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件输入输出系统.ppt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件输入输出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件输入输出系统.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讨论:,输入/输出系统,接口的基本概念,DMA方式及其接口组成,总线的基本概念,中断方式及其接口组成,为什么需要I/O接口(电路)?外部设备多种多样工作原理、驱动方式、信息格式、以及工作速度方面彼此差别很大它们不能与CPU直接相连必须经过中间电路再与系统相连这部分电路被称为I/O接口电路,输入输出接口概述,什么是I/O接口(电路)?I/O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PC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I/O总线槽的电路板(适配器)都是接口电路,接口主要功能,接收CPU送来的地址码,选择接口中的寄存器供CPU访问。,1.寻址,2.数据缓冲,实现主机与外设的速度匹
2、配。缓冲深度与传送的数据量有关。,串-并格式转换(串口),3.预处理,传送控制命令与状态信息,实现I/O传送控制方式。,数据通路寬度转换(并口),电平转换,4.控制功能,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辐射型(星型)连接 特点:各设备通路独立,具有较高的信息流量,且控制简单。结构复杂,连接线多,系统扩展不方便,灵活性差。2)总线型连接 特点: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扩展。只有一组总线时,信息交换速度较低,且总线控制逻辑较复杂。3)通道控制方式 特点:主机与通道间是辐射型连接,通道与外设之间采用总线连接,既具有较高的信息交换速度,又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但成本较高。,I/O接口电路的基本
3、结构,从编程角度看,接口内部主要包括一个或多个 CPU可以进行读/写操作的寄存器,又称为I/O端口。各I/O端口由端口地址区分。,接口电路的内部结构,CPU与外设主要有数据、状态和控制信息需要相互交换,于是从应用角度看内部:数据寄存器保存外设给CPU和CPU发往外设的数据 状态寄存器保存外设或接口电路的状态 控制寄存器保存CPU给外设或接口电路的命令,接口电路的外部特性,面向CPU一侧的信号:用于与CPU连接主要是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面向外设一侧的信号:用于与外设连接提供的信号五花八门功能定义、时序及有效电平等差异较大,接口芯片的分类,接口电路核心部分往往是一块或数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接口芯
4、片):通用接口芯片支持通用的数据输入输出和控制的接口芯片面向外设的专用接口芯片针对某种外设设计、与该种外设接口 面向系统的专用接口芯片与CPU和系统配套使用,以增强其总体功能,接口电路的可编程性,许多接口电路具有多种功能和工作方式,可以通过编程的方法选定其中一种接口需要进行物理连接,还需要编写接口软件接口软件有两类:初始化程序段设定芯片工作方式等数据交换程序段管理、控制、驱动外设,负责外设和系统间信息交换,1数据信息流 数据输入信息流经传送线送入接口中的输入端口(输入寄存器),然后通过数据总线送入主机;数据输出信息流经数据总线送入接口中的输出端口(输出寄存器),然后通过传送线送入输出设备并以某
5、种形式输出。2控制信息流 由主机通过数据总线送入接口中的控制端口(控制寄存器)。,输入/输出接口的信息流,3状态信息流 由状态口通过数据总线送入主机。4联络信息流 在主机与接口之间,通过控制总线可做单向或双向流动。5外设识别信息流 通常由主机通过地址总线送入接口中的识别线路。,端口(PORT),端口即I/O地址,是呈现给程序员的外设I/O端口通常以其地址为标识,1个端口一般对应1个可以被用户访问的寄存器数据寄存器保存数据(芯片中可能含多个)控制寄存器保存控制信息(芯片中可能含多个)状态寄存器保存状态信息(芯片中可能含多个)1个接口电路可以具有多个I/O端口,每个端口保存不同的信息(用以与CPU
6、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使用同一个I/O地址,(a)统一编址 这种编址的出发点是把接口中的每一个端口视为一个存储器单元,并赋以相应的存储器地址。访存指令同样适合于I/O端口。优缺点:无需专门的I/O指令,简化了指令系统;但要占用原本就有限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设的编址方式,(b)单独编址方式 这种编址的出发点是把所有外设的端口看作是一个独立于存储器空间的I/O空间。在这个I/O空间内,每一端口都被分配给一个地址与之对应。优缺点:指令系统中必须设有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但不占用存储空间。,端口地址译码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灵活的进行设计。(1)用门电路进行口地址译码(2)用译码器进
7、行口地址译码(3)用比较器进行口地址译码,外设的识别,I/O地址的译码,I/O地址的译码方法与存储器地址的译码方法一样,但有它的特点:每个接口电路通常占用少数几个I/O地址。I/O地址不象内存地址,不那么强调地址的连续性。部分译码时,可能中间地址线不连接,也有最低地址线不连接的情况。常采用门电路进行地址译码或线选译码,除采用译码器、门电路进行译码外,I/O地址译码还经常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为了给系统一定的选择余地,有些接口电路采用数字比较器、开关或跳线器等进行可选择的地址译码,IBM PC/AT主机板的I/O译码电路,接口芯片内部译码,A0A4,DMA控制器1中断控制器1定时计数器并行接
8、口电路DMA页面寄存器中断控制器2DMA控制器2协处理器,A5A6A7A8A9,ALS138译码器,HLDAMASTER,Y0Y1Y2Y3Y4Y5Y6Y7,主机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方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集中控制到分散控制的发展过程,按其发展的先后和主机与外设并行工作的程度,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2.程序中断方式3.DMA方式4.通道方式,主机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方式,接口分类,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1)并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接口与外设均按并行方式传送数据。,并,并,数据各位同时传送。,(2)串行接口,适用于设备本身并行工作,距主机较近的场合。,并,串,接口与系
9、统总线并行传送,接口与外设串行传送。,数据逐位分时传送。,适用于设备本身串行工作,或距主机较远,或需减少传送线的情况。,2.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1)同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2)异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采用异步应答方式。,3.按I/O传送控制方式划分,(1)程序查询方式 特点:控制简单,硬件开销小;CPU与外设是串行工作的,系统效率低。适用场合:CPU不太忙且传送速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2)程序中断方式 特点:CPU和外设可并行工作,提高了CPU的效率,不仅适用于主机和外设的数据处理,特别适用于对外界随机事件的处理,不适合于批量数据的高速传送。适用
10、场合:适用与CPU较忙,传送速度不太高的系统中,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及紧急事件的处理。,(3)DMA方式 完全由硬件完成信息交换,信息传递从以CPU为中心,转为以内存为中心,DMA控制器来实现内存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了CPU的高效率,对高速大批量数据传送特别有用。缺点:只能进行简单数据交换,电路结构复杂,硬件开销大。,(4)通道方式 主机、外设和通道间具有很强的并行工作能力,大大减轻了CPU的负担,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是一种直接存取传输控制,但比一般的DMA控制器要强得多。,总线,1.定义:,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送线路。,2.特点:,分时、共享。,通常作法:发送部件通过O
11、C组件或三态门分时发送信息,由打入脉冲将信息送入指定接收部件。,3.实体:,一组传送线与相应控制逻辑,CPU内设置控制逻辑,设置总线控制器,总线分类,1.按功能划分,(1)CPU内总线,CPU芯片内寄存器与算逻部件之间互连的总线。(ALU总线),单组数据线(单向、双向)或多组数据线,或多种总线。,(2)部件内总线,插件板内各芯片之间互连的总线。,(局部总线、片级总线),分为地址、数据、控制线。,(3)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或各插件板之间互连的总线。,(板级总线),分为地址、数据、控制线。,(4)外总线,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互连的总线。,(通信总线),分为数
12、据线(与地址复用)、控制线。,2.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1)同步总线,由统一时序控制总线传送操作。,时钟周期、同步脉冲,在固定时钟周期内完成数据传送,由同步脉冲定时打入。,例.,打入地址,打入数据,总线请求,(2)异步总线,无固定时钟周期划分,总线周期时间由传送实际需要决定;以异步应答方式控制总线传送操作。,例.,总线批准,主同步,从同步,总线周期,总线传送,(时间可变),(时间可变),总线权切换,(3)扩展同步总线,以时钟周期为时序基础,允许总线周期中的时钟数可变。,注意几个“周期”概念:,时钟周期:,CPU一步操作(一次内部数据通路传送)时间。,总线周期:,经过总线的一次数据传送(访存)时
13、间。,通常包含若干时钟周期。,工作周期:,指令周期中的一个操作阶段。,可包含多个总线周期。,(模型机的一个总线周期只包含一个时钟周期。),3.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1)并行总线:,同时传送各位信息。,(2)串行总线:,分时逐位传送各位信息。,CPU内总线:同步、并行,系统总线:同步、异步、扩展同步、并行,外总线:异步、并行、串行,对总线信号组成、信号引脚含义、信号电平等作统一规定。,便于灵活组成系统。,电源、地址、数据、控制,时序:时钟、定时、应答,总线标准,为何制定总线标准,系统总线信号组成,数传控制:M读/写、IO读/写,中断请求、响应,总线请求、响应,复位,程序查询传送方式,“就绪(Re
14、ady)”的含义,在输入场合:“就绪”说明输入接口已准备好送往CPU的数据,正等着CPU来读取该状态也可用接口中数据缓冲器已“满”来描述在输出场合:“就绪”说明输出接口已做好准备,等待接收CPU要输出的数据该状态也可用接口数据缓冲器已“空”、或者用接口(外设)“闲”或“不忙”来描述,程序查询传送方式,CPU先了解(查询)外设的工作状态,在外设就绪(可以交换信息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对多个外设的情况,则CPU按一定顺序依次查询(轮询)。先查询的外设将优先进行数据交换查询传送的特点是:工作可靠,适用面宽,但传送效率低,(1)预置参数:设定数据传送长度;设置数据缓冲区首地址;(2)向外设发出
15、命令,启动外设开始工作,并请求进行数据交换;(3)从外设读取反映外设当前工作进程的状态字;(4)检查状态字中的标志,看外设能否进行数据交换;(5)如果外设没有准备就绪,则重复上述(3)和(4),一直到这个外设准备就绪,发出准备就绪信号为止;(6)CPU从外设输入数据,或将数据输出给外设,完成数据交换;同时,CPU将状态字中的外设就绪状态信号标志清除。,程序查询工作过程,1、外设状态寄存器 2、数据缓冲寄存器 3、地址译码器 4、控制逻辑,查询接口电路,程序中断方式,当计算机执行正常程序时,系统中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这些情况和请求可能来自计算机内部,也可能来自计算机外部;一旦有上述事件发
16、生,计算机执行正常程序的状态被中断,就是说,CPU要暂停它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所发生的事件(通常就是执行一段特殊程序,被称为中断服务程序);CPU处理完毕后,自动返回到原来被中断了的程序继续运行。,概念,(1)类似:正常程序:主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子程序(2)区别:(A)子程序的执行是程序员事先安排好的;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则是由随机的中断事件引起的,比如电源掉电、请求I/O数据传送、现场报警等。,与子程序调用的比较,(B)子程序的执行往往与主程序有关;中断服务程序可能与被中断的程序毫无关系。(C)有可能出现多个中断事件同时请求的情况,此时,主机就需要进行判优,进而决定为哪一个请求服务。子
17、程序不存在此种情况。,与子程序调用的比较,1、主机与外部设备并行工作2、实现实时处理3、硬件故障处理4、实现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中断的作用,查询:,程序,并行操作,主机,外设,空闲,启动,等待,工作,程序,交换数据,中断:,主机,程序,外设,空闲,启动,工作,程序,请求,中断程序,交换数据,程序,(1)概念:能够引起CPU中断的原因就是中断源。中断源是指形成这个原因的设备、部件或条件。(2)种类:输入输出设备。系统中的外部设备都可以设计成为以中断方式与主机进行数据的交换,从而作为系统的中断源。故障与错误。系统运行中会出现诸如电源掉电、运算出错、非法指令等问题,它们也常采用中断方式请求CPU立即
18、处理。,中断源,实时时钟。系统中的时钟定时电路是必不可少的,若定时时间到,时钟电路就可以通过中断告知主机。程序调试和软件中断。程序调试中常常采用设置中断断点的方法来观察程序运行是否正确;有些机器的指令系统设计有软件中断指令,利用中断机制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调用以及调试程序。需要说明一点,这类中断是由程序员事先安排好的,和调用子程序的作用一样,与上述由外部硬件产生的中断有些不同。,中断源,(1)按中断源是在主机之内还是外分:(A)内部中断 内部中断是指中断源来自主机内部,如运算出错、程序调试和软件中断等;(B)外部中断 外部中断来自主机之外,如外部设备、实时时钟和硬件故障产生的中断等。,中断的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复件 输入输出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0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