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d).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最新考纲,(2008广东地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2008广东地理)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高考试题扫描,(2008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
2、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高考试题扫描,高考试题扫描,(2009浙江文综)读图1-2-36,完成4、5题。,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北半球 B.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高考试题扫描,高考试题扫描,(10年江苏卷地理第1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
3、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1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高考试题扫描,(10年广东卷文综第2题)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自主过关,自主过关,(1)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季节移动,(
4、2)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2008广东地理)
5、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课堂练习,A,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3题。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C,D,课堂练习,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6、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D,课堂练习,(06江苏卷)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B,A,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2题。1.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2.下列有关全运会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
7、期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D.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课堂练习,B,C,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读图回答3、4题。,课堂练习,3.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30N40N盛行西南风D.20N30N盛行上升气流,C,4.下图中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与上题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课堂练习,C,1.图1-2-32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课堂练习,(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
8、别是_、_。(2)图甲中B处是_风带,与图乙中_处(a或b)的风向一致。,(3)图甲中C处是_气压带,D处是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5)N气压带的成因是_,E气压带的成因为_(动力或热力)原因。,课堂练习,【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由题意知此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A为赤道,C、E处纬度分别为30N、60N。第(2)题,B处为东北信风带;图乙中风向右偏,说明为北半球,则a处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
9、,C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西风带,二者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图乙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b处位于亚洲东部地区,夏季盛行夏季风,高温多雨。第(5)题,N气压带是因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E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为动力原因。,课堂练习,答案:(1)C E(2)东北信 a(3)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4)B(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课堂练习,1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课堂练习,(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
10、称:A,B,C,D。(2)a、b两地的风向:a,b。(3)A处的降水以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雨为主。(4)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原因是。,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3)对流锋面(4)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6)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1月或7月),此季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课堂练习,(5)气温低,蒸发
11、弱(6)1月B亚洲高压寒冷干燥寒潮,自主过关,自主过关,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大气活动中心对比表,(2008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课堂练习,C,A,D,2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课堂练习,(1)此图为(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形成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答案:(1)1(2)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副极地低压带,(3
1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风,D处盛行风。(4)夏季,D处盛行风,形成原因是,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_。,课堂练习,答案:(3)西北东北(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亚洲季风的简单图式,(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3.亚洲季风,季风环流1月,季风环流7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对比表,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对比表,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
13、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中国东部地区的雨带随着月份的变化作周期性移动,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5月份,东南沿海(15北纬-20北纬),6月份,长江流域,(梅雨)(20北纬),7、8月份,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25北纬-30北纬),9月份,雨带南移,9月底,撤出我国东南沿海,南方雨季开始早
14、,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锋面雨带的推移:,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1)若夏季副高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2)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弱与旱涝,副高势力强,北涝南旱,位置偏北,副高势力弱,南涝北旱,位置偏南,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旱涝,3.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
15、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课堂练习,(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课堂练习,BD,(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课堂练习,BC,自主过关,自主过关,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判读,重点、难点突破,1.气候类型分布,2.气候的成因,(1)太阳辐射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
16、寒带、寒带(极地)根本因子(2)大气环流: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3)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4)人类活动既可直接影响气候也可间接影响气候。,气候类型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1形成(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风带的
17、性质,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学法指导,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表,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泰山与济南气温的比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地峡东部热带草原气候非洲赤道东部热带沙漠气候索马里半岛沿海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
18、亚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3.气候分布的特殊地区,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十地形十沿岸,信风 迎风坡 暖流,带地区,又能受到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 西风,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虽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地带,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D.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背风,南部有赤道穿过,全年高温;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线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压 和风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