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第34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
《生物与环境第34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第34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单元,生 物 与 环 境,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3的第四、五、六章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教学分析,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2)考查内容“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3)考查题型:选择题:中的特定知识点加上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曲线题考查中“J”型和“S”
2、型曲线图解题考查热点材料题考查实验题考查,非选择题,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 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种间及种内关系。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核心,综合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复习方法 比较法并结合曲线复习“J”型和“S”型种群数量变化。图解法复习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第 34 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回扣基础构建网络,基础导学,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过程 起点是 形式:太阳能有机物中 经细胞呼吸以形式散失,输入,输入,输入,输入,途径
3、:和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食物链 食物网,化学能,热能,2图解 传递过程,见下图。,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热能(最终散失)。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化学能,化学能,判一判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过程()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3.散失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能量散失的形式:。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
4、内的能量越来越少。,热能,逐级递减,提示还包括传递和转化过程。,提示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化学能。,提示生产者只能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热能。,提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 判一判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判一判 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提示元素。,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3碳循环在生
5、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4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5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6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提示CO2。,提示物质循环,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1教材93页问题探讨分析解决问题。2教材93页最下面能量流动的分析。3教材94页图56和图57并结合思考与讨论理解能量流动过程。4教材95页图58和资料分析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5教材97页调查和技能训练提升能力。6教材99页生态农业的有关知识。7结合教材101页图511,解决教材100页思考与讨论几个问题。8教材101页温室效应问题。9教材102页探究土壤微
6、生物的分解作用。10.教材98页练习一中1,二中1;教材104页练习一中1和4。,回扣教材,知识网络,生产者,固定,食物链,食物网,热能,呼吸,单向流动,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物质循环,元素,无机环境,生物群落,逐级递减,突破考点提炼方法,1(2010山东卷,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典例引领,考点103,解析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因而/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10%2
7、0%是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同化量和获取量之间的比值;圈养动物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同化量的增加,即/的比值提高;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多于动物性食物,因而食肉动物的/值高于食草性哺乳动物。答案C 排雷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要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借鉴下面的一些措施: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地利用生产者;充分利用分解者,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
8、菌;利用植物残体生产沼气等。,考点剖析,能量的来源及去向图解,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生长、发育和繁殖(e)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分解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即消费者同化能量若为两部分之和是bde;若为四部分之和是bdfij。,对位训练,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 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 kg C
9、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答案C 解析仅仅是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总能量的一部分,所以A错误;次级消费者增加1 kg,生产者至少增加25 kg,所以B错误;从能量关系上看,所以D错误。,2(2010江苏卷,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模型构建能量流动特点及金字塔,典例引领,考点104,解析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
10、动特点来看,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多吃素食,是将人放在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只经过一次能量传递,这样人获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粮食总量最少。,答案C 排雷食物链越短,散失的能量越少,这是肉、蛋比粮食贵的原因。(从能量流动分析)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生物量”均可能出现反例。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者(鱼)多。天然生态系统不会这样。某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同于“尿液”中的能量。前者应归于上一营养级;后者则归于该营养级。
11、,考点剖析,1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 单向流动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散失的热能不能利用,无法“循环”。逐级递减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提醒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3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数量、生
12、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2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对位训练,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沼蟹、蜘蛛,细菌,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3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模型构建碳循环,典例引领,考点105,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13、,解析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化学燃料;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答案B 排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范围中所指的物质主要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具体物质。物质循环的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在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考点剖析,1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循环。2过程图解及解读,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
14、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判断成分的依据),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化学燃料的燃烧,3温室效应 成因 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环境 34 课时 生态系统 能量 流动 物质 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