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第十六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ppt
《货币需求第十六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第十六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第三节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表现为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负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现代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完全
2、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化能够影响经济运行,但不受经济内在因素决定。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新剑桥学派肯定了中央银行具有控制货币供给能力,同时又分析了诸多使中央银行控制力下降的因素,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货币供给并不完全是一种外生变量。,2.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3.外国、IMF和我国的M系列,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3、CDs(可转让定期存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 IMF 的准货币。,IMF、英、美、日货币供给现行口径,货币供给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
4、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M1/M2值是趋大,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反之,则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减弱,经济趋冷。,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怎样提供货币?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分两个层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谁控制货币乘数?谁控制基础货币?,对基础货币和对乘数的调控。,1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
5、行存款准备金 B=C+R,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引入基础货币后,货币供应可以表达为一个理论化的模型: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的货币乘数扩张后的结果。Ms=B k,M1与M2口径下的货币供给量:R: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流通中的现金货币;D:商业银行存款总额;Dd:商业银行活期存款;t: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率;c: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从M1和M2的货币乘数K的构成可知:K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商业
6、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公众持有现金的比率c、以及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t决定,这些因素并非完全在中央银行控制之下,特别是e、c、t是受经济内部因素左右的内生变量。,1、公开市场业务:可作用于微观主体和基础货币;便于央行连续操作和控制。2、贴现政策:影响贷款和基础货币,具有告示效应3、法定准备金率:作用于货币乘数,作用强烈,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央行通过什么工具/业务控制基础货币量?,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没有可能直接操纵。三大调控工具:公开市场操
7、作、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作用机理:,公开市场操作,买入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支票兑现以增加库存现金,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款项存入央行以增加储备存款,若债券的出售者为非银行的公司和个人,并将出售所得央行支票存入开户银行,2.间接
8、调控与调控工具,(2)贴现政策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作用机理:,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3)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一种猛烈的货币政策!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作用机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超额准备下降,超额准备上升,货币投放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3.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财政机构的行为企业的行为社会公众的行为,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变动=mB m=(C/D+1)/(C/D+R/D)居民持
9、币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乘数公式的再说明,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变动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通过两种途径来影响货币供给(影响R/D):(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第三节 货币供给是外
10、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含义“货币外生性”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需求 第十六 均衡 供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