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课件-人卫版第六版.ppt
《环境卫生学课件-人卫版第六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课件-人卫版第六版.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讲 农清清,第三章 大气卫生,广西医科大学,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教学目的】通过对大气卫生章节的学习,要求熟悉大气的结构、理化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大气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熟悉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掌握: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圈的分层)及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的危害:直接危害(包括公害事件),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的破坏)。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一次最高容许
2、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概念,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熟悉:大气污染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了解: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课程学习要求】,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一、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1、对流层 平均厚度12公里 集中了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 有气象现象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2、平流层 1255公里范围 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20km厚的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和宇宙射线3、中间
3、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4、热成层 气体处于电离状态5、逸散层 大气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二、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氧、二氧化碳、氩等 水汽 空气中的水份 气溶胶(aerosol)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 和液体颗粒,三、大气的物理性状1、太阳辐射 紫外线的分类 UV-A:400-320nm,穿透皮肤能力强,生物活性弱 UV-B:320-290nm,90%被臭氧层吸收 UV-C:290-200nm,被臭氧层吸收 紫外线的作用 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免疫增强 日光性皮炎、光电性眼炎、皮肤癌 可见光:400-760nm,红外线:760-1000nm,热效应、中暑,紫外线的波长与
4、健康损害的关系?,2、气象因素 作用于人体体温调节 3、空气离子(air ion)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 产生:电子+空气分子 阴离子 轻阴离子 重阴离子 空气分子 阳离子 轻阳离子 重阴离子 意义:空气中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 时,则空 气较为清洁。阴离子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阳离子则引起失眠、头痛、烦躁、血压升高,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天然污染:自然原因造成大气污染 人为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火山喷发的浓烟,工农业生产,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来源,矿山灰尘,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在采暖季节,采暖锅炉是居民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交通运输 城市大
5、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NOx、CO、多环芳烃等 其他 扬尘、挥发物、事故,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1、按属性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2、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分为(1)气态污染物 包括气体和蒸汽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2)颗粒污染物 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常用空气动力学直径表示颗粒物的大小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究的颗粒物与一个有单位密度的球形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颗粒物的直径就定义为所研究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颗粒物按粒径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100m 可吸入颗粒物(IP)10 m 细颗粒物(PM2.5)2
6、.5m 超细颗粒物(PM0.1)0.1m,3、按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1)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的称之;如CO、SO2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2)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排入大气后在物理、化学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之。紫外线 NOx和HCs 臭氧、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放量 2.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 无有组织排放 3.排出高度 烟囱高度加烟气抬升高度,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因素,气象因素 风和湍流 风玫瑰图:将一定时期内各
7、个风向出 现的频率按比例标在罗盘坐标上。风速:决定大气污染物稀释的程度和范围 湍流运动:风的不规则运动,有利于污染 物的稀释扩散。,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图,温度层结 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气温的垂直分布:用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表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通常下降0.65度 气温垂直分布的三种情况,大气稳定度:气块垂直运动的程度,(1)稳定状态 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2)不稳定状态 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3)中性状态空气团被推到某一定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可用、d判断,(1)d 大气垂直
8、对流弱,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极差,(2)d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3)d 空气垂直对流不剧烈,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扩散,但不充分,d: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温度递减率,气压 低压 中心空气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高压 中心空气向周围下降,形成反气旋,阻止污染物扩散。气湿 用相对湿度(%)表示 气湿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三)地形山谷: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间犹如峡谷,可以阻碍近地 面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热岛(heat 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 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 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
9、图上绘制等温 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称 为热岛现象。海风和陆风:,四、大气污染的转归自净 概念: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 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方式:扩散和沉降 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被植物吸附和吸收转移 向下风侧转移 向平流层转移 向其它环境介质转移 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主要途径)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有纤毛系统 细支气管和肺泡:有吞噬细胞 消化道 粘膜、皮肤,经呼吸道吸收的物质对机体的危害较大,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急性危害 1.烟雾事件,coal
10、smog incident,photochemical smog incident,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与光化学型烟雾事件发生条件的对比,2、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我国重庆开县“12.23”特大天然井喷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慢性影响 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刺激作用 上呼吸道炎症 COPD 2.降低机体免疫力 唾液溶菌酶含量下降 SIgA减少 主要影响物:细颗粒物、O3 3.引起变态反应 哮喘 变应性鼻炎 4.其他 有毒元素可引起各系统各器官的病变,慢性中毒等。,(三)心血管疾病 短期和长期研究都表明:细颗粒物浓度和心血管疾
11、病 死亡率有关(四)肺癌 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毒理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空气中的砷、BaP等污 染物有致癌作用 吸烟与大气污染可能有协同作用。,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一)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1.定义: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温室气体:CO2、甲烷、氧化亚氮(N2O)、含氯氟烃(氟里昂,CFCs,2.温室效应的医学影响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扩大生物媒介传染病、介水传染病的流行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增高真菌孢子及花粉的浓度,增加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南极臭氧层空
12、洞增大,损耗臭氧层的物质有哪些?,臭氧层破坏概念: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作用,导致臭氧损耗。破坏臭氧层的物质:N2O、CCI4、CH4、溴氟烷烃 类(哈龙类,Halons)以及氯氟烃(CFCs)等。作用最大的是CFCs和哈龙类物质。,臭氧层破坏对健康影响: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的增加 对其它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酸雨(acid rain)概念:降水的pH值小于5.6。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前体物质为SO2 和NOx。危害: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其它,酸雨酸雪污染了河川,造成“酸流”,令溪鳟纷纷死于鳃部伤害,酸雨的危害,2006年酸雨分布图
13、,酸雨腐蚀的森林,酸雨腐蚀雕刻,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儿童佝偻病增多 经空气传播疾病易于流行 冷化效应 其他:影响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有SO2、颗粒物、NOx、O3、CO和铅等。,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第五节 大气质量标准一、基本概念 1、大气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中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限值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2、基准(criteria):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不具法律效应。3、标准(standard):国家
14、或地方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具有法律效应。,二、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选用最敏感指标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三、制订方法大气中有害物质嗅觉阈和刺激作用阈的测定毒理学试验吸入染毒:可采用静式吸入染毒 和动式吸入染毒两种方式。根据染毒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吸入染毒、亚慢性吸入染毒试验、慢性 吸入染毒试验。2.气管内注入染毒:适用于颗粒物染毒。整体动物试验的观察指标有:(1)呼吸功能检查:呼吸频率、呼吸动力学、气体交换效率(2)形态学检查:(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用的体外方法有
15、:(1)肺灌流、(2)肺组织切片培养、(3)细胞培养。通过整体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得到污染物的毒性特征及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以最大无作用浓度作为制订大气污染物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理学依据。参考浓度(RFC)制订步骤(1)NOAEL,LOAEL(2)上述参数除以不确定系数、修正系数,得出RFC。,流行病学方法 将大气检测资料与健康效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人群受影响的程度。确定阈浓度和阈下浓度。快速计算方法 方法粗略,不能替代毒理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四、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 1982年发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一系列污染物制订了浓度限值,每个标准物分为三级;1987年和1989
16、年,分别修订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大气铅和飘尘的卫生标准;1996年修订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后修订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02年修订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不同形式浓度限值,如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年平均浓度限值。,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一、污染源的调查点源污染 对一个工厂或一座烟囱对周围大气影响的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地理位置及其与周围居住区/公共建筑的距离生产性质、规模;排放有害物质的车间、工序;生产工艺过程;操作制度及生产设备废气中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方式/规律/高度废气净化设备及其效果,回收利用情况锅炉型号,燃料品种,燃烧方式,烟
17、囱高度,净化设备车间内外无组织排放情况,面源污染 对整个城市或工业区的大气污染源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内容:该地区地形、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功能分区及工厂和锅炉烟囱等污染源的分布人口/建筑密度、人口构成民用燃料种类和用量、炉具种类/型号、排烟方式、取暖方式交通干线分布、机动车种类/流量和燃料类型路面铺设和绿化情况 线源污染 主要是交通污染 内容:线路上交通工具种类/流量和行驶状态,燃料种类和燃烧情况,废气成分等,二、污染状况的监测采样点的选择 与调查监测目的和污染源类型有关1.点源监测 四周布点 扇形布点 下风侧 35个方位 捕捉烟波布点2.区域性污染监测 按城市功能分区选择有代表性地区布点 几何状
18、布点 根据污染源和人口分布及城市地形等因素布点。,采样时间 日平均浓度测定的采样时间 年平均浓度测定的采样时间 5 12个日均值 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时间 10 20 min 监测指标 点源监测: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监测指标 区域监测:常用SO2、PM10、TSP,区域内主 要污染物 采样记录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三、人群健康调查1、调查目的:探讨病因;研究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环境人群受影响的类型和危害程度;评价大气质量。2、选定调查现场:根据大气调查监测结果及有关资料选定;暴露现场条件应符合调查目的,避免各种混杂因子,选择对照区。3、调查对象:选择暴露机会多的人群,或易感人群;避免有关混杂因子的
19、干扰;对照人群也按此要求选定。涉及伦理问题,需获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填写知情同意书。,三、人群健康调查暴露评价 方法:大气监测资料调查问卷个体暴露测定生物材料监测健康效应测定 所选方法和指标尽可能简便易行疾病资料 包括原始资料和二次资料。主要包括:死亡和发病率资料收集、调查表体检生物材料监测。资料统计 运用各种统计学方法,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一、规范措施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二、工艺和防护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第八节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一、预防性卫生监督参与规划审查图纸二、经常性卫生监
20、督环境监测健康监测建立危险品档案信息和决策三、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应急措施日常准备 平时收集有关资料,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及事故处理工作网。现场措施 1.调查和急救2.控制污染源3.保护高危人群总结,第四章 水体卫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水质性状及评价指标;水体污染的定义、主要来源及主要危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和制订原则;水体污染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医院污水的主要危害及处理方法。熟悉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水体污染物的转归;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主要指标及制订依据。,尼亚加拉瀑布,【课程学习要求】掌握:水资源的种类及卫生特征。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水体的污染源和主要
21、污染物。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熟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见的指标。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了解:了解污水处理。水体卫生防护。,第一节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一、降水二、地表水三、地下水1、浅层地下水2、深层地下水3、泉水,第二节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一、物理性状指标: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一)水温(二)色(三)臭和味(四)浑浊度,二、化学性状指标,(一)pH值(二)总固体 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三)硬度(四)含氮化合物 1、氨氮:增高,表示水体新近可能受人畜粪便
22、污染。2、亚硝酸盐氮:增高,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3、硝酸盐氮:增高,而前两者不高,表示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现已完成自净;增高,而前两者也增高,提示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正在进行。,(五)溶解氧 1、清洁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接近饱和状态 2、当有机物污染水体和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溶解氧倍消耗,甚至出现厌氧状态 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六)化学耗氧量(COD)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及其在水中降解的实际情况。(七)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
23、。BOD520 能反映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际情况。,(八)氯化物(九)硫酸盐(十)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1、总有机碳:评价水体有机需氧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2、总需氧量:评价水体被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一)有害物质 Hg、Cd、As等,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一)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它不能表示水中所有的细菌数,更不能指出有无病原菌存在,可作为水被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二)总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酸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的指示菌。,第三节水体的污染源和污
24、染物,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工业废水(二)生活污水(三)农业污水(四)其他,松花江水污染,松花江上游吉林中石油的双苯厂爆炸导致约100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4天。,73,其他污染: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海上石油开采、大型运油船只泄漏事故及航海船只产生的废弃物。,沾染了油污的海鸟,固体废弃物污染,二、水体污染物,第四节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一、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一)河流(二)湖泊、水库(三)地下水(四)海洋,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水华-色彩斑斓的七彩太湖,水华-太湖水,有营养,赤潮,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概况三、水体污染
25、的自净及其机制(一)水体污染的自净1、定义2、有机物自净过程:三阶段(1)有机物化学氧化分解(2)有机物在微生物 作用下生物氧化分解(3)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二)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七大特征,(三)水体自净的机制1物理净化:混合、稀释、沉降、吸附、迁移2化学净化: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酸碱中和3生物净化(1)地表水自净作用中最为重要且最为活跃的净化作用,对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至关重要。(2)复氧作用(3)氧垂曲线(4)Cp点的意义,(耗氧曲线),(复氧曲线),四、水体污染物的转归,(一)污染物的迁移(二)污染物的转化(三)DDT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分析,生物富集:bioenrichme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卫生学 课件 人卫版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9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