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ppt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练习答案.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 规”来写?,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 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
2、写王昌龄被 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 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 痛之意自现。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 氛。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1.诗中隐含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之情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诗中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诗中写景叙事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诗中直接抒情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5.本诗破题句:闻道龙标过五溪。6.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含有飘零之感 离愁之狠,且迁谪之荒凉、道路之艰难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8.与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意境相似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9.通过景物描写,表达飘零的感受,寓离情别恨于其中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0.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与春江花月雨夜中“此 时相望不相闻,逐月华流照君”有异曲同工之妙。11.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共赏,所以寄愁心于明月,表达对友人无限关 切之情,望岳练习,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4、,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5、有人
5、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6、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
7、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参考答案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4、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5、“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8、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9、C,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时间是从 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答案:远、近 朝、暮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景,用_描写,表达了_。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_,是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是_写。答案: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后
9、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10、)、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
11、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望岳(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望”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征服一切),钱塘湖春行,(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12、。“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绿杨阴里白沙堤(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 春光的喜爱。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 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
13、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 发出“最爱”的赞叹。,)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 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 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答: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
14、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_”。(1 分)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 分)(以下是 2005 年河池巿中考题)争奇斗妍。真是“_”。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答:_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以上是 2004 年河南省中考题)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3 分),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10.“乱花渐欲迷人眼
15、,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 一品其妙处。(3 分)答:(以下为 2005 年资阳市中考 题)(以下为 08 年崇左市中考题)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5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1 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 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
16、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 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 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
17、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几处早莺争暖树()最爱湖东行不足(),6.默写一首课外写西湖的诗词 参考答案:1 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 3D 4C 5向阳的树 不够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话:_ 何时能够 再 回叙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18、。君 问/归 期/未 有 期,巴 山/夜 雨/涨 秋 池。何 当/共 剪/西 窗 烛,却 话/巴 山/夜 雨 时。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D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 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
19、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7.“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_8.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_ _ 参考答案:7.“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8.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3分)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与诗圣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大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诗词 赏析 练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