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件货币需求.ppt
《货币银行学课件货币需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课件货币需求.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1,第七章 货币理论(上:供给),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第七章2,第一节 基础货币,一、货币供应量: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狭义货币供应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二、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即流通中现金),以及对各商业银行负债的总和。,实际上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总额,由于可以支撑数倍的货币供给额,故称基础货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又叫做高能货币。,第七章3,三、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公开市场业务。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反
2、之同样成立。,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2种主要方式,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第七章4,2、政府财政收支p226,弥补财政赤字,1)增加税收:基础货币不会增加也不减少。,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一般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影响。,3)发行货币。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第七章5,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3、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第七章6,第二节 货币创造,一、一些基本概念,原始存款
3、是基础,决定着派生存款扩张的基数,与派生存款成正比。,3、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4、货币供给通货活期存款。,1、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2、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又叫衍生存款。,第七章7,二、信用货币创造,1、前提条件,(2)非现金结算制度,(1)部分准备金制度,只把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银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中或存入中央银行;法定准备率是央行规定、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假定法律规定,银行必须为它所吸收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备金,这样银行就没
4、有多余的准备金用于贷款或投资,也就不会有别的存款增加,所以就没有存款创造。,如果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只需要为其吸收的存款保留一部分准备金,而把其余部分用于贷款或投资,这样就有可能实现存款创造。,如果借款人在获得这笔贷款后,立即以现金的形式将它全部从银行取走,而且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这时也不会有存款创造。,第七章8,2、简化的基本假设,(1)假设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只有法定准备。(ER=0),(2)假设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即没有现金漏损。(C=0)(3)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TD=0)。,在货币银
5、行理论中,货币创造是多家银行的多次行为才能产生的;这同时也是银行的运行。,首先我们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确备金率rd为20%,第七章9,3、货币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举例,银行吸收10000元“原始存款”,其中2000元“缴存存款准备金”,剩下8000元放贷款;客户得到8000元贷款后,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这种行为进行无限回合后,在最初存进银行的10000元“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最后银行总体账户上负债有50000元存款,资产有40000元贷款和10000元准备金。,另一客户将这8000元资金存入另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在缴存1600元存款准备金后,放6400元贷款。,第七章10,(1)现
6、在假定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证券所得的10000元以支票形式存入A银行,从而使A银行的准备金资产和支票存款负债都增加10000元,用T型帐户来表示就是:,(2)由于A银行相对于20%的法定准备金还有8000元的剩余,假定A银行发放8000元的贷款,并且借款人用它来向某一供货单位购买产品,供货单位收到款项后,将它以支票形式存入B银行,因此A、B两家银行的T型帐户变为:,根据20%的法定准备率,B银行只需对它新增的8000元支票存款保留1600元的准备金,而可将其余的6400元贷放出去。假定这贷放出去的6400元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则B、C两家银行的T型帐户如下所示:,根据同样的道
7、理,C银行也可以把它多余的准备金贷放出去,从而形成D银行的支票存款。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整个银行体系都没有超额准备金存在。,(3)以后经过无数类似的递减回合。,第七章13,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过程,银行,支票存款增加额,贷款增加额,准备金增加额,ABCD,10000800064005120,8000640051204096,2000160012801024,显然,各银行的支票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递减的等比数列,即10000,,第七章14,10000,,。根据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知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10000+10000(1-20%)+,=50000,+,=,第七
8、章15,更一般地,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银行的初始准备金增加为R,则在前面给出的三个假定条件下,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D将为:D=R,上式中的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存款乘数代表的是每1元的准备金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的总存款额的变动量。我们可以用m来表示它。,第七章16,简单存款创造过程表明,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通过贷款和存款之间的相互转化,某个银行新增的准备金最终完全转化为整个银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之和,也就是说,新增的超额准备金被银行系统的新增存款完全消化了。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以另一种方式来推导出简单存款乘数。由于新增的银行准备金R等于新增支票存款所需的法定准备金,
9、而新增支票存款所需的法定准备金又等于 D,所以有:R=D,即m=,第七章17,与多倍存款创造相对应的,还有多倍存款收缩。多倍存款收缩的道理和多倍存款创造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变化的方向相反而已。三、多倍存款创造:更为现实的考查 以上的存款创造模型显然过于简单,其中的几个假定不太符合实际。下面我们将依此类放弃这些假定,从而得到更为现实的存款乘数。1、超额准备金 前面假定任何存款机构都不持有超额准备金,但事实上存款机构为避免因客户提款而出现的准备金不足,通常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第七章18,法定准备金的数量是由法律规定的,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则是由银行自主决定的,但是银行一旦决定持有一部
10、分超额准备金,那么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在存款创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和法定准备金是完全一样的,都代表一部分现金的漏出。除保留法定准备金外,假定每家银行都持有相同的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同支票存款的比率)e,银行体系新增的准备金为R。当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结束时,银行体系新增的准备金R恰等于整个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之和,即:R=rdD+eD=(rd+e)D 由上式可得调整后的存款乘数为:,m=,D,R,=,1,(rd+e),第七章19,从上式容易看出,由于增加了超额准备金的漏出,使得每家银行可用于贷款的准备金减少了,因此调整后的存款乘数要小于简单存款乘数。2、支票存款(活期存款)转化为
11、非交易存款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存款人只持有支票存款而没有非交易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由于支票存款没有利息,所以随着支票存款的增加,存款人将把部分支票存款转化为非交易存款以获取利息收入。假定支票存款转化为非交易存款的比例为t,而为非交易存款所保留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t,当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结束时,,第七章20,新增的准备金R将等于整个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包括为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所保留的法定准备金)加上超额准备金之和,即:,R=,由上式可得调整后的存款乘数为:,m=,第七章21,显然调整后的存款乘数进一步变小了。这是因为当支票存款部分转化为非交易存款后,银行必须为非交易存款保留法定准
12、备金,从而使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增加了。注意:当支票存款部分转化为非交易存款后,并不是所有的非交易存款都退出了存款创造过程,只是为它保留的法定准备金才退出了存款创造过程。3、现金漏损 我们前面还假定,在存款创造过程中,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但实际上随着支票存款规模的扩大,肯定会有一部分新增的支票存款被以现金的形式提取出来,并且继续在公众手中流通。现假定每家银行具有相同的现金漏损率k(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例)。当我们引入现金漏出后,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向整个银行体系注入的准备金R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基础货币B。,首先,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向整个银行体系注入的准备金R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动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银行学 课件 需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1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