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第一章.ppt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第一章.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是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 地质循环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气象因素径流我国水文循环概况,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地球是一个富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也存在于地球深部的地幔乃至地核中地球上水的
2、起源,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组成地球水圈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在原始地壳形成以后,在各个地质时期内从地球内部不断逸出而起源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水圈是怎样形成的?,冷的尘埃云,物质按比重分离,形成圈层结构,50亿年前星云压缩形成太阳,地幔的含水矿物脱气,水汽穿过薄热地壳形成最初的地球大气,45亿年前地球形成,地球内部开始固结和分化,地壳表面冷却,水汽开始凝结形成瓢泼大雨,持续数百万年,形成最初海洋,,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分布状况及其存在状态都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区分为浅部层圈水和深部层圈水两大部分 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属浅部层圈水。
3、其中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中的水,这些水均以自由态水分子存在,以液态为主,也呈气态与固态存在,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水系统,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上有多少水?不包括生物体内的水和矿物中的水,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108 km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表数字);若平铺在地球表面将形成2718 m 的水层。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只占2.5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这些水分布在什么地方?,海洋96.5%,其他3.5%,大气水0.001%,陆地冰1.74%,河流水0.0002%,包气带水0.001%
4、,湖泊0.013%,永久冻土带固态水0。022%,沼泽0.0008%,饱水带水1.7%,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表11 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生物圈的水及矿物结合水人体构成中水平均占70%。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可高达90%以上。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构成中水占6570%,植物体的水分含量达90%。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需要23千克水。当人体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当人体失水10%20%时,就会出现幻觉,甚至死亡。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
5、周左右。一个人在饥饿时,可以损失40%的体重而不致毙命,但是如果损失了20%的水分,就很有可能死亡。矿物结合水是指矿物结晶内部及其间的水。如: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等矿物结合水在一定温度下从矿物中释出成为自由态的水,与其他水体相互转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深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这一范围内,在地壳下部深约1535千米处,地温达400摄氏度以上,压力也很大,这里的水不可能以普通液态水或气态水存在,而成为被压密的汽水溶液地幔的含水量:未经去气作用的地幔物质约含57%的水地幔软流层中所含水分总量约相当于现代海洋水总量的3550倍据推测,在极高的温压下,这里的水电离为
6、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甚至进一步电离为氢离子和氧离子。当软流层的岩浆沿通道上升,温压降低时,氢氧离子将结合为自由态的水析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深层圈中特殊高温高压下的离解状态的水,以及地壳矿物内部的结合水,均是以非自由态存在的水。传统观点未将其纳入地球水圈之中,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存在于地球各层圈的水具有共同的来源。其次,目前有许多证据说明,地球深层的水及地壳矿物结合水均与地球浅层圈中自由态的水相互转化,地球各层圈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而且,在成岩、成矿、岩浆、变质等过程乃至地球形变过程中,深层圈的水及矿物结合水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7、本教材认为:广义的水圈应当包括地球各圈层中以不同状态存在且相互转化的所有的水,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第二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构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过程即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作业1-1:自然界的水循环可分为 和 两类.,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总水量13.86亿km3,其中每年平均仅0.00577亿km3参与水循环,按此速度全部水量循环一次,或者说全部水量更新一次,需要2400年。各种水体发生完全更新所需时间是
8、不同的。,极地冰盖、常年雪、地下冰 10000年世界大洋 2500年高山冰川 1600年地下水(深部)1400年湖泊 17年沼泽 5年土壤水 1年河水 16日大气水 8日生物水 几小时,水在自然界是以循环运动的方式存在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一、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水文循环的特点:循环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水文循环的能动力及循环方式:水文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作业1-2:水文循环:,昆明
9、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水文循环的过程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陆地上的大气降水,部分汇集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渗入地下的水,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中的土壤水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基本任务:弄清水循环演变规律,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水文循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小循环:海洋或大陆
10、内部的水分交换通过调节小循环的条件,加强小循环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改善局部性的干旱气候目前人力仍无法改变大循环条件,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地壳浅表部水分如此往复不已的循环转化,是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地壳浅部的水循环意义(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一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水作为资源可以不断的更新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二、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的塑性物质(软流圈)的大规模对流,驱动着地壳板块的不断位移在软流圈上升流
11、区,上地幔熔融物质进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时,地幔岩中的水分也随之上升与分异,转化为地球浅层圈的水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称为初生水,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Company Logo,自然界的水循环,地质循环与水文循环关系示意图(据阿勃拉莫夫),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据E.K.马尔欣宁利用千岛群岛火山研究成果,推算出全球所有岛弧由火山喷发作用、水热作用和喷气作用,每年溢出地表的初生水约为2亿吨在下降流区,含有大量水的地壳岩块俯冲沉入地幔,使地幔得到浅层圈水的补充,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自然界的地质循环还发生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
12、过程中这些地质作用过程中,不仅有分子态的水进入矿物成为矿物结合水或从矿物中脱出同时还常常伴随着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学习水循环的意义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在地球的浅层圈中,是分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第三节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一、气象因素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蒸发、降水,都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气象和气候因素对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昆明理
13、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1、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大气中水汽的垂向分布不均匀:大气圈最下部3.5千米范围内集中了其全部水量的70%,下部5千米范围内含全部水量的90%,再往高处水汽含量已十分稀少了。水汽在大气中分布不均匀。以体积百分比算: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平均为:赤道带2
14、.6%,北纬70度处0.2%,90度纬度带0.9%.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自地表面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层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对流层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是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赤道地区可达1718千米,中纬度带1012千米,极地地区为89千米。对流层受地面的热影响,其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对流层经常发生上升和下降气流,和大规模的水平对流。其物
15、理状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决定着气象要素的复杂变化,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2、大气的热源太阳的热辐射是地表和大气的最主要热源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能,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线,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故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仅占15%,其余部分42%通过散射和反射返回宇宙空间,43%到达地球表面。地表接受辐射热后,再向大气和宇宙空间辐射热量,主要是长波辐射,大部分为大气吸收而增温。空气与地面直接接触,由于热传导、对流而升温,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因此,地表是大气的二次热源地表热力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直接引起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如:气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学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