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第十章.ppt
《物理教学论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论第十章.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总的原则,然后分别就中学物理课堂讲授式教学设计、中学物理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以及中学物理探究学习等课堂设计方法给予分类重点介绍,以使从教者能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最后给出了几种常见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以供参考。,教学测量与评价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确定学生能力发展的状况,如何对学生进行筛选比较,如何监控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帮助教师认识自身教学的不足和困难,以促进教师
2、专业的发展等,都可以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手段予以回答。本章的内容包括: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学生物理学业成就测量与评价,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测量与评价,物理教师评价。,一、物理教学测量的概念、特点和方法,(1)测量的定义和要素 测量:指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事物及其属性用数字或符号加以确定的过程 测量的三个要素:a.事物及其属性,这是测量的对象或目标 b.法则,这是指导我们如何测量的准则和方法 c.数字或符号,第一节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1测量与物理教学测量,(2)测量的条件 a.等值单位 b.参照点 c.准确性和可靠性(3)物理教学测量 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运用各种手段和统计方法,对物理教学领
3、域内的事物或现象进行严格考核,并依一定的法则对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化描述的过程。,1.间接性2.随机性 3.相对性,2.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观察法 教育调查法 测验法,观察法是在某种条件下,以观察学生的特定行为表现为目标的测量方法。,教育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目的对客观事物或现状进行观察、收集、综合等所要了解的情况,以取得数据和资料,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测验法是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施测,然后根据解答的过程和结果,从而获得可靠的成绩评定的一种方法。,3.物理教学测量的方法,二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1.频数分布表与分布图,F=Ma,E=MC2,求全距(用R表
4、示)定组数(用K表示)定组距(用i表示)列组限 求出组中值(用m0表示)归组登记频数(用f表示),(1)编制频数分布表的步骤,1)频数直方图 它是根据频数分布表而绘制的直方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坐标表示分数,以纵坐标表示次数。在横坐标轴上以组距为单位,并标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在纵坐标轴上等距标出次数值。然后,以各组中值为中心,组距为底,各组频数为高,作出矩形,即可得到频数直方图。如下图1:,(2)频数分布图,2)频数多边图 凡是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以用频数多边图来表示。同样,横轴表示分数,纵轴表示频数,以每组数据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出各点,连接各点成一个折线,
5、就可得频数多边图(在全距以外的频数取作零)。频数多边图如图2所示。,2.统计的特征量数,(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指在一批数据中,处于比较中间位置的代表数值,它反映大量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集中量数可以看成一批数据的代表数值,它既可以反映它们在集中趋势方面的典型特征,又可以用来进行组间比较,以判明一组数据与另一组数据的数值差别。集中量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是集中量数,但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2)差异量数 利用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集中情况,可以进行组间比较。但只有算术平均数这个特征量数是不够的。要了解一批数据的全貌,不但要看它的集中量数,而且要看
6、它们的离散程度。有时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相同,而离散程度不同。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3)相关量数 我们把表示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量称为相关量数。教学中最常用的相关量数是积差相关量数。积差相关量数,一般简称相关系数。它是用来描述两个正态连续变量或可分数据(如百分制记分的分数)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一种相关量数。若设x1,x2,,xn及y1,y2,yn分别表示两组数据,则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用下列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公式来计算 r=式中,x表示变量x的各观测值;y表示变量y的各观测值;表示变量x平均数;表示变量y的平均数;Sx表示变量x的标准差;Sy表示变量y的标
7、准差;n表示数据的总个数。,三、物理教学评价概述,物理教学评价就是依据物理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物理教学信息,对物理教学活动地过程和成就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物理教学评价的依据是物理教学目标;评价的方法不仅运用测验,而且也运用观察法、问卷法、统计分析法以及多元分析法等一切客观的先进技术和手段;评价的对象是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成就;评价的性质是价值的判断;评价的目的是为改进物理教学活动提供信息。,1物理教学评价的定义,F=Ma,E=MC2,(1)评定功能(2)鉴定功能(3)反馈功能(4)激励和强化功能(5)导向功能(6)诊断功能(7)教育研究功能,F=Ma,E=MC2,E=MC2,1物理教
8、学评价功能,评物理教学价的类型,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E=MC2,F=Ma,E=MC2,E=MC2,3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1)目的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5)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的原则,F=Ma,(3)全面性原则,4教学评价的原则,(6)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处理评价资料,教学目标 设计,确定研究对象,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工具广泛收集资料,5教学评价的过程,第二节 物理学业成就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
9、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物理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物理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1.评价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成绩又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倡导过程评价,淡化等级评价,重视自 我评价,突出真实性评价,E=MC2,F=Ma,E=MC2,E=MC2,一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理念和目标,2.评价的目的,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甄别、判断和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
10、心。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E=MC2,(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2)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3)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F=Ma,1.评价的内容,2.评价的方法,(1)连续观察与面谈:通过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在物理课程达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作出评价。该方法作出的评价较客观深入,但花费时间较多,适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作出评价。,(2)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问题研讨、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价指对学生
11、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出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的组织形式。实践活动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F=Ma,E=MC2,(3)书面测试:书面测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试题设计要改变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书面测试内容和方法,在试题中要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F=Ma,E=MC2,(4)个人成长记录: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记录学生物理学习活动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在校内外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以及家长、教师的期望等,发展地、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教学 第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