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ppt
《社会保障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农村社会保障,分析思路和关键点,一、农民土地问题二、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三、家庭和社区四、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原子性”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论著当中,他认为个人恰如社会当中的一个原子,它总是在运动,总是在发展、在变化。而社会则是这数以万计的原子运动的空间。由于每一个原子都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不断地做运动且这种大多数在个人意志支配下的运动总是以无序的状态出现于不确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结点上。在易学当中又将这种状态称之为“混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无不是以自身利益满足为出发点逐步构建自身所必需的社会关系网络,就像蜘蛛织网一样,等待利益性猎物的出现,以达到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
2、一个较好的社会状况,既不应该是完全由政府管一切,但也不应该完全由资本管一切。在二者的中间,应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公民社会。,原子化社会最基本的特点是,人们不可以发展超出于他们工作单位之外的社会交往网络。比如,你不可以组织自己的公民团体,不管组织这个公民团体是出于什么目的。你不能提议说,我们这些人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就组成一个欣赏古典音乐的小组吧你不能这么做,因为国家机器里有专门管理音乐活动的机构。人们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以他们的工作单位为最基本的枢纽,个人变成了单个的、互不联系的“原子”。有了什么问题,出了什么事情,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帮你的、不属于国家机器系统的组织。,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前的城镇
3、社会的基本状况。在农村里面,情况稍微有些不同。人们世世代代在那块土地上耕作,保留了一点早期乡土的人际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在人民公社体制下,也遭到很大的冲击和破坏。,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农民的“原子化”和农村社会权威的虚拟化甚至缺失 原子化的个体经济汪洋般的小农竞争人性自私逻辑的运行农民的分化和分裂贫困和保守思想的维持农民进一步的原子化。在这样一个循环中,人性自私的理念很容易扩散和渗透,于是社会信任面临严峻的考验,这直接体现为不和谐的干群关系,由此导致基层干部群体社会权威的丧失,加之
4、文革时期对乡绅、宗族势力的打击,实际上当前中国农村的所谓“精英集团”不复存在,这就造成了乡村权威缺失的现实。,农民原子化和乡村社会权威缺失使我国乡村治理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减轻政策转变带来的阵痛,政府希望尽量放缓农民的组织化进程,但另一方面,长期维持的农民原子化状态又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这又不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第三个砖瓦匠一位学者经过一个工地,他问三个正在工作的砖瓦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我在干活,砌砖。”第二个回答:“我在起一堵墙。”第三个回答:“我在建一座教堂。”这是一个经常被管理咨询人士提起的寓言。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梦想
5、就是,员工都像第三个砖瓦匠一样,理解企业的伟大目标,看到企业的全局。但问题是: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不仅生产了标准化的产品,也制造了只会机械地“砌砖”的工人。,北京胡同的生活:每个人的角色是多面的、交织在一起的和丰富的。胡同口的邮递员同时也是胡同里某一家的孩子,他和社区住户的关系既是服务关系,又是邻居,有可能还是亲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著名论点一再被提起:“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集体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杀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我们正越来越“原子化”,伴随着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也正在发生疏离和解体。一个世纪以前,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曾对柏林的城市人际关
6、系做过研究,发表了其经典著作大城市与精神生活,总结出现代大都市市民的三大特征:冷漠、浅薄和过分理智。他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反映了社会现实。我们现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也是社会关系原子化的进程。,“理论”还是“理论”?在管理界,“理论”和“理论”之争是由来已久、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两种管理心态的对比,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年提出来的。简单说来,“理论”就是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是懒惰和好逸恶劳的,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和威胁,来推动人们为组织目标效力。“理论”正相反,认为如果给予机会和激励,人是愿意为组织效力和工作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目前管理界基本认为,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正确性,都可以在企业员工管理中发
7、挥作用。后来其他学者还提出过“理论”或“超理论”“理论”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大内于世纪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包括终身雇佣制、缓慢地晋升等内容,试图尽量减少企业与职工的对立。“超理论”是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认为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方式,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灵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农业生产的风险特点:(一)面临自然和市场双双重风险(小规模生产,专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保障功能有限)(二)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会的冲击农村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村对城市的依赖(农产品的低附加值);城乡资金双向流动,总
8、流向是农村城市,农村的资本与社会资本积累难以完成;(三)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及其专用性特点,劳动力转移困难。,家庭类型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家庭政府政策对家庭类型的影响汉:核心家庭唐:大家庭(以户为单位征税)宋:折衷我国个人所得税:鼓励小家庭,本章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缓解农村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分散乡镇企业职工的劳动风险应对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重要社会问题缩小
9、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具有可持续性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
10、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中国政府刚刚宣布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之前,贫困线标准为785元,按2005年汇率折算每天收入只有0.57美元,与世界银行确定的1.25美元标准差距悬殊。)这与世行推荐的人均125美元的贫困线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开发性扶贫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家里必须得有劳动力,做一点小买卖,种一点所谓特色经济。,有的部门认为,除“五保户”外,农村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人口还有1972万;有的部门认为,
11、生活在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地区,需要移民搬迁的人口约有1000万;有的部门认为,在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当中,残疾人有近千万,约占三分之一。有的国际机构认为,目前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中,有560万为“五保户”,979万为残疾人口,800万为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人口,其余的也有相当大部分属于患有长期慢性病或体弱多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要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不能忽视社会保障的扶贫功能。,由于这些人口基本固定,从而为采取救助式扶贫提供了条件。因此,解决这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很容易,关键是政府能不能下决心。,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截至20
12、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43亿,农村就占了70%,并且总体规模仍在不断增大。,(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相当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已具备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能。多年来在农村开展的社会救济、救灾扶贫、社会优抚、合作医疗以及近10年来开展的社会养老试点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准备。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外部环境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来说明,工业化一般经过以农养工阶段、工农自养阶段和以工养农阶段。只有当工业化水平处于第三阶段,经济水平总体较高时(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才有条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13、度。2008年中国:人均GDP 2520美元。,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及希腊等五个欧盟国家在类似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或更低的经济发展阶段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达到5447美元,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GDP 已经突破了11万亿元。可以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墓本条件。印度:5美元/月越南:米保障,年轻时交4担/年,年老时发6担/年。,2008年世界各国最新GDP排名 排名 国家 总值(亿美元)人均(美元)1 美国 139800 4628
14、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 国 9920 20240 12 巴 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 兰 7560 45880,农村财税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机构改革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各级财政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农村社会保障予以更多的倾
15、斜和支持。,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基础整合分类指导,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筑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体现出严重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范围和内容形成了两个极端;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政策又使城乡经济差异拉大,城乡经济结构刚性导致当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则大大滞后;而如何增加农村人口社会保障内容,又是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紧迫需要,进而又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城乡隔离的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国目
16、前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牢固,经济发展速度更加不一致,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目前我省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约为城镇的四分之一,保障水平约为三分之一。这种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严重失衡,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公平,带来了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因此,要消除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加快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就是在理论与现实、公平与效率、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矛盾中找到均衡点,既体现差别性又体现统筹规划性和可持续性,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制度内容。,(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保障水平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
17、负担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三)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长期目标: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以社会福利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优抚保障对特殊社会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以社会互助作必要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架构 短期目标:以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灾害救济制度与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含“五保”供养制度)为底盘,以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并没有像城市一样建立起社会保险,而是建立了一套建立在集体经济之上的集体保障制度。当时,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并有集体统一经营,人们参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报酬。,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农民生、老、病、
18、死就基本上依靠集体经济力量给予保障,仅仅当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这时,他们才退出农业生产劳动,回到家庭由家庭具有生产能力的成员负责其基本的生活品供应。而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则由生产集体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儿童保教)。,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1年1月,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负责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民政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从1991年6月开始在山东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取得了很大成效。,当时的实践证明,“方案”比较符合农村实际,是可行的。1992年1月3日
19、民政部正式颁发“方案”,使农村养老保险在“方案”的引导下逐步在全国农村有条件的地区推开。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只有7条,是中国政府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制定的、引导广大农民自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它虽然由于不具有强制性,因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律规范,但是它的颁布和实施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好了,就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农民的老年保障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养儿防老”就是农民对自己老年生活依靠的一个生动写照。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解除农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 第八 农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