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仁者爱人》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
《语文《仁者爱人》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仁者爱人》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仁 者 爱 人,第一课时,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何谓仁?何为爱人?,“忠者,厚也;厚人,仁矣。”【王 充】“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董仲舒】“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 子】,“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仁就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毛泽东】,【论语】“仁也者,人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解题,小结: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承认人的人格,承认人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应该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探究一:在文
2、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本孝悌,孝悌,内孝外悌,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修身,谨信、爱众、亲仁,思考:修德与学文的关系?要义:修德重于学文。心得:读书与做人?你怎么看?,读1.6,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仁之则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5.12),(6.30),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5.12),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
3、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南怀谨,“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仁之上圣,博施济众,仁之方能取近譬,特点-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于丹,忠恕之道,“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所 以孔子说是
4、“一”以贯之,而非“二”以贯之。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 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
5、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课内练习,重点字: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能近取譬,在家里,出外 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达:使达,比喻,句 式,吾道一以贯之吾道以一贯之 宾语前置何谓也谓何也 宾语前置,重要短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读前四则,注意重点字。思考:“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从这几章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第二课时,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
7、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本章师生各自言志,表达了孔子大公无私、平治天下的胸襟抱负。,子路的志,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和思想修养,侠义豪放,胸襟开阔。重伦轻利:义,颜渊的志,也代表了颜渊的个性和思想修养,道德高,涵养深。重德重功而不夸耀:仁,孔子的志,表达了孔子的个性和思想修养,敞开了“仁者爱人”的胸襟,展现了以爱天下为己任,平治天下的抱负。教诚爱深:圣,清刘宝确说:窃谓子路重伦轻利,义者之事也。颜子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仁者之事也。夫子仁覆天下,教诚爱深,圣者之事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
8、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此章明孔子重人贱畜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此章记述孔子参加丧礼时的哀痛之心。,我国古代对于丧礼是非常重视的,它直接体现了孝道,所以制度的规定也非常严密。孔子参加丧礼,与人同哀,心存哀痛侧隐之心,难过得吃不下饭,这是一种礼的表现。,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此章记孔子以自己言行为榜样,表达接待残疾人的应有礼貌。,观圣人与师言,辞语从容,诚意恳至,真使人感慕于数千载之上。常人见贵人则知敬,见敌者则敬稍衰,于下人则慢之而已。圣人于上
9、下人已之间,皆一诚敬之心。明薛暄读书录,探究二:在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1、“言志:,仁的实践-爱人,2、问人:,3、导盲:,4、与有丧者侧:,重人不重财,无微不至的关心,尊崇礼,(5.26;10.17;7.9;15.42;9.1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第三课时,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本章叙述孔子以诚敬的心情对待三种人。,怎样对待这三种人?,齐 衰 者冕衣裳者瞽 者,-哀,-尊,-矜,孔子对有丧服者,表示同情、哀切,对在上位者,表示恭敬,对有残疾者,表示矜惜、同情,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本章记孔子具有仁人之心。,一、用渔竿钓鱼而不用带有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者爱人 论语 语文 爱人 课件 语文版 选修 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0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