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反思和突破.ppt
《课程改革的反思和突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的反思和突破.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课改实验的回眸与反思,教育部高中课改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 蒋敦杰,高中新课程实验 实验前两大准备:观念准备 运行准备 实验中两大动作: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 实验后两大建设:制度重建 文化重建,回眸,反思,反思一:走在解放的路上 解放了的观念、秩序和状态反思二:走在艰难的路上 附拾皆是的课改两难反思三:走在希望的路上 正确的选择和应对,一、课改两大准备:运行准备和思想准备1、思想准备 激发课改动力 做到思想不乱基本问题:今天的学校需要什么课程?当下的学校能否实施新课程?基本动力:课改成也教师 败也教师 教师荣也课程 辱也课程基本态度:面对多种声音能闹中取静 面
2、对纷繁复杂回原点思考,坚定改革的选择 只要选择正确,困难不是放弃做正确事情的理由;落后是改革的缘由,不是反对改革的理由;从实际出发是改革的思想方法,不是拒绝改革的挡箭牌;,2、运行准备 再造课程运行流程 做到秩序不乱领导体制:纵向三级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 横向三类组织 决策、执行、咨询研修机制:系统培训 校本研修运行流程:区域运行:项目驱动 学校运行:课程中心,高中新课程运行新流程:课程的区域运行项目驱动的工作流程 综合团队承担项目 决策任务主体同一 项目研究先于决策 样本实验先于推广 任务按照流程分解 经费跟随任务下达 所需信息统一采集 评价进入工作流程 课程的学校运行课程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3、 循着课程开设、开发、选择、教学、服务、评价等运行序列,分解任务、明确职责、整合流程、开展工作。,二、课程实验阶段:做好新课程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1、高中新课程结构纵向:领 域 科 目 模 块 不能选择有所选择较大选择 横向:必修模块选修课程选修课程 国家提供国家提供学校提供 科目内模块选择的组合有三种方式 必修模块+选修系列 数学/语文/物理/外语 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技术 学分必修,模块任选 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康,“课程”溯源,拉丁词源的解释“跑马道”。从“道”而言,课程是名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能离开课程这个“跑马道”。课程作为国家意志,必然有学校必须遵循的
4、规定动作。另一方面,从“跑”而言,课程是动词,是跑马道上的跑马,是课程计划之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不能也不需要整齐步伐,而要万马奔腾,各显其能。因此在课程的规定动作之外,学校、老师应该有自己特色的自选动作。高中新课程纵向三层、横向三圈的结构使高中新课程具备课程这两方面的特点。,2、高中新课程结构特点:用领域的完整、模块的必修(116)保证基础性和均衡性 以模块的丰富和选学(116/144/180)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 完整的课程学习设计 兼顾认知和体验两类课程学习,二、课程实验阶段:做好新课程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1、把高中新课程的规定动作执行到位规定动作 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域开齐和课时均衡*教学超标和
5、科目偏畸学生选课和学分管理*课程固化和时空挤占模块教学和整合学习*知识唯一和分数至上,以模块结构组织教育内容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挖掘教学内容多种教育价值,为三维目标在日常教学落实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整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在复杂的情境中运用技能的素质。模块教学,从知识准备和复杂情境的设计上,给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条件。有利于学生整体规划学习,方便学生选课。,与模块结构相对应的是,以课程模块为载体的整合学习。包括在内容上不局限于传授知识,要挖掘和利用好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在学习方式上,要将资源学习、情境体验学习、问题探究学习、反馈矫正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通过
6、与基于模块和学科知识情境问题,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相关能力。结构是模块的,教学不能整合,模块结构的作用意义发挥不出来。利用模块结构优点,将学习任务问题化、情景化、生活化、艺术化、趣味化和人格化,组织好能力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整合学习。,2、将自选动作做出特色 自选动作 存在问题 学校:校本课程和课程特色*怕选少选定选、无特色 教师:以学论教和教学生成*为授课、唯考试的教学 学生:差异学习和创新学习*被动、划一的学习,3、课改两大建设 制度重建和文化重建 课改改到深处是文化。学校文化最基本的是学校成员基于共同价值追求,方向一致的行为方式。学校功能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新课程最重要的文化支撑。学校三大
7、主导文化课程改革三大主题 功能文化:学校功能定位理念目标(应该做)精神文化:人的精神状态主体状态(愿意做)制度文化:共同行为规范制度重建(坚持做),反思,反思一:走在解放的路上 解放了的观念、秩序和状态反思二:走在艰难的路上 附拾皆是的课改两难反思三:走在希望的路上 正确的选择和应对,反思一,走在解放的路上 当教育在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失去对人的关注,缺乏鼓舞、激励和唤醒人的力量,便异化成对人的一种控制。课改让人摆脱被支配被使用的工具化、功利化状态,走向教育观念、秩序、状态的解放,意义十分深远。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课改尽管很艰难,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但这场改革对人主体精神的尊重
8、和唤醒,对人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的激励与调动,对现行高中教育弊端的冲击,对高中教育发展的促进,都是前所未有的,都足以让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而无悔。,反思二,走在艰难的路上附拾皆是的课改两难(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面挤压(2)高中加快规模发展和提高素质质量的双重压力(3)改革投入与改革期望的巨大反差(4)学校课程固化和失范并存使课程管理收放两难(5)走向社会的课程受制于确保安全的封闭管理(6)三维目标在给定时间难以兼顾(7)课堂教学高认知和高参与顾此失彼(8)难以统一的教学预设和生成(9)选课后班级重组对班级管理的冲击(10)一样的考试对不一样选择的扼制(11)改革与常规的冲突(12)困惑于依
9、赖和摆脱教育干预的学生教育(13)发展在均衡和优势之间的艰难选择(14)学生评价高信度和高效度两难兼顾,社会、家长对高中新课程的担心:学生会成为课改失败的实验品吗?课程改革不是成败的选择,而是成效大小的选择,学生不是实验品,而是幸运儿。新课程实验会不会影响学生高考?新课程向高考靠,课程改不得;高考向新课程靠,新课程丢不得。两者相互靠,两者都丢不得。用新的理念,应新课程之试,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高中新课程“两难”意味着什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英狄更
10、斯 不管今天的时代是不是这样,但凡改革总给人“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两极刺激。投身高中课改,我们如何在纷乱中坚守,在两难中前行,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人们一起经历着中国高中教育的凤凰涅磐。,诸多两难,使共存于一体的两个对立观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选择了其中一个,也就浑然不觉地触及另一个。最大优点,往往带来最大麻烦。虽然课程改革把素质教育的路铺到脚下,两难使人们瞻前顾后、顾盼左右、举步维艰。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一切都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不能走错,不能不走,更不能回头。我们只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探索真理,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凭当下现实的学校、现实的条件,努力用策略赢得搏弈,用智慧化解难题,
11、用激情演绎精彩。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观念的突破和智慧的锻炼。,事物发展的生命周期和第二成长曲线,起始期,发展期,成就初期,高成就期,停滞期,下滑期,衰败期,第二曲线,死亡之谷,扬莫里森第二曲线1996,今天让大家爱怨情愁的高考制度,30年前,曾经也是中国教育生命周期的第二成长曲线。恢复高考制度,不化一分钱让放不下一张平静课桌的中国学校学风整个地发生改变,它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而且也是整个国家、民族意义深远的复苏和新生。30年过去了,高考制度随着生命周期走到盛极而积弊日深。如果说恢复高考意味着中国教育一次深刻的拨乱反正,复苏和新生,30年后,新课程条件下
12、的高考改革便是旨在寻找它的第二成长曲线,促进高考制度生命周期的新生。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其具体进程,但大方向是确定的。举国走向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写进了义务教育法,评价政府工作已经不单纯看GDP,评价和选拔学生只看一次高考成绩的历史还能延续多久?,“两难”让人烦恼,但不要因此而怀疑改革。“两难”是改革的缘由和动因,没有“两难”,一切都顺顺当当,改革就没有必要。高中课改中的“两难”,是学校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交叉、纠缠。是两个生命周期更新时的必然状态。它意味着高中学校发展处在质变的临界状态。是随波逐流,还是找到第二成长曲线,促进新的飞跃,需要抓住高中课改提供的发展机遇
13、。“两难”是理解课改政策和选择课改策略的依据。“两难”清楚了,我们才知道要坚守什么、放弃什么;要怎么去想,怎么去做。,问题在“两难”中解决,改革在“两难”中前进。不能总希望一点困难和矛盾都没有,每天重复同样的过程,却期待一个不同的结果。其实结果在你重复的过程中已经确定,没有改变的过程,那有改变的结果?,反思三,走在希望的路上正确的选择和应对 希望来自正确的选择 希望来自实验的结果 希望来自找准了问题 希望来自改变了学习,课程改革是学习的改革课改需要学习、推动学习 需求、政策、投入、机会、技术、资源课改为了学习、改造学习 改变学习追求、学习内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实现全面、自主、合作、探究、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改革 反思 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0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