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网系列课件大豆玉米水稻常见病害与防治(中).ppt
《经纪人网系列课件大豆玉米水稻常见病害与防治(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纪人网系列课件大豆玉米水稻常见病害与防治(中).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纪人网学习课件大豆玉米水稻常见病害与防治(下),制作人:李明岩联系方式:045182291255,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16、如何防治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寄主植物(包括所栽培的玉米品种、相关的寄主作物、野生禾本科杂草等)、蚜虫发生量、栽培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毒主要是借助于蚜虫在植株与植株、田块与田块之间传播。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感染此病害,以幼苗期到抽雄前较易感病,侵染后约有7-15天的潜育期。受侵染的部位初期出现点条状褪绿斑点,严重时全株叶片出现褪绿斑点,重病植株还
2、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矮化,株高降低13-12,且雄穗扭曲或抽不出来,所结的玉米穗籽粒瘦小、千粒重较低。防治此病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点:,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2)注意种植方式、播期与发病的关系。目前,河南省的春播玉米面积很小,90%以上都是麦田套种的玉米。而麦田套种玉米又分两类,一类是播期偏早的套种玉米,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另一类是播期较晚的麦套夏玉米,播种期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春玉米和套种早的玉米一般发病较重,病株率在12.2%左右;套种晚的玉米发病较轻,病株率一般在8%-10%;夏直播玉米发病最轻,病株率在2%以下。,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种
3、植春玉米时最好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地膜覆盖不仅可使玉米早出苗,避开蚜虫迁飞传毒的高峰期,而且还有驱蚜作用,使田间的病株较常规露地栽培的降低60%左右。此外,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还会使玉米生育期提前,延缓病株率的增长,较露地栽培的病株率可降低80%以上。,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3)保健栽培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中耕除草等项栽培措施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减轻病害的发生。(4)及早拔除病株及杂草田间最早出现的多为种子带毒苗,通常在子叶展开时就表现出发病症状,宜在2叶1心期定苗时将其拔除,在3-4叶1心期再逐块细致检查,彻底拔除种子带毒苗和早期感病的植株,以减少田间毒源。杂草密度
4、大的地块,例如在麦收后未灭茬、未除杂草的田间病株率高达12%,所以要及时铲除田间杂草。,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5)用一般的杀菌剂防治效果不佳,宜选用7.5%克毒灵、病毒、83增抗剂等抗病毒剂,并抓紧在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天喷1次。喷药时最好在药液中加入叶面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使病株迅速复绿。实践证明,一旦发现田间有感病株,便立即施药并结合浇水追肥,可取得较好的稳产效果。,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17、如何防治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俗称黄疸、麦疸等。叶锈病在全国发生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山西、贵州、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小麦
5、发生叶锈病以后,病菌夺取营养,减少光合作用面积,特别是大量孢子堆突破表面,使植株严重丧失水分,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麦粒灌浆,造成麦粒秕,产量降低,出粉率差,品质变坏。病情严重时促使麦叶过早枯死,小麦停止生长发育,发生特早时病株往往抽不出穗子,形成“锁口疸”。受害小麦的损失估计,除与小麦品种有关外,主要取决于锈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危害症状:小麦感染叶锈病以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的表面长出褪绿的斑点,以后长出橙黄色的粉疮,后期又长出黑色的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叶锈病的夏孢子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及茎秆上较少,偶然也可发生在穗部。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的
6、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比较小,橙黄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伏于表皮下,有以麦秆纵向排列成行的趋势。,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发生规律:小麦锈菌是一种随气流传播的病菌,其孢子重量极轻,遇到很轻微的气流就会从夏孢子堆向外扩散,在麦株和田块之间扩散传播。当菌源量大和遇到强的气流时,锈菌孢子可被吹上1500至5000米的高空,可以随气流传播到几百公里以外小麦上侵染危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小麦叶锈病春季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品种、菌源量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1)品种:不同品种对小麦叶锈病的抗病性有显著的差异,但小麦锈菌是一种专化性很强的专性寄生菌,在同一锈
7、菌内存在着一些彼此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不同的生理小种。锈菌的生理小种多种多样,而且经常变化,因此,品种的抗病性有时会因生理小种的变化而丧失。,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菌源:小麦叶锈病的菌源主要来源于当地自生麦苗,其次为高寒麦区,叶锈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菌源,这些麦苗上发生的轻重,将直接影响到来年叶锈病的流行程度。,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3)气候条件:在具备了品种、菌源的条件下,气候条件是春季能否流行的决定因素,小麦锈菌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与水滴或水膜接触。如无水滴或水膜,即使相对湿度达到90%-100%,也很少或不能发芽。因此,结露、下雨都有利于锈
8、病的发生,而以结露最为有利。温度条件也很重要,叶锈菌发展最快是15-20,10时为其侵染快慢的基点。叶锈病在越春阶段,春雨来的早,降雨量多的年份,对越春和越春后的发展以及外来菌源的侵染有利,小麦生长前期、中期气温偏高对叶锈病流行有利。,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特点,在防治上要采取以种植抗病良种为主、以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和利用抗(耐)叶锈病的丰产良种:这是防治小麦叶锈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叶锈病发生比较重的地区可以引进种植。在同一个地区,抗病品种还要轮换种植,使抗性基因多样化,稳定小种变异,避免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
9、2)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显著推迟秋苗感染叶锈病的时间,对减少越冬基数,减轻春季发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具体的方法同于纹枯病。,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3)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秋苗的感染机会;二是及时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造成不利于发病的条件;三是合理施肥,特别是要避免过晚过量施用氮肥,防止贪青迟熟,加重病情的发生,适当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和平衡施肥,促进小麦健壮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四是消灭自生麦苗,切断叶锈病在当地的越夏寄主,减少发生菌源,减轻发病危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4)春季药剂防治:当小麦叶锈病在春季开始明显上升时,要及时采取喷药防治,控制其发
10、展。方法有:用20%粉锈宁乳油每667 m2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667m26080克,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0克,兑水喷雾,一般情况下一次防治即可控制危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18、如何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
11、,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冬季以分生孢子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药剂防治: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19
12、、如何防治小麦黄斑叶枯病?发病症状:又称小麦黄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单独形成黄斑,有时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缘有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变黄干枯,各麦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防治方法:应以选种抗病品种,适期早播为前提,加强肥水管理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的综防措施。具体抓好下述环节:(1)选用抗病和抗逆性(抗寒、旱、涝)强的品种。(2)因地制宜适期早播。播前实行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克菌丹或退菌特;0.1%三唑酮福美双或三唑酮多菌灵拌种后密封24小时再播种。
13、,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3)重病地区宜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4)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麦田过湿过干,保持根系活力,增强抵抗力。(5)药剂防治:始穗至齐穗期选喷45%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1500-2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粉800-1000倍液。,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0、如何防治小麦秆枯病?发病症状:小麦出土一个月后,土面下的幼芽鞘或叶鞘上就开始发病,出现灰白色菌丝块,以后在周围形成有褐色边缘的椭圆形病斑,逐渐蔓延到地上部分。返青后病斑扩大成云块状斑纹,有时互相连接,有些植株在叶鞘内出现白色菌丝层。,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拔节后病斑继续扩大,叶鞘有明显椭圆形病斑,
14、剥开叶鞘,茎秆中下部常有灰色菌丝层,上有小黑点(子囊壳)。病重的在幼苗到抽穗阶段,陆续死亡;病轻的可以勉强抽穗,但因茎部受害,在第一、二节处弯曲倒折,多不结实或种子砒瘦。,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发病规律:收割后,小麦残株碎裂成块,混入士中,其中的菌丝和子囊壳所产生的子囊孢子在土中可以存活三年以上,成为侵染来源。病株种子不带菌。春天,病菌自下而上,由外层向深层发展。但一般很少发生株与株之间的二次传染。平均地温在10-15度,土壤湿度较大时适于侵染,小麦在三叶期以前很易受害,以后抵抗力逐渐增强。因此晚播小麦发病较重,而早播小麦由于在土温下降至侵染适温时往往已超过三叶期,发病较轻。缺肥、管理不好、小麦
15、生长瘦弱时,发病也较重。,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防治方法:(l)适时播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小麦生活力,可以减轻为害。(2)用50%福美双500克拌种100公斤,可以减轻病害。(3)在播种沟内施人粪尿或豆饼2030公斤,可以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1、如何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根部及茎基部1-2节处,种子传播是由于病体夹杂于种子间而引起,感病植株较矮,分蘖减少,茎部叶片变黄,初生根和茎根呈灰黑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拔节期叶片自上而下发黄,重病株和次生根大部变黑。在抽
16、穗、灌浆期病株出现“白穗”茎基部1-2节形成明显的“黑膏药”或“黑脚”。病株一般容易拔起,但不易倒伏。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前和拔节前感病的植株早期枯死,造成绝产,拔节期感病减产71-73%孕穗、抽穗期感病减产47.3-50%灌浆期感病减产26-29.7%。因此对小麦全蚀病不可忽视,要及早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发生蔓延和危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严格检疫制度,保护无病区,严禁从病区引种。如确需从外地引种时,必须经过植物检疫部门的检疫,确认不带小麦全蚀病病菌时方可引进。要建立自己的繁种田,保护无病区。零星发病田,坚持就地封锁,就地消灭。对新病区的零星田和点片发生田的小麦,要
17、单收单打,决不能再做种用,对麦根、麦秸、麦糠要全部就地烧毁,不能当柴烧和沤肥用。,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实行轮作倒茬。对发生小麦全蚀病的地块坚持实行棉麦轮作,麦菜轮作等,以切断小麦全蚀病的积累和传播途径,控制病情的发展。病田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保持氮、磷、钾元素平衡。据有关单位试验施用上述肥料,可降低病情指数15-30%。因此应尽量不用氮肥和钙镁磷肥。,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药剂防治:(1)土壤处理。这是非常关键的有效措施。播前可用16%病无灾亩用量800克拌细土20-30公斤,耕地时均匀撒施,或与大化肥混合使用。如防治地下害虫可与杀虫剂混用。,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拌种:将大袋中赠送的小包剂
18、兑水2公斤侵拌小麦种10-15公斤,闷种2-4小时,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2.5%全蚀净(美国孟山都生产)亩用量20克拌8-10公斤种子,闷种6-12小时晾干后播种。可用15%粉锈宁或70%甲基托布津20克拌麦种10公斤。,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3)追肥:如耕地时未能使用者,可在小麦出苗后将大袋药加细土10-15公斤,按追肥方法使用,用以上方法连续使用2-3年,便可从根本上达到消除小麦全蚀病等多种土传病害的目的。其效果明显优于三唑酮2-3倍安全理想。,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22、如何防治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旱茬麦田发生较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19、。,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可危害植株各部位,表现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症状。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小麦常见病害与防治,小麦根腐病由长蠕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越夏,成为初侵染源。春季气温不稳定,返青期遇寒流,麦苗受冻后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根腐病,造成大量死苗。抽穗期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有利于根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纪人 系列 课件 大豆 玉米 水稻 常见 病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