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大连理工逯宇铎).ppt
《绪论(大连理工逯宇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大连理工逯宇铎).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授课老师:逯宇铎 教授,经济地理学特点,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因而也是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学科之一 地理学是一门脚踏实地的科学在经济地理学学习中,要注意吸取相邻学科的知识在经济地理学学习中,还要注意中国特色与国际主流学术观点的关系,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 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史志描述,国内的山海经 禹贡 山海经 五藏山经 希腊的地理学 春秋战国以后东汉史
2、学家班固(3292)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 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子,商业地理研究,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17世纪中叶,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苏格兰学者奇泽姆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影响深远,至今仍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商业地理手册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
3、中首次提出的。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葛茨还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认识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大发展,却是20世纪之事。,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均在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了对应的研究专门委员会或小组。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从环境决定论(1900年至30年代早期
4、)、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诸方面来分析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这种分析对于认识经济地理学理论演变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反映其它方面的变化。,(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
5、温,(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做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60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其主旨是企图“使经济地理学中仅仅对物的分析转移到对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关注上来”。企业地理尤其关注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研究。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此类研究。其中,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增强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本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normat
6、ive analysis)为思维方式。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梳理,可以直观地用图11表示 图1-1,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观点 学者及出处,1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2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人
7、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利用和再生产的学科,它强调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技术条件的产生和利用。3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4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惠勒(JOWheeler)和马勒(POMuller),经济地理学第二版(1986)李(R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第二版(1986)史密斯(DMSmith),产业区位:经济地理分析第二版(1981)迪肯(PDicken)和劳埃德(PLloyd),空间区位:经济地理的理论透视第三版(1990),主要观点 学者及出处,5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
8、的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6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7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关系差异和相互关联的产物。,哈特向(TAHartshom)和亚历山大(JWAlexander),经济地理学第三版(1988)贝里(BBerry)、康克林(ECConkling)和雷(DMRay),全球经济:资源利用、区位选择和国际贸易(原经济地理学第三版)(1993)迪苏扎(ARde Souza)和施图茨(FP Stutz),世界
9、经济:资源、区位和发展第二版(1994)马西(DMassey),劳动空间分工: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第二版(1995),归纳总结:,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区域学派,以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该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er
10、ritorial production complex,简称TPC)或经济区。另一派是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总结:,从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中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等的强调,可以看出,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加强了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这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对照。,(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60和70年代,中国经
11、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初步揭示了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包括:,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2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
12、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13、。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是对过去所发生的各种区位的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利用这种总结出的规律,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区位选定提供指导。,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
14、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二、学科体系,(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
15、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根据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包括以下主要分支:,1农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最早分支之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开经济地理规范区位研究之先河。2工业地理学。由于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最重要分支之一。3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运输联结工农业的生产与消费,是工业、农业和商业等经济部门发展的条件;同时,交通运输也是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4商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前驱,主要研究商品分布、集散中心、贸易联系、运输条件等,特别注重商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信息业地理学。信息业指从事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四)公司(企业)地理学,区
16、域经济地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区域之间的联系,部门经济地理学则分割了经济系统的产业关联。由于区域关联和产业关联大多数是由多区域、多部门公司来实现的,公司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以上两种分割。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环境关系的学科。公司地理学一词产生于60年代。之后,随着大型公司、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迅速增加,以及公司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的复杂化,该学科研究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发展等。我国学者从90年代初期开始,围绕着农村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绪论 大连理工 逯宇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