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几何概型.ppt
《苏教版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几何概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三数学复习课件几何概型.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了解两个互 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简单应用,第5课时 几何概型、互斥事件,1高考中对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的考查,一般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 统计、几何的知识结合起来,要求考生要有较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2对几何概型的有关内容在教材中是个难点,是高考试题中的新题型,在复习 中要适当增加针对性,【命题预测】,3有关互斥事件概率、等可能事件的题型有时也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复 习中应注意加强互斥事件的定义以及应用加法公式的题目对古典概型的有 关内容在教材中是个难点,是高考试题中的新题型,在复习中要适当增加对 这部分
2、知识的练习4有关概率的题目多为应用题型,这些应用题的背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 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1从概率的几何定义可知,在几何概型中,“等可能”一词应理解为对应于 每个试验结果的点落入某区域内的可能性大小与该区域的度量成正比,而与该区域的位置与形状无关对于一个具体问题能否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关键在于能否将问题几何化也可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将试验的每一个结果一一对应于该坐标系中的一点,使得全体结果构成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应试对策】,2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要注意对比,以便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概率
3、类型即古典概型适用于计算所有试验结果是有限个且结果是等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几何概型则适用于试验结果是无穷多的情形,但它们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解法”在解答几何概型时,要把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与某一特定的几何区域及其子区域对应起来,其中基本事件中的每一个基本事件与这个特定的几何区域中的点一一对应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使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度量成比例;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当子区域r和几何区域R是一维区域时,它们的大小用它们的长度来表示;当子区域r和几
4、何区域R是二维区域时,它们的大小用它们的面积来表示为定义统一,若几何区域的大小我们称为这个区域的“度量”,则P(A)子区域r的度量/区域R的度量,3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符号语言、概率语言将题目转化为数学问题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求解法,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间接求解法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再用公式P(A)1P()求出此事件的概率特别是解决“至多”、“至少”型的题目,用方法二就显得比较方便,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1)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
5、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2)从集合的角度去认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如果A、B是两个互斥事件,反映在集合上,是表示A、B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如果A与B是两个对立事件,则AB,ABI(全集)即(A的对立事件)IA.,【知识拓展】,1几何概型的定义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 地取一 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 上述区域内的某个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等用这种方
6、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区域内随机,均等,非空子集内,长度,面积,体积,2概率计算公式 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求试验中几何概型的概率,关键是求得事件所占区域和整个区域的几何度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思考: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 提示: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但古典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几何概型要求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4互斥事件(1)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 事件(2)如果事件A1,A2,An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就说事件A1,A2,An 互斥(3)设A,B为互斥
7、事件,若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我们把这个事件记作.,彼此,AB,互斥,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1)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 的概率的,即P(AB)P(A)P(B)(2)如果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P(A1A2An),和,P(A1)P(A2)P(An),(1)两个互斥事件,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2)P(A)P(),P()1 思考: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吗?反之是否成立?提示: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1,P(A),6对立事件,1(2010栟茶中学学情分析)从集合(x,y)
8、|x2y24,xR,yR内任选一个 元素(x,y),则x,y满足xy2的概率为_ 答案:,2(2009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已知如图所示的矩形,长为12,宽为5,在矩形内随机地投掷1 0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600颗,则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约 为.解析:设所求的面积为S,由题意得:=,S=36.答案:36,3某人随机地在如右图所示正三角形及其外接圆区域内部投针(不包括三角形边 界及圆的边界),则针扎到阴影区域(不包括边界)的概率为_解析:设正三角形边长为a,则外接圆半径r a.概率P.答案:,4(江苏省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已知函数f(x)x22x3(5x5
9、),则 任取x,使得f(x)0的概率为_ 解析:由x22x30,得1x3.又因为5x5,所以由几何概型 的概率,得P.所以f(x)0的概率为.答案:,5根据多年气象统计,某地6月1日下雨的概率是0.45,阴天的概率为0.20,则 该日睛天的概率是_ 解析:所求概率P10.450.200.35.答案:0.35,1如果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几何区域D的测度可用长度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 式为P(A).2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 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 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样的概率模型就可以用几何概型来求解,【例
10、1】有一段长为10米的木棍,现要截成两段,每段不小于3米的概率有多大?思路点拨: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但 在每一处截断的可能性相等,故是几何概型 解:记“截得两段都不小于3米”为事件A,从木棍的两端各度量出3米,这 样中间就有10334(米)在中间的4米长的木棍处截都能满足条件,所 以P(A)0.4.,变式1:将本例中该木棍截成四段,且每段不少于2.5米的概率有多大?解:将长为10米的木棍四等分,记等分点依次为B、C、D,BC、CD的 中点分别为E、F,只要在BE段和FD段剪就满足条件P 0.25.,1如果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几何区域D的测度可用面积表示,则其概率的计
11、算公 式为:P(A)2“面积比”是求几何概型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在高考中常考的题型,【例2】甲、乙、丙三人做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不远处有一小方块,要将一枚铜板扔到这张方块上,已知铜板的直径是方块边长的,谁能将铜板整个扔到这张方块上就可以进行下一轮游戏,甲一扔,铜板落到小方块上,且没有掉下来,问他能进入下一轮游戏的概率有多大?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几何概型问题在几何概型中,样本空间是问题所涉及的整个几何图形在本题中,样本空间是小方块的上表面面积一个事件就是整个几何图形的一部分,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是这两部分的面积比,解:不妨设小方块的边长为1,铜板落到小方块上,也就是铜板的中心落到方块上,而要求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高三 数学 复习 课件 几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0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