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共49张PPT).ppt
《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共49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共49张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生态位、物种丰富度的概念3说出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4举例说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5了解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研究2学会分析群落中的各物种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1.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并领悟系统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通过学习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情景导引置身于一片森林,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棵,棵参天大树,林下的灌木、草丛及各种昆,虫、鸟等动物。这众多的生物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密切联系呢?,核心要点突破,实验探究创新,知能过关演练,第二节,
2、基础自主梳理,基础自主梳理,一、生物群落1概念生态学上把在_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_等生物组成的。,同一时间,微生物,2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_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生态学上用_来表示物种丰富度,常用计算公式是DS/lnA(S:物种数目;A:_;D: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物种丰富指数,样地面积,3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_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一般按体型大小和习性分为微型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和大
3、型土壤动物。4物种丰富度的调查(1)选择样地时应考虑动物体型大小、活动方式,例如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选择样地一般是在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2)工具:在野外采集中型土壤动物时,需使用吸虫器,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主要使用筛子和镊子等。,土壤,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相互得益,竞争,捕食,同一资源,取食,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利用的物质,思考感悟1生物竞争中的“同一资源”包括哪些方面?【提示】包括食物、水分、空间、阳光、无机盐等。,三、群落结构1形成原因: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_逐渐形成。2类型(1)垂直结构:指群落的_现象。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层次。动
4、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微环境有关。,相互作用,分层,(2)水平结构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_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_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_。影响因素:地形、_、湿度、人与动物等。3群落形成和发展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阶段和_的相互适应阶段。,水平状态,片状,镶嵌性,光照,生物种群之间,4生态位(1)概念: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_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2)意义生态位的_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位置,多样性,思考感悟2实验中
5、,两种草履虫之间竞争会使其中一种消失,但在自然环境中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试用生态位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提示】在实验中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相互重叠,竞争激烈,使其中一种趋于绝灭,但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分化,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核心要点突破,1种间关系的比较与归纳,2.种内关系的分析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如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概括如下:,种内关系,特别提醒(1)竞争关系可能导致劣势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2)生物的种间关系中互利共生为种间互助,而竞争、寄生、捕食则为种间斗争。(3)种间关系的实质是营养关系。,下面甲、乙两图分别
6、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尝试解答】C,【解析】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养相同的天数后,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而把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养时,两者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双小核草履虫获胜并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归纳提升】种内竞争与竞争及竞争与捕食的区别:(1)种内竞争与竞争种
7、内竞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2)竞争与捕食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竞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惯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由于在竞争中失败可能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生物之间在自然系统中相互依赖而生存。,跟踪训练(2010年高考广东卷)谚语“苗多欺草,
8、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 D捕食解析:选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影响草的生长,草多时影响禾苗的生长,说明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通过复杂的中间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群落内部的每一种生物都处在一个对它来说最适合的位置上。群落中每个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上都存在着相对位置和机能关系,这就是生态位。生态位是指各物种在生活小区内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一个动物的生态位表明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它与食物、天敌的关系,并与种间竞争的概念相联系,应从空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苏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第二 生物群落 构成 49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