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陈建明]第3章.ppt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陈建明]第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陈建明]第3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三章),主 编:陈建明副主编:巫付专 朱晓东 熊军华,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了解可编程控制器产生的背景、特点、性能指标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形式 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及工作过程,学习目标:,教学内容: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3.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4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基础 3.5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基础 3.6 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及分类,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名称是Programmable Controller,早期简称PC,后来为了与个人计算机(
2、PC)区分,在行业中多称之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而这种称呼又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起源和它本身的特点有关。,返回,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10项指标,于1969年研制出第一台控制器,型号为PDP-14,它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引入了程序控制功能,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开辟了空间。,至上世纪70年代,PLC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推动PLC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对高性能、高可靠性自动控制系统的客观需要和追求;其次,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
3、飞速发展,微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为PLC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拓了空间。,返回,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PLC对高性能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增强网络通信功能。发展智能模块。高可靠性。编程软件标准化。编程软件和语言向高层次发展。,3.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是基于工业控制的需要,是面向工业控制领域的专用设备,它具有以下特点:,CPU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灵活性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控制系统易于实现,开发工作量少,周期短;维修方便;体积小,能耗低;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PLC的基本组成部件如下图所示:
4、,返回,3.2.1 中央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单元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完成逻辑运算、数字运算以及协调系统内各部分的工作。它在系统程序的管理下运行,主要功能有:,接受并存储由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诊断电源故障以及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读取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存储到相应的存储区;读取用户程序指令,解释执行用户程序,完成逻辑运算、数字运算、数据传递等任务,刷新输出映像,将输出映像内容送至输出单元。,返回,3.2.2 存储器单元,PLC的存储器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PLC生产厂家编写的系统程序,系统程序在出厂时已经被固化在PROM或EPROM中。用户程序存储器。可分为程
5、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程序存储器用于存放用户编写的控制程序,数据存储区存放的是程序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或者所产生的中间数据。,3.2.3 电源单元,电源单元将外界提供的电源转换成PLC的工作电源后,提供给PLC。有些电源单元也可以作为负载电源,通过PLC的I/O接口向负载提供直流24V电源。,电源单元还提供掉电保护电路和后备电池电源,以维持部分RAM存储器的内容在外界电源断电后不会丢失。在面板上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CD)指示电源的工作状态,便于判断电源工作是否正常。,3.2.4 输入输出单元,PLC的输入、输出单元也叫I/O单元,对于模块式的PLC来说,I/O单元以模块形式出现,所以又称为I/O
6、模块。I/O单元是PLC与工业现场的接口,现场信号与PLC之间的联系通过I/O单元实现。,工业现场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包括数字量和模拟量两类,因此I/O单元也有数字I/O和模拟I/O两种,前者又称为DI/DO,后者又称为AI/AO。PLC的输入、输出单元还应包括一些功能模块,所谓功能模块就是一些智能化了的输入和输出模块。,3.2.5 接口单元(对外部设备),接口单元包括扩展接口、通信接口、编程器接口和存储器接口及其它外部设备接口等。,PLC的I/O单元也属于接口单元的范畴,它完成PLC与工业现场之间电信号的往来联系。除此之外,PLC与其它外界设备和信号的联系都需要相应的接口单元。,3.2.5 接口
7、单元(对外部设备),接口单元通常有以下5种:,I/O扩展接口。用于扩展输入输出点数。通信接口。通常集成有RS232或RS422口,用于与PLC、上位机、远程I/O、监视器、编程器等外部设备相连。编程器接口。PLC本体通常是不带编程器的,编程器接口是连接编程器的。存储器接口。存储器接口是为了扩展存储区而设置的。其它外部设备接口。包括条码读入器的接口、打印机接口等等。,3.2.6 外部设备,PLC的外部设备种类很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编程设备;除了用于编程,还可对系统作一些设定,以确定PLC的工作方式。监控设备;将现场数据动态实时显示出来,以便操作人员随时掌握系统运行的情况。存储设备;用于保存
8、用户数据,避免程序丢失。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接受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专用设备,例如条码读入器、打印机等。,返回,3.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工业控制器,从PLC产生的背景来看,PLC系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有着极深的渊源,因此可以比照着继电器系统来学习PLC的工作原理。,返回,3.3.1 可编程控制器的等效电路,PLC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3.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PLC的工作过程以循环扫描的方式进行,当PLC处于运行状态时,它的运行周期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输入采样阶段;PLC逐个扫描每个输入端口,将所有输入设备的当前状态保存到相应的存储区。程序执行阶
9、段;在系统程序的指示下,CPU从用户程序存储区逐条读取用户指令,经解释后执行相应动作,产生相应结果,刷新相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期间需要用到输入映像寄存器、输出映像寄存器的相应状态。输出刷新阶段。系统程序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传送到输出锁存器中,经过输出接口、输出端子输出,驱动外部负载。,返回,3.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PLC工作过程的特点总结如下:,PLC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外界干扰的影响。PLC的工作过程是循环扫描的过程,循环扫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指令执行速度、用户程序的长度等因素。输出对输入的响应有滞后现象。PLC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当采
10、样阶段结束后,输入状态的变化将要等到下一个采样周期才能被接收,因此这个滞后时间的长短又主要取决于循环周期的长短。此外,影响滞后时间的因素还有输入电路滤波时间、输出电路的滞后时间等。,3.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当系统规模较大,I/O点数众多,用户程序比较长时,单纯采用上面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降低,甚至会丢失、错漏高频输入信号,因此大多数大中型PLC在尽量提高程序指令执行速度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其它措施来加快系统响应速度。例如采用定周期输入采样、输出刷新,直接输入采样、直接输出刷新,中断输入、输出,或者开发智能I/O模块,模块本身带有CPU,可以与主机的CPU并行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建明 电气控制 PLC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