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新进展.ppt
《研究方法的新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方法的新进展.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方法的新发展,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趋势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1证伪主义的普遍化,自从19世纪开始,证伪主义就与实证主义开始了较量,此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加激烈。20世纪7080年代的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其中几乎都与证伪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在1991年总结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达成的13点共识中,有7个与证伪主义有直接联系。实证主义在被现实世界“证实”之后,证伪主义再用事实和理论推导对其提出质疑,以此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自从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之后,
2、该假设即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主流位置。但这一假设也不断地被修改、完善甚至质疑和攻击。,对“经济人”假设的质疑,西蒙(H.Simon):经济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理性”的,行为者无法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做出最终选择。贝克尔(G.Becker):个人效用函数中具有利他主义的因素,这才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性,从而拓展了“经济人”假设。鲍莫尔(W.Baumol):最大销售收益目标函数取代最大利润目标函数。莱本斯坦(H.Leibenstein):人的本性是“惰性”,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传统假设只在完全竞争下适用,而在垄断型
3、企业里最大化原则是个例外。公共选择学派:“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得出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阿罗不定理”。新制度主义: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以外,人还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会性的需要。,3.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计量经济学的崛起:克莱因(L Kle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最早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贝克尔将经济计量原则引入到如爱情、利他主义、慈善和宗教虔诚等领域,推动了计量经济学在微观经济研究领域的应用。赫克曼(James Heckman)、麦克法登(Denil McFadden)因其在微观计量经济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于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微观计量
4、经济学的正式产生。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弗里德曼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是成功地运用统计分析的一部经典性著作。博弈论的引进: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一.西方经济学教材进行了大幅度革新,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成为其主要内容;二.1994年约翰豪尔绍尼、约翰纳什、莱因哈特泽尔滕等人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4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将家庭作为一个“生产”的基本单位;将国家和政府看成一种“政治市场”;法律制度与经济制度被纳入微观经济分析之中。,公共选择理论,其研究对象主要有:1)政治制度和最佳经济状态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公
5、共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的决策过程、运转机制,即对民主社会中决定公益事业的生产与分配的过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2)研究官僚主义经济理论。该理论将国家当作一部公共生产机器,主要探讨公共经济部门这部机器诸如奖罚制度和个人行为等等各种机械结构,分析官僚机器对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及对社会财富的使用效率。3)深入研究代议制政治制度的运转逻辑,即对民主制度下的投票、集体偏好等进一步展开讨论。4)对国家与市场的本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制度和政治挑战,应设计一种新的政治技术和表现民主的新方式,以阻止行政官僚主义继续发展;第二,由于公共部门缺乏竞争、公共部
6、门不关心费用成本,从而导致官吏越多官僚主义越严重,国家机器与政府支出不断膨胀、效率低下。,5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例如,“灯塔”案例,说明了公共物品消费中收费难的“搭便车”行为;“蜜蜂与果园”、“火车与飞鸟”说明了外部性问题;等等。,6学科交叉的边缘化趋势,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加强。尤其是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给经济学研究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许多启发,哲学、精神分析学等的“侵入”,则使经济学派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如产生了混沌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等。,三、对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认识
7、,(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1我国学者对待西方经济理论的态度;2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者群体。,1我国学者对待西方经济理论的态度,我国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态度和评价,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上持批评态度,批判性地介绍西方经济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批判、借鉴和利用,一分为二、有取舍地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部分中青年学者持基本接受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中青年学者对全盘接受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致力于从前提条件、分析方法、理论框架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其理论更有张力,能够解释中国经济
8、。,我国学者目前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彻底地加以批判,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且与中国国情不合。认为西方经济学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但在技术层面上可资借鉴,并在技术层面上加以评论,指出其谬误。实际上“套用”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且倾向于全盘照搬。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者群体,在国内学习西方经济学和出国进修的归国人员,他们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但更多地“套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现成理论。出身理工学科对数学方法得心应手而改行研究经济学的研究人员,他们有分析技巧,但略缺经济学思维和直觉。在国外尤其是北美经过了系统严格的博士学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方法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