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大纲(讲课版).ppt
《经济法大纲(讲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大纲(讲课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法教学大纲,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请分析比较以下三个案例,案例一 某市工商局于2008年1月查证:该市甲酒厂在其生产的白酒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该市工商局对甲酒厂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案例二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案例三A与某商店B达成买卖一箱矿泉水的协议,双方愿意以每瓶矿泉水2元的价格进行交易。请分析上述经济现象,谈谈你对案例之间异同点的理解。,经济法的起源与功能,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市场失灵与
2、政府失灵(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二)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2.信息不对称 3.负外部性 4.(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经济法:确认和规范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市场失灵需要国家(政府)干预(确认作用)政府失灵需要法律(经济法)规范(规范作用),一、经济法的涵义,1.“经济法”概念的使用 1755年,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他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这是“经济法”最早的语源。摩莱里针对当时社会产品分配上的弊端,提出运用“经济法”(也称分配法)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摩莱里所谓的“经济法”限于分配领域,但已含有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思想主张。,2.争论(1)否定“经
3、济法”部门法的观点 这些学者大多认为经济法是一种综合法,承认学科意义上的独立,而否认部门法意义上的独立性。(2)承认“经济法”部门法的观点 这种理论观点以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为前提。反映了学者的不同偏好,也是学科研究领域的成果。,3.涵义 经济法调整在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而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特定的经济关系(特定:受国家因素影响的经济关系),1.经济管理关系,指公共经济管理关系,主要是国家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指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促进或限制竞争过
4、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3.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经济组织的主体资格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内部组织管理、财务会计、投资立项、劳动用工、工资制度、奖惩措施、安全管理等。,三、经济法的本质与特征,(一)关于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二是指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属性。就此而言: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4.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二)关于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或专业性 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是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
5、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直接赋予经济规则以法律效力,也意味着经济法具有专业性。,2.政策性首先,在法的调整渗透于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并高度专业化的今天,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其次,政策因经济形势需要而经常发生变化,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受其影响也时常处于变动之中。最后,政策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经济法的执法或司法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计划和产业政策法、金融和外汇管理法、反垄断法等在这方面都比较典型。,3.政府主导性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从事或参与经济活动的产物,调整的是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关系,从而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着密切关系。作为这种特殊意
6、志性的客观要求及其在法律上的反映,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着浓重的政府主导性特征。,4.综合性首先,综合性是指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之综合;其次,综合性又指经济法是将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机结合的综合调整;最后,综合性还可以理解为经济法在其调整中处处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现代市场经济精神。,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对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守法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经济法基本原则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普遍性。所谓普遍性是指经济法基本原则必须贯穿于经济法的全部实践活动,适用于一切经济法实践活动。其次,抽象性。所谓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 大纲 讲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