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49-2006,3.1.1 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一般框架柱。当根据建筑功能需要设置底部大空间时,可通过框架底部抽柱并设置转换梁,形成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1.2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表3.1.2的要求。,表3.1.2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注:2、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的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2、矩的50%时,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1、异型柱结构中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形式。2、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也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3.2.5 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柱。3.3.1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应根据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3.3.1的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表3.3.1 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4.2.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
3、(0.10g、0.15g)及8度(0.20g)的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4.2.4 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面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0.15g)及8度(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4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2、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扭转影响;对扭转不规则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4.3.7 异形柱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r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框架结构可取0.600.75。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0.85。
4、,6.结构构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高于C50;6.1.3 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6.1.4 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6.1.6 异形柱、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的规定。注: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时,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允许减小5mm。,6.结构构造,6.2 异形柱结构6.2.1 异形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5。6.2.2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
5、的轴压比不宜大于表6.2.2 规定的限值。,表6.2.2 异形柱的轴压比限,6.2.5规定的数值,且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各柱肢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建于类场地且高于28m的框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6.2.5中的数值增加0.1采用。注:采用HRB400级钢筋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按表中数值减小0.1,但调整后的数值不应小于0.8。,6.2.6 异形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A.0.1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转换结构构件宜采用梁。
6、A.0.2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可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0.10g)抗震设计的房屋建筑。A.0.3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在地面以上大空间的层数:非抗震设计不宜超过3层;抗震设计不宜超过2层。,A.0.4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按本规程第3.1.2条规定的限值降低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A.0.5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的结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全部落地,并贯通房屋全高。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
7、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矩形平面建筑中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3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36m;抗震设计不宜大于2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24m。3、框架结构的底部托住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4、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5、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6、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洛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A.0.6 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宜接近1。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E.0.2条的规定计算。A.0.7 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或一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托柱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向均为托柱框架梁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A.0.8转换层及下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A.0.9 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