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ppt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掌握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学习掌握有计划地调整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高畜禽、水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熟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国畜牧业区划,畜牧业生产结构,生产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生产包括的部门和各生产项目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外部结构:与同级的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存在的相互关系;内部结构:其下级的生产层次,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各种家畜和各种家畜内部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叫畜牧业产业结构。外部结构: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副业、渔业的结构。内部结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
2、构等。,依据家畜的类别、用途、品种及其畜群种类进行分类:,畜类结构决定畜牧业面貌,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方向。,畜种结构是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第二层次,也是决定畜产品结构的重要环节。,品种结构对产品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影响。,畜群结构直接决定一个生产单位的畜产品产量及其对饲料、畜舍、劳力等方面的需要。,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力水平是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力量自然资源条件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畜种、品种和地理分布畜产品市场需求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制度和国家政策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合理生产结
3、构的评价及其标准,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通过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能够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水平的提高。“合理”的相对性、发展性,标准:统筹兼顾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一)农牧业结构当今世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中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情况:畜牧业产值稳步逐年上升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 500万吨、2 900万吨和5 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十二五规划目
4、标),1978-2004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二)畜类结构,我国畜类结构变化表()年份 大牲畜 猪 绵山羊1949 37.50 36.10 26.431957 25.53 44.44 30.031965 21.58 42.78 35.641970 21.09 46.05 32.861975 17.89 51.94 30.171978 16.60 53.30 30.101984 18.90 53.50 27.601988 18.74 51.14 30.121990 18.89 50.63 30.471996 18.21 49.45 32.342000 17.05 50.28 32.
5、67,(三)畜种结构,我国畜种结构的特点: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65%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为2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5%。,(四)品种结构,全国解放以后,牲畜品种改良工作蓬勃发展,在畜种杂交、改良、新品种推广和地方良种选育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品种改良和引进工作的速度还不够快,发展也不平衡,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禽品种结构以低产品种为主,良种畜禽所占比重较小.,从生产数量上讲,现在上市的肉猪基本上是二元杂种猪。从质量
6、上讲,二元杂种猪的血缘成分是本地猪和外国猪各半,其瘦肉率不够高,仅为50稍高,肉质也不够鲜美。现在讲养猪不赚钱,就指养这种二元杂种猪。这种猪不划算的原因,就是它的生产数量大,肉质差,低消费者吃不完,高消费者又不想吃。今后该养什么猪,目标是养三元、四元杂种猪。三元杂种猪的父母代,或者是一个本地母猪品种,两个外国公猪品种,或者是三个品种全是外国品种。前者为“两洋一土”,如杜长花(太原花)、大长北,后者为“外三元”,如杜长大。四元杂种猪或者为“三洋一土”,如大杜长北、长大杜花,或者为两土两洋或者为“外四元”,如美国迪卡。“外三元”和“外四元”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肉质差。目前一些商品猪场多饲养这
7、种猪。土洋杂交的三元、四元猪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二元杂种猪,肉质也鲜美,是以后养猪业推广的方向。,猪,肉鸡,肉鸡消费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我国大部地区饲养的肉鸡的销路是国内市场。目前,肉鸡所遇到的问题和猪一样,也是一个品种问题。饲养什么品种好,目标是国内优良肉鸡品种。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饲养的肉鸡品种是外国品种,如美国AA系。外国肉鸡品种虽然瘦肉率高、鲜嫩,但鸡肉质差,不符合我国居民厌瘦喜肥的食鸡口味,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不畅。而我国肉鸡品种集肥嫩于一身,在国内消费市场适销对路。国内肉鸡品种很多,现在销路较好的有广东三黄鸡,广西麻黄鸡等。,肉牛,近年,牛肉消费在国
8、内也逐渐增长。发展肉牛在销路上没有问题,进可以上国际市场,退可以转国内市场。因此,发展肉牛要用外国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去杂交本地母牛,以提高杂一代的生长速度和牛肉品质。夏洛来、海福特、西门塔尔、皮尔蒙特等是现在多用的外国优种公牛品种。,(五)畜群结构,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牛:我国约为39%猪:我国在7%左右羊:我国平均为50.6%我国目前的畜群结构还存在着适龄母畜比重偏低、繁殖成活率不高、老龄公母畜比重过大、商品畜明显不足等问题.,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牵制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各类畜禽对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能量、蛋
9、白质的转化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猪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急待调整。,我国肉、蛋、奶产量及其构成变化,我国主要肉类产量及其构成变化,(二)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1国家政策的影响 2生产习惯的影响 3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4地域环境的影响 5产品价格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贯彻
10、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凡提出“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件和政策,因而推动了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
11、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
12、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三)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
13、高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四)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产粮多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的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东北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发展畜牧业,玉米、大豆、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近4亿hm2左右的草山、草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草食畜禽的良好场所
14、。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南方的草食畜禽发展缓慢。,建立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在决不放松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存栏、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努力扩大耗料少、转化率高的家禽和草食家畜饲养规模。逐步降低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提高禽类及草食类畜产品的产量和比重。支持引导发展优质适销的特种经济畜禽,建立我国节粮高效的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全
15、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畜牧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的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当的生产发展项目及生产规模,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济效益最佳原则:仔细算账,权衡利弊,讲求最什的经济效益,选择最优的方案。满足消费需求原则:根据市场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及其变化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畜产品的生产。促进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之间,生物因素及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节转化,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畜牧业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必须利用和强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实现物质循环
16、和能量转化,才能取得产品。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生态平衡。,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稳定发展禽蛋生产: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调减城郊饲养总量,扩大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积极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转变,由城郊集中饲养向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的
17、转变,由单一鲜蛋供应向鲜蛋与加工蛋品结合的转变。,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继续加快两大肉牛带的发展,并在农牧结合地区建立第三条肉牛带。通过大力推进牧区架子牛易地育肥,发挥农区与牧区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退耕还草、扶贫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发展肉用山羊。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一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毁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二是生产和加工要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开拓同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突出发展奶类生产: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
18、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学生加餐奶。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实现优质细羊毛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卜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工牧直交,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1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
19、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在提倡家庭饲养畜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重点扶持畜禽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闲散资金、农作物副产品和其他资源,并调拨部分粮食作为饲料,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养禽生产。要鼓励千家万户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生产。与此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畜禽业,尤其做好对适度规模畜禽场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国有企业应以良种繁育为主,适当生产商品畜禽。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因地制宜全面地发展畜牧业。,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改革现有耕作制度,在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牧业 生产 结构 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