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称布雷顿森林会议)。会上经过激烈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迫使与会国家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上一页,下一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规定的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法定价格,并协助美国政府维持黄金的官价水平。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黄金官
17、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也就是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美国政府根据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官价,规定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其他各国政府也应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根据各国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的对比,确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法定汇价。这个法定汇价在不得已时可调整,但要经过一定手续,原则上应尽力维持不变,在平时,市场汇率波动的可容许幅度是法定汇率的10。,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与黄金的关系是间接的,它们只是通过美元与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并等同于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及国际支付手段。美元起着世
18、界货币的作用,其他各国货币则处于从属地位,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之下,形成了一个在外表上类似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常运转,根据协议规定,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具有一定的职能和权力起着维护国际金融和外汇交易秩序的作用,其主要职能是:融通资金。(2)基金组织建立基金储备。,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其作用 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相比有了新的特点。第一,国际储备中黄金与美元并重,而不只是黄金,因此一般称其为黄金美元本位制。第二,战前处于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除英镑之外,还有
19、美元和法郎。第三,战前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美元、法郎)向英、美、法兑换黄金;战后美国只允许外国政府用美元兑换黄金,不准居民换。第四,在金本位制度下,金平价勿需调整,但在战后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时,汇率是可以调整的。第五,战前的金汇兑本位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机构来监督和管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为美国推行金融霸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各国政府都用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美国可用创造派生存款的方式,以极少的现金储备大量发放
20、对外贷款和对外投资,以加强对其他国家财政金融的控制。第二,由于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使美元变成了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各国要增加外汇储备,就只有弄到大量的美元,一旦美元升值或贬值,就会对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造成直接不良影响。第三,由于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国就可以利用自己发行的美元纸币,作为对外文付的手段。第四,由于各国货币同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不经IMF许可不准随便变动,而且各国政府又担负着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责任。这实际上变成了美国转嫁美元危机的一种手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固然有利,但是在客观上,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
21、币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而汇率相对稳定。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大,为世界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在这一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贷币和国际支付手段,美元又等同于黄金,可作为黄金的补充。战后在黄金产量增长不快的情况下,美元大量投放于世界贷币市场,可以弥补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不足的问题。第三,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战后建立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建立多边支付关系方而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会员国提供各种形式短期和中期贷款,可暂时缓解会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困难,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货币 体系 及其 演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