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ppt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化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开发概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CASE开发方法,MIS开发的项目管理,2.1 系统开发概述,系统分析员系统开发工程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分类,在研制信息系统时,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准确地把用户的需要翻译策划能够程序员可理解和执行的技术规范。,调查和描述,提出方案,可行性研究,设计新系统,找出问题,程序员编写代码,系统实现,2.1.1 概述-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在系统研制过程中要起到桥梁的作用,要同时与搞具体业务的用户、程序员和管理人员打交道。系统分析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系统研
2、制的成败。,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应善于帮助企业领导分析企业环境、确定企业目标、抓住关键因素,改进企业系统;善于提出计算机系统解答方案,选购和运行系统硬件,选购或开发应用软件,管理信息资源。所以,对系统分析员来说,了解管理知识与了解计算机知识是同等重要的。,2.1.1 概述-系统分析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困难原因l 企业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领导不重视l 企业管理水平低,基础差l 人的心理因素:不配合排斥l 开发费用高,直接经济效益不易计算 l开发周期长,企业MIS人才缺乏,2.1.2 系统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开发成功条件:l 企业领导重视,亲自抓l 业务人员积极与配合
3、l 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l 必要的资金保证,2.1.2 系统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性质的工作,一般的系统工程均要三个要素: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2.1.2 系统开发工程,1.因为信息系统耗资巨大,历时相当长,并且涉及到管理方式变革的任务,因而必须主要领导者亲自抓才能成功。,2.1.2 系统开发工程,2.信息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要领导者不是参加者,而是旁观者。所以说主要领导者参与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决条件。,3.主要领导者最清楚自己企业的问题,最能合理地确定系统目标,他拥有实现目标的人权、财权、指挥权,他能够决定投资、调整机
4、构、确定计算机化水平等。,所有这些要素均要在坚强的领导下才能完成:,领导人员怎样领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首先,领导人员应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大概知道计算机原理和功能,以及包括的主要设备;其次,领导人员应有提高自己企业管理水平的设想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设想。再次,领导人员要懂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和每步的主要工作。最后,领导者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2.1.2 系统开发工程,领导者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委员会:信息系统委员会是领导者的主要咨询机构,又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它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系统目标,审核和批准系统方案,验收和鉴定系统以及组建各种开发组
5、织。信息系统委员会的人员包括:各级管理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如财务科、计划科、销售科等;有经验的管理专家,如掌握预测技术和计划技术的专家;信息系统分析员。,2.1.2 系统开发工程,在信息系统委员会的领导下要建立一个系统规划组或系统分析组,简称系统组。系统组应有各行业的专家,如管理专家、计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这支队伍可以由本单位抽人组成,大企业可以这样;也可以请外单位的人,如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咨询公司派出专家和本单位专家结合组成。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及可行性研究等;系统规划
6、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计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一个个项目的开发。,2.1.2 系统开发工程,每个项目的开发均可由四个阶段来完成,即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评价。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等。系统设计包括计算机系统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系统实现包括机器的购买、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系统的评价包括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的请求等。,2.1.2 系统开发工程,这四个阶段组成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是周而复始进行的,一个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就不断地评价和积
7、累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重新进行系统分析,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不管系统运行好坏,每隔35年也要进行新的一轮的开发,当然对过几年以后的规划也要修订。,2.1.2 系统开发工程,MIS的开发步骤,2.1.2 系统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应注意的地方:系统分析占了很大的工作量(超过20%),只有分析得好,计划得好,以后的设计才能少走弯路;不应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而应在系统分析以后再决定买什么样的机器,何时购买;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要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以后,有了严格的说明时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要和企业变革同时进行,只有以BPR为指导思想进行管理系统的变革,才能更好的进行信
8、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2.1.2 系统开发工程,BPR是以过程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运作,对企业运作的合理性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以求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等关键的指标得到巨大提高和改善。,2.1.2 系统开发工程,以客户为导向 以流程为导向 重思考及重设计 大幅度的绩效改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以及管理的变革,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潜能,以达到系统的开发效果,使之合理性最大。,2.1.2 系统开发工程,基于BPR的管理系统变革步骤,BPR 案例分析,案例1 福特公司应付款流程的重组,一个经典案例:福特公
9、司应付款流程的重组,位于北美的福特汽车公司2/3的汽车部件是需要从外部供应商购进的。为此,北美应付款部门雇佣员工达500余人 他们最初制定的改革方案是:运用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以达到裁员20%的目标。但是参观了马自达之后,他们震惊了,Mazda是家小公司,其应付款部门仅有5人,就算按公司规模进行数据调整之后,福特公司也多雇佣了5倍的员工,于是他们推翻了第一种方案,决定彻底重建其流程。,经典案例,BPR案例-福特公司的应付款系统 福特有500人,马自达5人,原因在于涉及的部门太多:采购部门首先给卖方开除一张采购订货单,送一副本给财务部门。当供应商运来货物时,收货部门首先完成一份收货文件并送给
10、财务部门,应付帐款部门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后,将发票与采购部门的订单副本和收货文件核对。如果三份文件不一致,更多的人介入这一流程。,信息系统 企业流程重组,BPR案例-福特公司的应付款系统改进后流程:采购部门发出订单,同时将订单内容输入联机数据库;供货商发货,验收部门核查来货是否与数据库中的内容相吻合,如果吻合就收货,并在终端上按键通知数据库,计算机会自动按时付款,采购,应付帐款,收货,供应商,信息系统 企业流程重组,BPR案例 福特公司的应付款系统Ford公司流程重建的成果:福特公司的新流程采用的是“无发票”制度,大大地简化了工作环节,带来了如下结果:1、以往应付款部门需在订单、验收报告和发票中
11、核查14项内容,而如今只需3项零件名称、数量和供货商代码.2、实现裁员75%,而非原定的20%.3、由于订单和验收单的自然吻合,使得付款也必然及时而准确,从而简化了物料管理工作,并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准确,信息系统 企业流程重组,BPR案例-福特公司的应付款系统Ford公司流程重建的启示:1、面向流程而不是单一部门:若福特仅仅重建应付款一个部门,那将会发现是徒劳的,正确的重建应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物料获取流程”,包括采购、验收和付款部门,这才能获得显著改善。2、大胆挑战传统原则福特的旧原则:当收到发票时付款。福特的新原则:当收到货物时付款。旧原则长期支配着付款活动,并决定了整个流程的组织和运行,
12、从未有人试图推翻它,而BPR的实施就是要求我们要大胆质疑,大胆地反思,而不能禁锢于传统。,信息系统 企业流程重组,BPR案例-Val-Mart 与供货商合作,建立快速补货体系一般业务流程:零售商进行销售-发现商品库存快到最低点-向供货商要货-供货商发货-零售商入库-进行销售沃尔玛对于某供货商每天的销售数据,不仅要发到自己的总部,同时通过“RETAIL LINK”软件包,利用互联网,发送到供货商的计算机系统内。这样供货商可以做到“实时监控”,马上可以掌握该地区的商品销售组合、流行、顾客类型、销售时段,可据此按照自己的生产提前期,组织资源,进行生产和分销。在与有些供货商的合作中,沃尔玛可以做到不用
13、准备商品库存,因为供货商对其货架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沃尔玛某类商品货架的数量接近最低点,供货商则立即组织主动送货,零售商与供货厂家形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如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合并了它们的分销系统和仓储系统。,信息系统 企业流程重组,2.1.3 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分类,系统开发方法的演变6070年代是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时代:开发工作结构化、标准化,将开发过程划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几个生命周期阶段,经历了瀑布模型、蛛网模型、强调“初期阶段”的重要性等几个阶段;80年代初是原型法(prototyping)时代,在4GL环境中开发,先抓住局部设计实现,然后不断修改,直到全面满足要求;80年代
14、末是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和OO(面向对象)方法;90年代是客户/服务器时代,或是基于WEB的开发时代:这时客户购买现成的软件包,甚至是整个系统,然后进行基于部件的开发或进行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以这些方法所进行的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按时间过程分类)。生命周期法LC:遵循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要求,自顶而下,按工作阶段顺序开发系统。原型法PROT.: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重要需求的原型,通过与用户反复的交流,不断地对系统进行修改,直到建立一个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
15、结构,2方法学:指把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包装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从驱动对象方法论的角度分类(按系统的分析要素分类)有:结构化方法(即面向功能PO(过程)的方法):强调系统的功能属性。数据建模方法(即面向数据DO的方法,又称信息工程方法):强调系统的数据属性。面向对象OO方法:强调系统的行为属性。,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3技术:指支持某种方法论的技术。如结构化分析技术、软件复用技术。4系统开发环境/工具:指支持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方法学以及技术的应用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SDE(软件开发工程)、SEE(软件工程环境)、IPSE(集成化工程项目支持系统)等。实际开发中,通常将
16、以上几种方法和技术结合使用,如面向数据方法和原型法相结合,面向处理和面向数据相结合,面向对象和面向处理相结合等,而且经常借助于一些系统开发环境/工具。,一般公用阶段,1.问题的识别搞清楚5个W,即what要做什么,why为什么要做,who由誰来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en什么时候做。系统开发的最大错误是没弄清问题就动手去做,结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错误的事,不是前功尽弃,也是得不偿失,因而识别问题是最最重要的事,问题识别的越准越清楚,系统开发成功的概率将会越大。,问题的识别,要避免象过去进行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时只提调查信息需要,所建成的系统也只是手工作业的计算机化,这只能减轻中
17、低层管理人员的负荷,对提高效益和效率的作用甚少。当代信息系统的开发,均要首先了解企业目标、现行企业系统的问题、企业的信息战略,然后才是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要识别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上的问题,例如企业战略优势下滑、产品滞销、生产周期过长、成本过高、资产短缺、人浮于事、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然后才是信息技术问题,如数据混乱、处理速度慢、设备老化等。,问题的识别,识别管理和技术问题后,还要了解这些需求的确实程度,即捕捉未来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需求,这些需求不是由管理人员直接说出,而是由系统分析员科学启发后,激起管理人员的新需求。现代的系统分析已经由“满足顾客需求”(被动的)变到“使顾客满意”(
18、主动的),系统分析员识别问题要有变革现实的主动性。识别确定程度,要识别信息需求的确定程度和稳定程度、处理方式的确定和稳定程度,以及管理人员思想组织的确定和稳定程度。,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系统开发工作必须具备的资源和条件,看其是否满足系统目标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一些不必要的失败。目标和方案可行性目标是否明确,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满足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等。,可行性研究,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考虑所提出的要求能否达到:人员和技术力量的可行性:科研人员的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基础管理的可行性:现有
19、的管理基础、管理技术、统计手段等计算机硬件的可行性:外围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的性能等。计算机软件的可行性:软件的功能,可靠性,使用和掌握的可行性。环境条件以及运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从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来考查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如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可以投入多少资金,系统规模多大,系统建成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怎么样。社会方面的可行性考虑一些社会的或者人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如系统实施后对组织、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3.系统开发原则,领导参加的原则:组织力量、协调关系、明确目标。优化与创新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管理的要求加以优化与创新,不能模拟旧的
20、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则:数据尽可能共享、减少系统的输入输出、充分发挥深层次信息加工作用。实用和时效的原则:从制定系统开发方案到最终的信息系统是实用的、及时的和时效的。规范化原则:按照标准化、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来开发系统。发展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到组织和管理模式可能带来的变化,使系统具有一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基础准备工作管理工作科学化,具体方法程序化、规范化。做好基础数据管理工作,严格计量程序、计量手段、检测手段和数据统计分析渠道。数据、文件、报表的统一化。人员组织准备领导参与建立研制开发队伍明确各类开发人员的职责,5.系统开发策略,接收式开发策
21、略认为用户对信息需求是正确的、完全的和固定的,现成的信息处理过程和方式也是科学的。适用于系统规模不大,信息和处理过程结构化程度高,用户和开发者又都很有经验的场合。直接式的开发策略经过调查分析后,即可确定用户需求和处理过程,且以后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开发任务。对开发者和用户要求都很高,要求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完全调查清楚实际问题的所有状况和需求。,系统开发策略,迭代式的开发策略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一时不能完全确定,需要进行反复分析、反复设计,一般化费较大,耗时较长,但对用户和开发者的要求较低。实验式的开发策略需求的不确定性很高,一时无法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只能用反复试验的方式来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