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艺术基础视听语言.ppt
《电视编辑艺术基础视听语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编辑艺术基础视听语言.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电视编辑基础:视听语言,一、构图二、光影三、色彩四、景别五、镜头角度六、镜头的运动七、蒙太奇八、长镜头,2,镜头是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通常指相对完整的一段声画内容的呈现。(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摄像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和磁带;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和磁带;从观看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和磁带。,什么是镜头,3,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但镜头还可以再分。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画格组成的(镜头每秒24个画格或每秒帧画面、pal制式)。镜头是动态的,画格是静态的。我们平时所说
2、的构图,就是指静态的画格的构图处理好一部影片的构图,应考虑以下三点,或者说遵守以下三个原则: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变化原则。,一、构图,4,、美学原则画格的构图应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构图具有视觉美感,不能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如:青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构图的形式美,也是构图具有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5,A、主体避免居中,6,7,B、水平线避免上下居中、一分为二分割画面,构图甲中,地平线居中拦腰平分画面,给人挤压的感觉。相反,构图乙中,地平线在水平构图的三分之二处,则给人的感觉自然而舒服。,8,9,构图甲中,亮色调
3、与暗色调均占画面构图的二分之一。在视觉上不好看。在构图乙中,三分之二是暗色调,三分之一是亮色调,这样看起来有美感。观察原则A、原则B、原则C的构图,依据其实都是美术上的“黄金分割原则”。,C、色调、布光等避免一分为二平分画面,10,11,D、主体不要过分孤单,构图甲中,主体过分孤单,画面内容不丰满。构图乙中,在主体的旁边,为主体增加了陪衬物。画面构图顿时丰满了起来。,12,13,E、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制作一个构图,首先应该确定构图中各种表现对象的主陪关系。构图甲中,主陪关系不清楚,观众就会不知所云。相反,构图乙的主陪关系就清晰明确,观众可以抓住重点。,14,F、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
4、开,构图甲中,无数大楼的断续线一字排列,使整个构图显得异常压抑、呆板。相反构图乙中,这些大楼的断续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让人看着赏心悦目。,15,G、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构图甲中,几座大楼之间的距离均等,这会造成呆板的感觉。相反,构图乙中,这些大楼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让人视觉舒服。,16,H、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水平线的水平和景物连天线的垂直,是对电影、电视摄影师的基本要求。,17,I、人避免完全正面出现,应与镜头形成定的角度,18,19,、主题服务原则 画格的构图无疑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而影片的主题和影片的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
5、容服务。所以,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当然要为影片的主题服务。构图为主题服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即所谓的“不规则构图”。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必须忍痛割爱。,20,、变化原则 以上的“美学原则”和“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影片中的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化原则”。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除
6、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下面我们所讲的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光影、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21,二、光影(照明),1、(光)照明的种类按光源划分 A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B人工光:灯光的照明。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A散射光(软光);B直射光(硬光)。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A主光: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B副光: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同时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b多用软光(
7、散射光)。,22,按光位划分 A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缺点:呆板,无变化。B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C逆光:从背面打光。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显得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D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往往会丑化被摄对象。E脚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23,2、照明的实际操作(布光)具体拍摄一部电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是所谓的“三点布光”。“三点布光”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把主光光褥(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在被摄主
8、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24,“三点布光”,25,3、光影的艺术功能(1)光是影视艺术的成像媒介(曝光功能)光是摄影的基础,也是人们视觉感受的基础,画面上影像的形状、轮廓、体积等都受光的影响。(2)造型功能光影的变化能在银幕上划分出清晰的空间层次,加强对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公民凯恩“雪地”片段影像的结构、色彩、明暗均受光的影响和作用。,26,(3)表情功能光影决定画面影调:亮(白)、中(灰)、暗(黑)哪种影调在画面中所占面积最大,就决定了整个镜头的调性。(确定
9、影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前期打光布置,二是后期技术弥补。)光给予画面以物质生命,而且也赋予画面以艺术生命(情调)。影片雁南飞中同样俯视镜头,开头洒水车中明亮的基调渲染出爱情的甜蜜;后战争来临前夕,几排隔离桩就改变了整个镜头的光影基调,传达出哀伤肃穆的情绪。,27,(4)光影的叙事功能 刻画人物形象 光的艺术处理可以塑造人物,展现人物的心理、精神面貌,甚至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发展变化。现代启示录中的用光塑造人物形象的案例。基戈尔中校:单一的明朗的光,把战争当游戏的人。威拉德上尉:浓重的百叶窗的格状阴影,天花板上吊扇叶片扇动的阴影,始终处于善与恶的内心冲突之中。逆流而上期间,阴影越发明显。库尔兹上校:半
10、边亮半边暗的强烈光效,人格分裂。刺激1995片段“汤被枪杀后的安迪”,强烈的白光照射在安迪脸上。,28,推动剧情发展 光成为影片的情节因素和戏剧因素,光就是剧情。本命年“出狱”,从地道出来,阴影变为光亮。创造情绪氛围 无间道“跟踪”段落创造影片的节奏 刺激1995片段“安迪出狱”,声画结合创造强烈节奏。,29,4、用光观念的演变(1)无光效阶段:电影发展初期,摄影师仅从技术上考虑,采光处于自然状态,多运用自然光源,并无追求艺术光效的意识。(2)戏剧光效为主导的阶段:无声片发展的后期开始,受戏剧照明的影响,强调人工布光追求艺术美。1)集中照射强化戏剧冲突,渲染人物心理,突出造型效果 2)利用光影
11、交代人物关系 3)主光、辅光、轮廓光、效果光,30,(3)表现光效的探索阶段:人工布光强调形式感、象征意味。卡里加里博士(4)以自然光效为主导的阶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实践,尽量利用自然光达成艺术效果。十七岁的单车 偷自行车的人(5)综合运用的阶段:自然光效的基础上的多元光效的综合运用。,31,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视觉感受。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在画面构图面积中占有最大比例的色彩决定该画面的色调。1、色彩的三属性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三、色彩,32,色相(Hue):色相指色的相貌与名称。色轮是表示最基本色相关系的色表。色轮上90
12、度角内的的几种色彩称作同类色,也叫近邻色或姐妹色。90角以外的色彩称为对比色。色轮上相对位置的色叫补色,也叫相反色。,33,明度(Value 或 Brightness):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明暗,是因为物体所反射色光的光量(热量)有差异的缘故。光量越多,明度越高,反之明度越低。色料的色彩的明度则取决于混色中白色和黑色含量的多少。,34,纯度(Chroma):所谓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鲜艳与混浊的程度,也称为彩度。色轮上各颜色都是纯色,纯度最高。色料的混合中,越混合,色彩的纯度越低。,35,2、色彩对比及其主要类型: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视觉
13、残像(暂留)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进行配色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而形成的视觉效果,作出相应的处理。,36,继时对比和同时对比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这种对比称为继时对比。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致配色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越强烈;在明度上,明
14、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线,影响越强烈,并引起色彩渗漏现象。,37,边缘对比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如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38,在设计中要缓和这种对比通常可以采用渐变、加白边、或加阴影等办法。,39,色相对比:以色相差异为主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a)补色:如红与绿 b)间色:如红与黄 明度对比: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
15、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40,纯度对比: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同一纯度的颜色,在几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纯度不同的两种颜色背景上时,纯度低的背景色上的会显得鲜艳一些,而在纯度高的背景色上会显得灰浊。,右边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主次强弱不同而已。,41,3、色彩的感觉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了解色彩所具有的影响感觉的因素,以及色彩感觉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对色彩设计十分重要。色彩的对比感觉:色彩的视认性、色彩的醒目性、色彩的前后距离感、色彩的胀缩性。色彩的冷暖特性。色彩的面积效果。,42,(1)色彩的视认性色彩的视
16、认性是指在一定的背景中的色彩在多长距离范围内能够看清楚的程度,和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被辨别的程度。对色彩视认性影响最大的是色彩和背景之间的明度差。例如在处理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关系时,使用黑色背景,很多人都会采用白色的文字,文字看起来很清晰,但是如果采用蓝色或其他颜色,读者就要凑近一点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这就是明度差造成的效果不同。,色彩的对比感觉,43,(2)色彩的醒目性在色彩设计中经常要某些部分的色彩特别突出,例如路边的一些交通警示牌,包装上的标志等等,这就是色彩的醒目性。醒目性和视认性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大相同。有些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能从多种色彩中显出醒目的效果。一般来说,明亮的、
17、纯度高的、暖色调的色彩醒目性高,与背景色明度差大、接近补色关系的配色醒目性大。,44,(远一点距离观察下图,效果比较明显)在白灰黑的背景上醒目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白背景:紫、蓝、绿、红、橙、黄灰背景:黄、橙、红、蓝、绿、紫黑 背 景:黄、橙、红、绿、蓝、紫,45,(3)色彩的前后距离感色彩不同,观察时候会有不同的距离感。远距离凝视下图,你会发觉色块有前有后。特别是黄色,在白色背景上,好像是在最后面,而在灰色和黑色背景上,就变成了最前面了。,46,(4)色彩的胀缩性同样大小和形状的色彩,看上去会有大小不同的感觉,看起来比实际大的颜色称为膨胀色,看起来比实际小的颜色称为收缩色。一般来说,暖色比冷色
18、显得大,明亮的颜色比深暗的显得大,周围明亮时候,中间的颜色显得小。从膨胀色到收缩色的顺序如下:白、黄、红、绿、紫、蓝、黑。不同的人,生理和心理状况不同,对以上色彩的感觉也稍微有一定差异。,47,色彩有冷暖的感觉,红色暖,绿色凉,众所周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色彩的冷暖关系。在色相环中,以紫色和绿色两个中性色为界,可以分成暖色系和冷色系。,暖色有温暖感,有积极的效果,偏重,密度高,有前进感,透明感差;冷色有寒冷感,有镇静的效果,偏轻,密度低,有后退感和透明感;中性暖色和中性冷色用于配色时候,可以起到协调作用。,色彩的冷暖感觉,48,同一种色彩,面积越大,明度、纯度越强;面积越小,明度、纯度越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 编辑 艺术 基础 视听 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