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9章吸附.ppt
《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9章吸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9章吸附.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章 吸 附,第九章 吸附,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吸附剂第三节 吸附平衡第四节 吸附动力学第五节 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本章主要内容,一、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二、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吸附操作是通过多孔固体物质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气体或液体)接触,有选择地使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组分吸附质吸附吸附质的多孔固体吸附剂吸附质附着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吸附吸附质从吸附剂表面逃逸到另一相的过程解吸吸附过程发生在“气-固”或“液-固”非均相界面,基本术语,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
2、本概念,按作用力性质分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所引起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吸附热较小(放热过程,吸附热在数值上与冷凝热相当),可在低温下进行;过程是可逆的,易解吸;相对没有选择性,可吸附多种吸附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引力越大,吸附量越大;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一、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化学吸附:又称活性吸附,是由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其强弱取决于两种分子之间化学键作用力的大小。如石灰吸附CO2 CaCO3 吸附热大,一般在较高温下进行;具有选择性,单分子层吸附;化学键作用力大时,
3、吸附不可逆。,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按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按原料组成分类:大吸附量分离和杂质去除按分离机理分类:位阻效应、动力学效应和平衡效应 位阻效应:当流体通过吸附剂时,只有足够小且形状适当的分子才能扩散进入吸附剂微孔,而其他分子被 挡在外。,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二、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对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进行大吸附量分离,也可以去除混合物中的痕量杂质。日常生活:木炭吸湿、吸臭;防腐剂;吸湿剂(硅胶),第九章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室内装修中存在误区:有业主认为装修时
4、采用环保材料,装修后用芳香剂、柚子皮、茶叶、醋等弄弄就行了。,其实用芳香剂只是用一种气味来掩盖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气味,没有中和或分解有害物质,而用柚子皮、茶叶、醋等手段吸附,吸附效果是非常差的,只能让您及您的家人中毒更深!,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室内装修中存在误区:有业主问:我没闻到刺激性气味,怎么会超标呢?,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8mg/m3.甲醛超标3倍以下时,一般是闻不到刺激性气味的,当闻得到刺激性气味时已超标4至8倍以上,足以令您及您的家人受到伤害。而这种闻不到的气体更恐怖,因为您会不知不觉的中毒,当发现时已经晚了尤其到了夏天,温度高了,甲醛等有害
5、物质的释放量也高了,还要把门窗关闭起来开空调,室内空气不能与外界对流,有害物质会越积越多,危害也会越大。况且每个人对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没闻到刺激性气味,不表示不超标。,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化工领域:产品的分离提纯,如制糖品工业,用活性炭处理糖液,吸附其中杂质,得到洁白的产品。环境领域:水:脱色脱臭,有害有机物的去除,金属离子,氮、磷 空气:脱湿,有害气体,脱臭,特别适合于低浓度混合物的分离,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1)简述吸附分离的基本原理。(2)简要说明吸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吸附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本节思考题,
6、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一、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 二、几种常用的吸附剂,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吸附剂,吸附容量大:由于吸附过程发生在吸附剂表面,所以吸附容量取决于吸附剂表面积的大小。选择性高:对要分离的目的组分有较大的选择性。稳定性好:吸附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较高温度下解吸再生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还应具有耐酸碱的良好化学稳定性。适当的物理特性:适当的堆积密度和强度廉价易得,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都可以作吸附剂.,一、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第二节 吸附剂,(一)活性炭 活性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是由煤或木质原料加 工得到的产品,通常一切含碳的物料,如煤、木材、
7、果核、秸秆等都可以加工成黑炭,经活化后制成活性炭。炭化:把原料热解成炭渣,温度:200600活化:形成发达的细孔。两种办法:气体法:通入水蒸气,温度在8001000;药剂法:加入氯化锌、硫酸、磷酸等。比表面积:500 1700 m2/g,二、几种常用的吸附剂,第二节 吸附剂,回顾世界活性炭的发展历史,有两个主要的事件推动了活性炭事业的发展,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武器的应用;二是1927年发生在美国芝加哥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恶臭事件。1915年德军在比利时对毫无准备的英法联军使用6000个钢瓶施放化学毒气氯气18万公斤,造成士兵伤15000余人,其中约5000人丧生。有“矛”必然会发明“盾”,有化学
8、毒气必然会发明防毒武器。两个星期后,军事科学家就发明了防护氯气武器,他们给前线的每个士兵发了一种特殊的口罩,这种口罩里有用硫代硫酸钠和碳酸钠溶液浸过的棉花。这两种药品都有除氯的功能,能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二节 吸附剂,但是如果敌方改用第二种毒气,这种口罩就无用武之地了。事实也是如此。此后不到一年,双方已经用过几十种不同的化学毒气,包括人们现今熟知的介子毒气及氢氰化合物。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使任何毒气都失去毒性的物质才好。这种百灵的解毒剂在1915年才被科学家找到,它就是活性炭。到1917年,交战双方的防毒面具里都装上了活性炭,毒气对交战士兵的危害程度就大大降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利
9、用介子气引发了毒气战争,人们就开始寻求避免受到毒气侵害的方法,而活性炭正是因为其能高效防止毒气的侵害,被广泛应用于战争。这样就刺激了世界各国对活性炭的研究和生产。,第二节 吸附剂,1927年美国芝加哥自来水厂发生了广大居民难以接受的自来水恶臭事件。这是由于原水中苯酚和消毒用的氯发生异臭所致。后来,德国等地的自来水厂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都是用活性炭处理解决的。从此以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政府的法令也日趋严格,不仅在净水方面,在其他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由此,活性炭进入全面发展阶段。5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还没有活性炭的加工企业,每年进口30-50t;50年代到1981年,国产活性炭开始
10、上市,特别是1966年,从苏联引进斯列普活化炉后有了规模化生产,国内生产能力逐步提升至10000t/a;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开始建设大量的活性炭厂,其规模也飞速发展,生产能力逐步从10万t/a发展到12万t/a;2000年到2008年,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现已达到每年20余万t。,第二节 吸附剂,生产工艺流程,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均可作为活性炭的原料。国内的煤质活性炭原料主要采用山西大同地区的弱粘结性烟煤和宁夏的太西无烟煤。以太西无烟煤为主原料的合格原料煤入厂后,被粉碎到一定细度(一般为200目),然后配入适量黏结剂(一般为煤焦油)在混捏设备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压力
11、下用一定直径模具挤压成炭条,炭条经炭化、活化后,经筛分、包装制成成品活性炭。其工艺框图如下所示:,第二节 吸附剂,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活化:赋予炭颗粒活性,使炭形成多孔的微晶结构,具有发达的表面积的过程称为活化过程。活化方法通常有三种,即化学药品活化法、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1)化学药品活化法 即将含碳原料与化学药品活化剂混捏,然后炭化、活化制取活性炭。药品有ZnCl2,H3PO4,K2SO4及K2S等。(2)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法 一般先进行化学药品活化,然后进行物理活化。由物理活化法特别是用水蒸气活化制成的产品,微孔发达,对气相物质有很好的吸附力,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炭的活化程度而用
12、于液相吸附;由化学药品活化法制得的活性炭次微孔发达,多用于液相吸附。(3)物理活化法(气体活化法)在活化过程中通入气体活化剂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空气等。,第二节 吸附剂,活化反应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最终达到活化造孔的目的:第一阶段:开放原来的闭塞孔。即高温下,活化气体首先与无序碳原子及杂原子发生反应,将炭化时已经形成但却被无序的碳原子及杂原子所堵塞的孔隙打开,将基本微晶表面暴露出来。第二阶段:扩大原有孔隙。在此阶段暴露出来的基本微晶表面上的碳原子与活化气体发生氧化反应被烧失,使得打开的孔隙不断扩大、贯通及向纵深发展。第三阶段:形成新的孔隙。微晶表面上的碳原子的烧失是不均匀的,同炭层平行方向的烧失速
13、率高于垂直方向,微晶边角和缺陷位置的碳原子即活性位更易与活化气体反应。同时,随着活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新的活性位暴露于微晶表面,于是这些新的活性点又能同活化气体进行反应。微晶表面的这种不均匀的燃烧不断地导致新孔隙的形成。随着活化反应的进行,孔隙不断扩大,相邻微孔之间的孔壁被完全烧失而形成较大孔隙,导致中孔和大孔孔容的增加,从而形成了活性炭大孔、中孔和微孔相连接的孔隙结构,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气体活化的基本反应式如下:,活性炭产品一般质量要求,1.成品炭(1.5mm、3.0mm、3.8mm、4.0mm):碘值1000 mg/g,四氯化碳60%,亚甲蓝180 mg/g,堆重460-530g/L,灰份
14、10%,强度95%。2.筛下成品炭:碘值1000 mg/g,灰份10%。3.破碎炭:碘值1000 mg/g,破筛率70%,亚甲蓝180 mg/g。,第二节 吸附剂,a.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但应注意对一些大分子,微孔所提供的比表面积基本上不起作用。活性炭细孔分布情况:微孔:2 nm,占总比表面95:主要支配吸附量。过渡孔:2 100nm,5:起通道和吸附作用。大孔:100 10000 nm,不足1:主要起通道作用,影 响吸附速度。,第二节 吸附剂,b.表面化学特性:活性炭本身是非极性的,但由于表面共价健不饱和易与其他元素如氧、氢结合,生成各种含氧官能团。目前已证实的含氧官能团有:OH、CO
15、OH由于这种微弱极性,使极性溶质竞争吸附加强。,第二节 吸附剂,(二)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比一般活性炭要高110倍。活性炭纤维分为两种:(1)将超细活性炭微粒加入增稠剂后与纤维混纺制成单丝,或用热熔法将活性炭黏附于有机纤维或玻璃纤维上,也可以与纸浆混黏制成活性炭纸。(2)以人造丝或合成纤维为原料,与制备活性炭一样经过炭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加工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和一定孔分布结构的活性炭纤维。,第二节 吸附剂,(三)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或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硅胶的化学式:SiO2 nH20用硫酸处理硅酸钠水溶液,生成凝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可得到玻璃状的硅胶。硅胶是极性吸附
16、剂,难于吸附非极性物质,易于吸附极性物质(如水、甲醇等)。吸湿,高湿度气体的干燥。,第二节 吸附剂,(四)活性氧化铝化学式:Al2O3 n H2O含水氧化铝加热脱水制成的一种极性吸附剂。与硅胶相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约为200300 m2/g,对水分有极强的吸附能力。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石油气的浓缩与脱硫;磷的吸附。,第二节 吸附剂,(五)沸石分子筛化学式:Mex/n(AlO2)x(SiO2)y mH2O其中Me为阳离子,n为原子价数,m为结晶水分子数沸石分子筛由高度规则的笼和孔组成每一种分子筛都有相对均一的孔径,其大小随分子筛种类的不同而异。,强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分子如H2O
17、、CO2、H2S等有很强的亲和力,对氨氮的吸附效果好,而对有机物的亲和力较弱。,第二节 吸附剂,吸附剂的选择,如何选择适宜的吸附剂?需要根据被分离对象、分离条件和吸附剂本身的特点确定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第二节 吸附剂,(1)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2)吸附剂的主要特性是什么?(3)简述几种吸附剂的制备、结构和应用特性: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和沸石分子筛。,本节思考题,第二节 吸附剂,一、单组分气体吸附二、双组分气体吸附三、液相吸附,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和吸附剂接触,流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所吸附。,当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
18、流体中吸附质浓度不再改变时 吸附平衡,吸附剂吸附能力用吸附量q表示。,吸附平衡与平衡吸附量,第三节 吸附平衡,气相单组分吸附 气体混合物中,只有某一种组分被吸附液相单组分吸附 液相混合物中,只有某一种组分被吸附气相多组分吸附 气体混合物中,两种以上的组分被吸附液相多组分吸附 液相混合物中,两种以上的组分被吸附,吸附量吸附质组成的函数温度一定时,称为吸附等温线,第三节 吸附平衡,(一)吸附平衡理论,一、单组分气体吸附,气体吸附等温线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不同温度下NH3在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压较低:近似为直线分压较高:趋于平缓,第三节 吸附平衡,q=f(p,T),(9.3.1),1.弗兰德
19、里希(Freunlich)方程:,q平衡吸附量,L/kg;k和吸附剂种类、特性、温度以及所用单位有关的常数;n常数,和温度有关;p吸附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随着p增大,吸附量q随之增加。但p增加到一定程度后,q不再变化。,Freundlich方程为经验公式。压力范围不能太宽,低压或高压区域不能得到满意的实验拟合结果。,第三节 吸附平衡,(9.3.2),n一般大于1,n值越大,其吸附等温线与线性偏离越大。当n10,吸附等温线几乎变成矩形,是不可逆吸附。,相对压力,相对吸附量q/q0,第三节 吸附平衡,弗兰德里希等温线,弗兰德里希公式参数的求解:对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k,双对数坐标,1/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工程 原理 电子 教案 吸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