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工艺学第6章逐步加成聚合物的生产工艺.ppt
《聚合物工艺学第6章逐步加成聚合物的生产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物工艺学第6章逐步加成聚合物的生产工艺.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逐步加成聚合物的生产工艺,6.1 概述6.2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6.3 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及其特性 6.4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6.5 聚氨酯涂料的生产工艺6.6 聚氨酯橡胶的生产工艺6.7 其他类型的聚氨酯材料,6.1 概述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单体分子的官能团之间按逐步反应的机理相互加成而获得聚合物,但又不析出小分子副产物的反应称为,或简称聚加成反应。聚加成反应的产物称为逐步加成聚合物。现今工业生产的逐步加成聚合物品种不多,主要有聚氨酯、聚脲、芳环取代的聚砜,氧化偶合制聚苯醚及梯形结构高聚物等。其中以聚氨酯发展得最快,产量也最大。聚氨酯具有高强度、耐磨、耐溶剂等特点,而且,可以通过改变
2、端基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很大范围内调节聚氨酯的性能,使之在塑料、橡胶、涂料、胶黏剂和合成纤维等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且其应用还在不断发展中。,6.2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凡是在大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聚合物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合成聚氨酯的反应很多,但在工业生产中皆以多元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直接与多羟基化合物,或与带有端羟基的聚醚、聚酯等树脂经逐步加成聚合反应而合成的:,若为了制备聚氨酯橡胶,还须进行交联反应才可得到网状结构聚合物。,6.2.1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异氰酸酯化合物中的-N=C=O基团是一个高度不饱和的基团,它的化学性能十分活泼,能与任何一
3、种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甚至能和一些含有极不活泼氢原子(即不易被钠所取代的)的化合物反应。现今工业生产的聚氨酯树脂主要是由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相互反应来合成的。除此主要反应外,还有其他各种副反应。,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合成聚氨酯时最主要的是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泼氢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其次是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1)异氰酸酯与含活泼氢化合物间的反应,各个反应产物(如氨基甲酸酯及脲等)中仍含有活泼氢原子,可与过量的异氰酸酯进一步发生反应.,异氰酸酯与水、醇、胺和酸等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初级反应,而与生成脲基甲酸酯、缩二脲和酰脲的反应,称为次级反应。后一类反应的活性较小,但在碱性及高温条件下
4、仍可发生,能形成支化或交联的产物,是合成非线型聚氨酯材料的基本反应。,(2)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异氰酸酯可发生自聚反应。a.芳香族异氰酸酯的二聚反应 b.异氰酸酯的三聚反应,(脲啶二酮)(异氰脲酸酯),c.异氰酸酯的线型聚合反应d.异氰酸酯的脱二氧化碳缩聚反应 二元异氰酸酯由此反应可制备聚碳化二亚胺,即:上述四种聚合反应中,以三聚最为重要,由它可制取优异的油漆涂料及耐温、阻燃的硬质泡沫塑料。,(3)其他反应 生成四元环中间加成物的反应:,6.2.2 聚氨酯树脂合成原理聚氨酯树脂的起始原料是二元(或多元)异氰酸酯和二元(或多元)醇。采用各种不同结构的原料,可得到性能各异的树
5、脂,供各种用途的需要。但其合成方法或制造工艺过程可分为两大类,即一步法和两步法,后者又称预聚体法。,一、一步法由异氰酸酯和醇类化合物直接进行逐步加成聚合反应以合成聚氨酯的方法,称为一步法。二元异氰酸酯与二元醇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线型的聚氨酯树脂,例如己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经仿丝所得的纤维,即为贝纶U。二元异氰酸酯与带有三个端羟基的支化型化合物反应,即可合成得交联型聚氨酯树酯。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带有三个端羟基的支化型聚酯(可由已二酸、1,3-丁二醇及三羟甲基丙烷合成)混合后反应,即可合成得交联型聚氨酯树脂:,二、两步法(预聚体法)整个合成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
6、合成预聚体,二元醇或含有端羟基分子量为数百至数千的聚醚,聚酯或聚烯烃树脂和过量的二元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两端皆为NCO基团的加成物(预聚体)。第二步,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和交联反应生成高分子量的聚氨酯树脂。如生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就是先合成预聚体,再经扩链反应得到高分子量的产物。也可将扩链后的聚合物再行交联,生成交联结构的聚氨酯,用作聚氨酯橡胶、泡沫塑料、涂料或粘合剂等。,1 扩链反应分子量不高的聚合物,通过末端活性基团的反应(或其他方法)使分子相互连结而增大分子量的过程,称为扩链,相应的反应称为扩链反应。在聚氨酯树脂合成过程中,就是将分子量较低并带有-NCO端基的预聚体与水、二元醇、二元胺等反应
7、,经扩链而生成高聚物。反应中的二元醇、水及二元胺等,常称为扩链剂。预聚体分子和二元醇的扩链反应可简写为:,预聚体分子和水的扩链反应可简写为:预聚体分子和二元胺的扩链反应可简写为:上述扩链反应是2-2官能度体系,其产物取决于异氰酸酯基团和羟基两者摩尔量的比值(异氰酸酯指数):,R值大小的影响如下02 分子不扩链,端基为-NCO,且存有未反应的异氰酸酯。由此可知;在合成预聚体时R值的大小控制了预聚体的分子量与端基的结构,也控制了扩链反应的发生与否。扩链时生成的氨基甲酸酯和取代脲链节,极性很大,构成了聚氨酯大分子链中的“刚性链段”,对最终产品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2 交联反应聚氨酯大分子
8、的交联(聚氨酯橡胶合成时又称硫化)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交联剂交联,加热交联,利用聚氨酯分子自身结构中的“氢键”交联。生产中都是采用既加交联剂又加热的方法进行交联。1)用多元醇类作交联剂的交联反应将带有-NCO端基的预聚体或扩链聚合物与三元醇(或带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端羟基的聚合物)反应,在加热下即可交联。这个反应与一步法中二元异氰酸酯与三元醇的反应相似:,2)利用过量二异氰酸酯的交联反应过量的-NCO基团可以与预聚中的氨基甲酸酯,脲基及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发生交联反应。因为氨基甲酸、脲及酰胺这三种基团的反应活性较小必须加热至125-150OC才能进行,故此法又称加热交联法。3)采用其他交联
9、剂的交联反应因为聚氨酯大分子主链中含有许多种能起反应的活性点,故可采用其他类型的交联剂。如带有酰胺基,亚甲基或不饱和侧链的,就可用甲醛、过氧化合物或硫黄来进行交联。,4)“氢键”型交联在聚氨酯大分子中含有多种内聚能很大的极性基团,如氨基甲酸酯及脲基等,所以一个大分子链中的羰基可与另一个大分子链上的氢原子形成氢键(这种氢键与聚酰胺类大分子链间的氢键相类似)它同样可束缚分子链的自由运动。聚氨酯树脂交联后所生成的交联键种类很多但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氨基甲酸酯基、脲基甲酸酯基或缩二脲基等化学键所形成的交联它们是不可逆的和稳定的,键能都较大,常称为一级交联。另一种是可逆的氢键交联,键能较小,很不
10、稳定,加热下即能“断裂”称为二级交联。,6.3 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及其特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是有机多元异氰酸酯及多元醇化合物,此外还有扩链剂、交联剂及催化剂等6.3.1 异氰酸酯1.异氰酸酯的合成合成的方法很多但在工业中采用的还只有伯胺光气化法,其总反应如下:工业上曾采用过直接合成法或称一氧化碳法。利用一氧化碳与硝基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其反应式如下:,2.常用的异氰酸酯 应用于聚氨酯树脂的有机多元异氰酸酯,按-NCO基团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异氰酸酯、三元异氰酸酯及聚合型异氰酸酯三大类。若按异氰酸酯R-NCO中基团R的性质可分为脂肪族及芳香族两大类。教材表6-2中列入常用异氰酸酯出名称,结构甲
11、苯二异氰酸酯(TDI)是使用最广、耗量最大的一种异氰酸酯。所以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路线,可以得到异构体含量不等的TDI。工业中常见的有三种,即TDI100、TDI80及TDI65。2,4-位TDI的反应活性大于2,6-位的。,3.其他类型的异氰酸酯1)聚合型异氰酸酯TDI的三聚体,或TDI与三羟甲基丙烷(TMP)生成的三元异氰酸酯2)隐蔽型异氰酸酯将多元异氰酸酯与苯酚、亚硫酸氢钠、乙酰丙酮等反应,生成一类平时是惰性的,加热下却可释出异氰酸酯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隐蔽型异氰酸酯3)特殊类型的异氰酸酯特殊类型的异氰酸酯是供特殊需要之用,如阻燃型异氰酸酯(引入了磷或卤素原子)和大分子二异氰酸酯等,4
12、.异氰酸酯的结构与其活性异氰酸酯基团NCO是一个不饱和基团,电子云分布极不均匀,其电子结构如下:,当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时,就是活泼氢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攻击了正电性的碳原子。所以多元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生成聚氨酯树脂的反应是一种亲核加成的聚合反应。,由此机理可推知,异氰酸酯通常有下列活性次序:,对于醇化合物而言,其活性与亲核性的强弱成正比。即有下列次序(包括各类羟基型化合物):,其他各类含活泼氢化合物活性的次序为:,6.3.2 多元醇化合物 合成聚氨酯树脂的另一个重要原料是多元醇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羟基。它们可以是一般的低分子多元醇,而更常用的是分子量为数百至数千含有
13、羟基的脂肪族聚醚或聚酯多元醇。1 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由单体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而成。工业生产中采用碱性催化剂KOH和醇(或胺)等“起始剂”引发下进行聚合反应的。可以通过选定起始剂的结构(即其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数或活泼氢原子数)及用量,便可控制和调节产物聚醚多元醇的端羟基数和它的分子量。,2 聚酯多元 醇 含有端羟基的聚酯多元 醇,通常由二元酸与过量的多元醇反应而成。它们的分子量一般较低,为1000-3000。这类聚酯也可由内酯(如己内酯)开环聚合而得到。线型结构的聚酯二醇由过量的二元醇与二元酸反应而成;合成带有支链的聚酯多元醇,可加入相应的三元醇或更多羟基的
14、多元醇(如季戊四醇)。支化度的多寡就可改变产物聚氨酯的交联密度。,3 其它类型的多元醇1)含磷、卤阻燃型聚醚多元醇利用化学反应引入磷、卤等元素制备磷酸酯型聚醚多元醇 2)含羟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 由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与其他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可得到主链为碳-碳键,而侧链上含有羟基的共聚物。含羟基的丙烯酸酯有:丙烯酸羟乙酯、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羟丙酯等。以这种带有羟基的共聚物与异氰酸酯制备的涂料,兼有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两者的特点,是一种高级的室外涂料。其他还有卤代聚醚多元醇、硅卤化合物的多元醇等。,4.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的比较这两类多元醇是聚氨酯材料工业中最重要的原料,由它们合成的聚酯
15、型与聚醚型聚氨酯树脂在性能上各有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见表:,6.3.3 扩链剂扩链剂是聚氨酯树脂生产中仅次于异氰酸酯和聚多元醇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们与预聚体反应使分子链扩展而增大,并在聚氨酯大分子链中成为硬段,常见的扩链剂也是一些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可分为两个大类。1.二元醇类一般为低分子量的脂肪族和芳香族的二元醇,还有一些含叔氮原子的芳香二醇,如N,N-双羟乙基苯胺2.二元胺类常用的是芳香族胺类,或者混合胺类。发展趋势是使用新型无毒的二胺类扩链剂,6.3.4 催化剂及其他助剂1催化剂聚氨酯树脂生产中最重要的两种催化剂是叔胺类和有机锡类化合物。1)叔胺类如三乙胺、三乙醇胺、三亚乙基二胺、丙二胺、N,
16、N-二甲基苯胺等。叔胺化合物的碱性越强,其催化能力越强2)有机锡类化合物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及油酸亚锡等。这两类催化剂对各种异氰酸酯反应的催化能力不尽相同,2 其他助剂 聚氨酯材料生产中所采用的助剂品种很多。如制备泡沫塑料中需要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及防老剂等:聚氨酯弹性体中需要表面活性剂,填充剂及硫化剂等;制备粘合剂、涂料与纤维等也各有其专门的助剂。,6.4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 一、概述 泡沫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材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树脂中最主要的品种,占其总量的80左右。聚氨酯泡沫塑料密度小、强度较高、导热系数小、耐油、耐寒、防震和隔音,具有广泛
17、的用途。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泡沫塑料)的最大特点是制品性能可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如改变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各种组分的配比、合成条件和工艺等,从而得到不同品种的泡沫塑料。,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分类(1)开孔和闭孔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可根据孔结构将其分为开孔和闭孔泡沫塑料。若泡沫塑料中的微孔是互相联通的称为开孔泡沫塑料;若泡沫塑料中的微孔是不互相联通的,则称为闭孔泡沫塑料。前者,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和缓冲性能,后者,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和较小的吸水性能。软泡、半硬泡的模塑制品中,若闭孔结构过多,会引起收缩。为此须添加适量的直链烃或脂环烃,如聚丙烯、聚丁二烯及液体石蜡等,以增加开孔结构。这类添加物被称为开孔
18、剂。,(2)软质、半硬质和硬质泡沫塑料 根据泡沫塑料的表面性质可将泡沫塑料分为软质、半硬质和硬质三类。若端羟基聚合物(聚酯和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如20004000甚至45006000时,软链段所占的比例大,其性能柔软,回弹性优良,该种泡沫塑料为软质泡沫塑料(软泡)。若端羟基聚合物(聚酯和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中等,如7002500时,同时加有交联剂多元醇,其质地较硬,该种泡沫塑料为半硬质泡沫塑料(半硬泡)。若端羟基聚合物(聚酯和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如400700时,其质地很硬,该种泡沫塑料为硬质泡沫塑料(硬泡)。,2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和应用 软质和硬质泡沫塑料之间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
19、软段和硬段比例的差别。硬泡硬度高、机械强度也高,隔热和隔音性能优良,但柔性、回弹性及伸长率小,其密度在0.03gcm3以上。主要用作绝热、隔音和保温材料,用玻璃纤维增强可制成一种理想的合成木材。软泡的性能和硬泡相反,其密度为0.030.04 g/cm3,主要用于衬垫,地毯、汽车、火车和飞机的坐垫等。半硬泡其性能在两者之间,具有吸收冲击能的作用,其主要用作减震材料,大量用于车辆、飞机等方面,也可用作密封材料和能量吸收材料。,二、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组分及其作用 1.二异氰酸酯 常用的有TDI、HDI、MDI和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PAPl)。TDI有三种规格:TDI100、TDI80及TDI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合物 工艺学 逐步 加成 生产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60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