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光合作用.ppt
《细胞生物学-光合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光合作用.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 合 作 用,制作人:刘文华,CO2+,H2O*,(CH2O)+,O2*,光能,叶绿体,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及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 的过程。,基粒,外膜,内膜,基质,色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与暗反应有关的酶,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 色),(3/4),(1/4),胡爷爱币,(扩散速度最快),(最窄),(最宽),(扩散速度最慢),三: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及功能,1.色素种类,(1)作用中心色素:,三: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及功能,
2、吸收和传递光能,例如: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吸收、转换光能,2.色素的功能,(2)聚光色素:,四:光能转换成电能(原初反应),光,光,光,H2O,NADP+,NADPH,说明:B为聚光色素,P为作用中心色素,A为原初e受体,D为原初e供体,H2O,O2,H+,e-,ADP+Pi,ATP,NADP+,NADPH,光,光,CO2,2C3,(CH2O),固定,光反应,暗反应,叶绿体片层结构,基质,五: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卡尔文循环,六: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基粒片层膜,基质,光、色素、酶,酶,2H2O 4H+4e-+O2,ADP+Pi ATP,NADP+2e-+H+NADPH,CO2+C5 2C3
3、,2C3+ATP+NADPH(CH2O)+ADP+Pi+NADP+C5,酶,酶,酶,色素吸收的光能,酶,色素吸收的光能,酶,色素吸收的光能,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七、C3植物和C4植物,什么叫C4植物?举例。,光合作用时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里,然后再转移到C3中的植物,叫做C4植物。例如:玉米、甘蔗、高粱等热带植物。,什么叫C3植物?举例。,光合作用时CO2中的C直接转移到C3里的植物,叫做C3植物。例如:小麦、水稻、大麦、大豆、马铃薯、菜豆和菠菜等温带植物。,(一)C4植物叶的结构,1.C4与C3植物叶的结构区别,C3植物,C4植物,C3:维管束鞘细胞不
4、含叶绿体,C4:呈“花环型”两圈,外:部分叶肉细胞,内:含无基粒的叶绿体的 维管束鞘(叶脉鞘)细胞,维管束:由导管和筛管等构成的结构。导管:运输水分和矿质元素等,单向。筛管:运输有机养料等,双向运输。,什么叫C3途径?,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途径发生在C3植物体内。,什么叫C4途径?,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途径发生在C4植物体内。,(二)C3 和C4途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维管束鞘(叶脉鞘)细胞中的叶绿体,C4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示意图,NADPH,NADP+,ATP,ADP+Pi,(CH2O),C5,2C3,CO2,C4,C3(PEP),(丙酮酸),C4,酶,(二)C3 和C4途径,C4途径,
5、C3途径,C4途径产生的原因,因为C4植物中含有能固定CO2为C4的相关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简称为PEP羧化酶(与CO2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促使PEP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C4植物这种独特的作用,被形象的比喻成“二氧化碳泵”。,(二)C3 和C4途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低浓度的二氧化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产物,能量,能量,C3,PEPC5,C3,C3途径,C3,C4途径C3途径,C4C3,C5,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比较,练习,1)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特
6、点是()A、既有C4途径又有C3途径 B、只有C4途径没有C3途径 C、先进行C3途径后进行C4途径 D、只有C3途径没有C4途径,A,练习,2)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一种酶能催化()A、PEP固定较低浓度CO2 B、C5化合物与CO2结合 C、NADPH还原C3生成有机物 D、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A,练习,3)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其发生光合作用的场所为()A、只发生在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B、只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 C、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D、叶肉细胞和导管细胞的叶绿体中,C,练习,4)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A、水稻 B、小麦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光合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