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氢谱(NMR).ppt
《核磁共振氢谱(NM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氢谱(NMR).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NMR 吴 莉 2016.11.30,主要参考书,赵藻潘,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陈复生等,精密分析仪器及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主要内容,1.概述2.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的基本原理3.化学位移与核磁共振谱4.核磁共振波谱法(NMR)仪器构成5.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应用,1.概述,核磁共振波谱法(属于吸收光谱)将有磁矩的核放入磁场后,用适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能量,发生原子核能级的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谱 有机化合物中,经常研究的是1H和
2、13C核的共振吸收谱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无损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化学、物理、生物、药学、医学、农业、环境、矿业脑科学、量子计算机、纳米材料、C60、软物质、超导材料,分子结构研究、物质的分子组成及相互作用、分子水平上的其它研究,核磁共振的信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谱解析、谱峰指认,化学位移偶合裂分谱峰强度弛豫时间NOE作用,1H、13C一维谱同核二维谱异核二维三维谱,原子与原子的连接,原子之间的空间取向,化学结构的动态平衡,应用范围,NMR Spectrometer Producers,Virian(U.S.A.),Bruker(Europe),Joel(Japan),NMR Spectro
3、meters in Sichuan Uni.,NMR简介,NMR是研究处于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的吸收,它是对各种有机化合物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自旋能级分裂(能级极小:在1.41T磁场中,磁能级差约为2510-3 J),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109-1010nm,4-900MHz)时,将发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NMR现象。,NMR简介,核磁共振过程 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收能级跃迁NMR 用途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H NMR氢原子的位置、环境以及官能团
4、和C骨架上的H原子相对数目)与UV-Vis和红外光谱法类似,NMR也属于吸收光谱,只是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自旋能级对射频辐射的吸收。NMR远没有IR、UV灵敏,NMR发展历史,1924年:Pauli 预言了NMR的基本理论,即:有些核同时具有自旋和磁量子数,这些核在磁场中会发生分裂1946年:Harvard 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并证实NMR现象,并于1952年分享了Nobel奖;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年制作了第一台高分辨NMR仪器;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响与物质
5、分子结构有关。1970年:Fourier(pilsed)-NMR 开始市场化(早期多使用的是连续波NMR 仪器)。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和灵敏度,2.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的基本原理,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核磁矩的大小取决于核的自旋角动量(p):自旋角动量:,I:自旋量子数;h:普朗克常数;1,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表征:实验证明 I 与原子的质量数,及原子序数有关。,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偶数 偶数 0偶数 奇数 1,2,3.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3/2;5/2.,原子的核磁矩在外磁场空间的量子化,根据量子力
6、学的原理,原子核磁矩的大小取决于核的自旋角动量(p):,核磁共振的产生,Nuclear Spin,讨论:,(1)I=0 的原子核 O(16);C(12);S(32)等,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2)I=1 或 I 0的原子核 I=1:2H,14N I=3/2: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3)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
7、,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具有自旋角动量(p)的核在自旋时会产生核磁矩():,=P,右手定则,为磁旋比,不同的核有不同的磁旋比。,当将自旋核置于外加磁场H0中时,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由于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磁矩相对于外加磁场有不同的取向,它们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是量子化的,可以用磁量子数(m)描述:,对于具有I、m的核量子化能级的能量为:,H0:外加磁场强度(G-高斯);:核磁子(5.04910-31J.G-1);:以为单位的核的磁矩.,m=I,I-1,I-2,.-I 2I+1个取向,对于具有I=1/2自旋核的核磁矩取向和能级 m=+1/2、-1/2,对于具有I=1自旋核的核磁矩取向和能级 m=1,0
8、,-1,对于任何自旋量子数为 I 的核,其相邻两个能级的能量差:,链接 拉莫尔进动(Larmor Precession),当将自旋核置于外加磁场H0中时,根据经典力学模型会产生拉莫尔进动:,拉莫尔进动频率0与角速度0的关系为;,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0=20=H0,-磁旋比H0-外磁场强度,0=H0/(2),链接核磁共振现象,E=H0(磁矩),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对于自旋量子数为 I 的核,其相邻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如果以射频照射处于外磁场H0中的核,且射频频率恰好满足下列关系式时:h=E=H0/I h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现象,共振条
9、件,(1)核有自旋(磁性核)(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H0/I h,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H0/I h对自旋量子数 I=的同一核来说,因磁矩为一定值,和h又为常数,所以发生共振时,照射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外磁场强度H0的大小。外磁场强度增加时,为使核发生共振,照射频率也应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例1;1H1 H=2.7927 H0=14092G=5.04910-31 JG-1 h=6.62610-34 JS,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对于自旋量子数为 I=的核,发生核磁共振时的射频频率,例2;13C6 C=0.7021 H0=14092G,=500 cm,=20 m,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H
10、0/I h对 I=的不同核而言,同时放入一固定磁场强度的磁场中则共振频率取决于核本身磁矩的大小,大的核发生共振所需的照射频率也大,反之则小。例如:1H核、19F核、13C 核磁矩分别为:2.79、2.63和 0.70,在磁场为104 G的磁场中,其共振时的频率分别为 42.6、40.1、10.7 MHZ,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H0/I h H0=I h/若固定照射频率,改变磁场强度,对不同的核来说,磁矩大的核,共振所需的磁场强度将小于磁矩小的核例如HF,HHHF,驰豫过程,饱和现象1H 核在磁场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处于高低能态的核数的比例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处于低能态的比高能态的核略多,根据波尔
11、兹曼分布定律:H=2.7927 H0=14092G K 波尔兹曼常数:核磁子(5.04910-31J.G-1)298K,E=2H0,n0 低能态核数 n*高能态核数 以合适射频照射处于磁场中的核,核吸收外界能量后,由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波尔兹曼分布被破坏当n0=n*时,就观察不到NMR信号,这种现象称为“饱和”。,驰豫过程,驰豫,驰豫现象是NMR得以保持的必要条件。由于受到核外电子云的屏蔽作用,无法通过碰撞释放能量。,驰豫现象: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形式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维持n0略大于n*,致使核磁共振信号存在,这种过程称为“驰豫”。,自旋-晶格驰豫(纵向驰豫):分子的各种运动形成许多不同频率
12、的磁场(晶格场);如果其中存在与核能级相同的磁场(晶格场),就可以进行能量转移的驰豫过程。自旋系统与周围环境发生能量交换,自旋体系恢复到平衡态。与其它核的偶极耦合、顺磁物质会影响到T1的大小。,驰豫过程,2)自旋-自旋驰豫(横向驰豫)同类核具有相同的核能级,高能态的核可以通过磁场释放能量给低能态的同类核;结果没有改变 n0/n*,但是通过自旋-自旋驰豫降低了激发态的寿命。,横向弛豫(自旋-自旋弛豫)反映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核磁矩在xy平面上的旋转圆频率散开。磁场的不均匀性对横向弛豫也有贡献。,类似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级反应,纵向弛豫、横向弛豫的快慢分别用1/T1,1/T2来描述。T1:纵向弛
13、豫时间。T2:横向弛豫时间。,3.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屏蔽效应与化学位移,屏蔽效应: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当满足共振条件时,产生单一的吸收峰;,在外磁场作用下,氢核外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屏蔽常数,与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越大,表明受到的屏蔽效应越大。,链接:屏蔽作用,H=(1-)H0,但这只是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上并不存在裸露的氢核。在有机化合物中,氢核不但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价电子影响,还受到相邻原子的影响。,由于核外电子云的屏蔽作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作
14、用的影响。,固定H0:大,v 小,固定v:大,H0大,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在有机化合物中,化学环境不同的氢核化学位移的变化,只有百万分之十左右,准确测定非常困难,但测定位移相对值比较容易。因此一般以适当的化合物(如TMS)为标准试样测定相对的频率变化值来表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化学位移的标准物质,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也没有绝对的标准。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Si(CH3)4(TMS)-内标物规定其位移常数 TMS=0,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1)1
15、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位移的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由于电子 屏蔽效应产生的化学位移只有百万分之十。,固定 v=60 MHZ H0:14092 0.142G 10-6,固定H0=14092 G v:60 MHZ 600 HZ 10-6,位移的表示方法,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小,屏蔽强,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大,屏蔽弱,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图左侧;,常见结构单元化学
16、位移范围,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一)电负性(诱导效应)(二)磁各向异性(三)共轭效应(四)氢键效应,(一)、电负性(诱导效应),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NMR吸收峰在低场、高化学位移处。,例1:碘乙烷,例2:甲醇,7.24 5.33 4.26 3.40 3.05 2.68 2.16 0.23 0,例3:CH3X的-CH,3Cl 2Cl F O Cl Br I H Si 4.0 3.5 3.1 2.8 2.5 2.1 1.8,CHCl3 CH2Cl2 CH3F CH3OH CH3Cl CH3Br CH3I CH4 Si(CH3)4,=1.62.0
17、,=3.03.5,4,低场,=3.5,=0.23,诱导效应,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CH3,=1.62.0,高场;-CH2I,=3.0 3.5,-O-H,-C-H,大 小低场 高场,(二)、磁各向异性效应,当考察多重键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时,用诱导效应不能解释它们的质子所出现的峰位,可以用这些化合物的磁各向异性加以解释,磁各向异性效应,=0.23,=5.28,=1.83.0,=7.3,小,大,H0低,大,小,H0高,小,大,H0低,(三)共轭效应,共轭作用与诱导效应一样,也会使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5.28,共扼效应,=3.
18、57,=3.99,=5.87,=5.50,=0.23,乙烯醚 p-共轭,乙烯酮-共轭,乙烯醚由于存在 p-共轭,H的电子云密度增加,造成H化学位移减小(=3.57,=3.99)乙烯酮由于存在-共轭,电负性强的氧原子把电子拉向自己一边,使H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造成H化学位移增大(=5.50,=5.87),(四)、氢键效应,正丁烯-2-醇 1%纯液体 1 5,当分子形成氢键时,氢键中质子的信号明显移向低磁场,化学位移值变大。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形成氢键时,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所致例如:正丁烯-2-醇,从1%增至为纯液体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子间会形成氢键,羟基的化学位移从=1增至=5,变化了4ppm
19、,各种环境中质子的化学位移,/ppm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ppm 4 3 2 1 0,/ppm 4 3 2 1 0,(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现象,为什么每类氢核不总表现为单峰、有时出现多重峰?,CH3CH2I,1、自旋-自旋偶合与裂分,简单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原因:相邻两个氢核核磁距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甲基3个H 化学等价、磁等价,在外加磁场下核磁距有8个取向;对H的影响:顺磁场为+反磁场为-,几 率 1/8 3/8 3/8 1/8,面积比 1:3:3:1,偶合能量-3-+3,自旋耦合与自旋裂分,上述这种相邻核的自旋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称为自旋-
20、自旋耦合,由于自旋耦合引起的谱峰增多,这种现象叫做自旋-自旋裂分。这种核与核之间的耦合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不是通过自由空间产生的,2、自旋偶合与裂分规律,裂分数目 2nI+1 I=1/2:质子裂分数目 n+1 n 相邻碳原子上的磁等价质子的数目,2)裂分峰呈对称关系 距离相等、峰形相似,3)裂分峰的强度比:(a+b)n 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n=0 1 n=1 1:1n=2 1:2:1n=3 1:3:3:1n=4 1:4:6:4:1n=5 1:5:10:10:5:1n=6 1:6:15:20:15:6:1,裂分峰数目,例1:CH3OCH2CH3裂分峰数目:1 4 3强 度 比:1:3:3
21、:1 1:2:1,例2:CH3CH2CH3裂分峰数目:7 3强 度 比:1:6:15:20:15:6:1 1:2:1,峰裂分数:n+1 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系数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峰裂分数,.峰面积,峰面积与同类质子数成正比,仅能确定各类质子之间的相对比例。峰面积由谱图上的积分线给出。,化合物 C10H12O2,5,2,2,3,3、偶合常数(J),自旋偶合产生峰的分裂后,两峰间的间距称为偶合常数(J),反映了核之间的偶合作用的强弱。,与化学位移不同,偶合常数(J)与H0、v无关,受化学环境的(溶剂、温度、浓度变化)影响也很小。,偶合作用不是通过自由空间产生的,而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
22、的,偶合常数(J)的大小与传递的键数有关-用 nJ 表示,n 表示传递的键数。,同碳偶合-2J 数值变化范围大,与分子结构有关;,根据传递的键数偶合可以分为:,3J=68 HZ,2J=42 HZ,邻碳偶合-3J=016HZ,广泛应用与立体化学研究,是NMR的主要研究对象。,3J=612 HZ,3J=410HZ,2J=2.3HZ,远程偶合:nJ,n 大于3,此时nJ小于1 HZ,一般不考虑。,根据耦合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相互耦合的氢核的键的连接关系,并帮助推断化合物的结构和构象,同碳偶合、邻碳偶合:2J、3J 称为近程偶合,是NMR的主要研究对象。,nJ 邻:610HZ 间:13 HZ 对: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磁共振 NMR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