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化平台课件.ppt
《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化平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化平台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化的基础平台;2.熟悉计算机系统最新发展;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基本通信服务;4.理解数据库平台的构成和演进方向。,本章目录,3.1 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3.2 计算机系统平台3.3 通信系统平台3.4 计算机网络平台3.5 数据库平台,3.1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3.1.1 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的概念信息处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以各种数据为载体而存在的信息。一般意义的信息处理平台: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及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硬件资源+相关的理论、方法、标准、规则、制度、政策等软资源。1.计算机系统平台2.通信网络平台3.数据库平台4.信息处理软资源,1.计算机系统平台计算机
2、系统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通信网络平台主要作用是传输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于不同空间的使用者共享。,3.1.1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概念,3.数据库平台属于计算机软件范畴,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4.信息处理的软资源除了以上三种平台外,信息处理基础平台还包括了实现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软资源,比如方法、技术、标准、制度和法规等。它们控制和管理着参与信息处理的实体平台以及人的活动,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等处理功能。,3.1.2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1.计算机平台的发展概况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硬件Intel公司,软件微
3、软公司。目前,作为信息处理基础平台核心部分的计算机系统,其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2.通信网络平台的发展概况通信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处理由孤立、离散的方式向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其形式包括了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互联网。未来的通信网络平台将是融合了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综合网络系统,即通常所说的“三网合一”。,3.C/S与B/S模式通信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模式有两种: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早期主要C/S,目前主要B/S。,4.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概况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范围和网络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
4、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几个阶段。人工阶段出现在计算机诞生的初期,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20世纪60年代为文件系统时期,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但文件间缺乏联系;20世纪60年代末,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数据库管理进入了数据库阶段。,3.1.3集中式平台与分布式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资源分布结构和处理过程的不同,信息处理平台分为以下两种平台。1.集中式平台在集中式平台中,存在一个由若干信息处理设备组成,具有比较强的处理能力和一定存储容量的中央系统,平台中的其他设备均为客户机终端。,2.分布式平台 分布式平台是和集中式平台相对的概念。在该平台中,数据的存
5、储和处理都是由独立的计算机设备共同完成,用户感觉就像是用一台计算机一样。,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由多种软硬件设备所组成。,3.2 计算机系统平台,冯诺依曼结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CPU+内存=主机存储器:内存、外存(辅助存储器)总线(bus):各种数据和命令的传输通道。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表示数据的处理能力。,(一)、计算机硬件结构,3.2 计算机系统平台,计算机软件:程序、程序使用数据、相关文档的集合。系统软件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系统支持程序: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开发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通
6、用应用程序专用应用程序,(二)计算机软件,字长: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运算速度: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MIPS(百万条指令/秒)。内存容量:内存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主频:CPU的时钟频率存取周期:连续两次读(写)所需的最短时间。总线宽度: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三)、计算机性能指标,3.2 计算机系统平台,(四)、多媒体计算机1.多媒体计算机定义媒体:多媒体技术特点: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2 计算机系统平台,2.多媒体计算机关键技术1)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JPEG/MPEG2)数字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使其更合适人眼或仪
7、器识别,并获取其中信息3)数字音频技术:采集及回放、识别和合成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采集回放、编辑、制作AVI/MPG5)多媒体通信技术:完成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交换6)多媒体数据库技术:7)虚拟现实技术:许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门综合技术,3.2 计算机系统平台,3.2.3 发展历程及方向1.发展历程五阶段及基本器件。(p84-p85)2.发展方向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微型机高性能化、大众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功能综合化,3.3 通信系统平台,3.3.1 数据通信系统1.数据通信概念定义: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基本功能:计算机与计
8、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二进制数据信息的传递。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P86图3-3通信系统模型构成: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终点,2.数据通信的方式计算机系统单向、双向交替、双向同时通信(并行、串行通信)3.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p88表3-2),3.3 通信系统平台,3.3.2 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1.数据传输的信号模拟信号:因变量完全随连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数字信号:消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2.编码方式1)编码:由数据转换成信号的过程2)调制/解调: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之为调制,反之则为解调3)编码方案: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3)编码方案
9、:幅移键控:将数字数据的二进制码1和0分别用载波信号振幅的保持和中止来表示,数字1保持载波,数字0中止载波。频移键控:有载波信号不同的两个频率分别表示0和1.数字为1时提高载波频率,数字为0时降低载波频率。相移键控:有载波信号不同的相位偏移来表示0和1.以数字由0变成1时,相位角移动180度实现调制。,3.3 通信系统平台,3.传输媒体1)双绞线:由两根彼此绝缘的铜线组成,按规则的螺旋状绞合在一起成为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使用2)同轴电缆:由一根空心的圆柱形外导体和柱体内的一根内导线组成3)光纤(光缆):是一种纤细、柔韧并能传导光线的媒体,通过完全内部反射传输信号编码的光束。优点:容量大、体
10、积小、衰减小、成本低、隔绝电磁场,4)无线传输媒介:,3.3 通信系统平台,4)无线传输媒介:无线电波微波:较好的方向性,地面微波通信+卫星。红外线蓝牙:低功率短距离,本质还是微波作为媒介,3.3 通信系统平台,4.带宽的概念定义:信号可以使用最高频率和最多频率间的差值就是代表了这个通信系统的通频带宽;数字系统中,数据传输速率5.多路复用技术1)频分复用(FDM):通过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每路信号只占据一个频段,从而形成许多个子信道。2)时分复用(TDM):一个物理信道在不同时段里传输不同信号,这个时间间隙称为时隙。3)码分多路复用(CDM):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多路
11、复用方式。,6.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异步数据传输,同步数据传输两者的区别在于发送端和接受端的时钟是独立的还是同步的7.数据交换技术1)电路交换:需要为双方建立物理通路2)报文交换:不需建立物理通路、将数据作为整体发给中间交换设备3)分组交换:,3.4 计算机网络平台,3.4.1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1.主要特点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7层架构3.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定义数据块格式)、语义(规定格式的作用)、定时(交换顺序)4.计算机网络分类分类方式: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交换方式、数据传输率、覆盖范围,二、网络技术,数据通
12、信模型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数字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通信系统的任务信号接口路由与寻址呼叫与应答可靠传输,(一)、数据通信技术,模拟信号的带宽:带宽指的是传输系统能够响应的信号的最高频率。它反映了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带宽的单位是Hz.数字信号的带宽:信号的传输速率BPS,(二)、带宽,(三)传输介质,有线介质:双绞线(twistedpair)同轴电缆(coaxialcable)光纤电缆(OpticaI Fibre)无线介质:微波通信,基带传输: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频带传输:调制解调器,(四)、数据传输,(五)、其他技术,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
13、技术专线连接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包交换):通信控制处理机存储转发交换(包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当前公用数据交换网中的主要交换技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1共享数据2共享程序3共享设备分布处理:并行处理、分布作业,(六)、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子网,(七)、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按其地理分布范围,可以分成: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分布范围一般在几米到几公里之间。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分布范围可达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按网络传输技术:点对点式:星型、环型、树型广播式:总线、环型、卫星型,(八)、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是一种研究与
14、大小、形状无关的线和面的特性的方法 在网络中则是指连接各结点的形式与方法,把网络中的工作站和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抽象为“线”。影响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九)、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结构,2、星型结构,3、环型结构,4、树型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一定规则。网络体系结构:数据或控制在网络上传输的规则与方法。OSI是由ISO组织于1979年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成为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ISO/OSI是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核心。每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同层进程之间进行相互通信;这种通信是通过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系统 中的 信息化 平台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