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传感器c第三章电荷耦合器件.ppt
《新型传感器c第三章电荷耦合器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传感器c第三章电荷耦合器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彩图片欣赏(1),精彩图片欣赏(2),精彩图片欣赏(3),精彩图片欣赏(4),精彩图片欣赏(5),精彩图片欣赏(6),精彩图片欣赏(7),精彩图片欣赏(8),是谁将美丽留驻,?,第一节 CCD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CCD工作原理 第三节 CCD器件 第四节 CCD的应用,第3章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 MOS电容器阵列组成的移位寄存器,在MOS电容器阵列加上输入、输出端,便构成了CCD。,第一节 CCD的物理基础,可以实现光电转换、信号储存、转移(传输)、输出、处理以
2、及电子快门等一系列功能。,金属,SiO2,p-Si,VG,1200-1500A,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般特性: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分辨率高:线阵7000Pixel、分辨能力7m,面阵40964096,整机分辨能力1000线以上。,兼容性:任选模拟、数字输出形式,与同步信号、I/O接口及微机兼容,组成高性能系统。,分类:线阵和面阵器件。,光电特性: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灵敏度0.01Lx,动态范围106:1,信噪比6070dB。,一、稳态情况MOS结构的物理性质,VG 0,1、VG0。金属电极上加负电压,2、半导体表面的表面势VS 0,,3、排斥电子、吸引空穴,4、近表面
3、处的空穴浓度增大。,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VG 0。,MOS状态的定性分析(一),半导体表面内排斥空穴、吸引电子,形成负耗尽区。,耗尽区称为电子“势阱”。,势阱深度就是指耗尽层的厚度。,耗尽状态,在 n型p型之间仍是耗尽层。,MOS状态的定性分析(二),弱反型,VG Vth,,强电场将p中少子吸引到半导体表面。,电子在p型硅表面形成n型薄层,即弱反型状态。,MOS达到稳定状态。,MOS状态的定性分析(三),强反型,VG Vth 继续增大。,界面下电子浓度等于衬底受主浓度(多子浓度),即强反型状态。,耗尽层的宽度保持其最大值不变。,MOS状态的定性分析(四),强反型,VG Vth,继续增大,反型层
4、内的电子数量增加,达到最大值。,反型层状态的定量分析,表面:MOS结构的衬底与氧化物之间的交界面;,出现“强反型”的条件是表面势VS为:,式中:NA 为p-Si掺杂浓度;ni=(n0p0)1/2;n0、p0体内热平衡时的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VG,VS,表面势:,表面的电动势,vox,理论上,VGVth就使 MOS结构形成强反型状态,实际中,还应考虑到所谓“平带电压”的存在。,从电路看,表面势VS为,-表面出现反型状态时对应的外加栅压VG,以Vth表示.,Vth=VS+Vox,其中:,VS=VG-Vox,阈值电压:,二、非稳态情况MOS结构的物理性质,动态过程:施加栅压的瞬间,半导体表面的空穴
5、被排斥而形成耗尽区。反型层中电子来源主要是耗尽区内热激发的电子空穴对的电子。,从非平衡态的建立开始到达热平衡状态(即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存贮时间T。,0:耗尽区少子寿命;ni:本征载流子浓度;NA:受主浓度,达热平衡之前,MOS结构中是空的电子势阱。从表面一直到体内较深处(称深耗尽)。,如果用信号电子QS注入势阱,势阱变浅;当表面势VS下降至两倍费 米电势时,势阱“充满”,不再能吸纳信号电子。,非稳态时,VS大,势阱深。势阱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近似为:,QS=CoxVGAd,第二节 CCD的工作原理,1、采用单层单电极,势阱对称。时钟脉冲控制电荷传输方向,防止电荷倒流。,一、CCD的电极结构
6、,若干电极为一组构成一“位”。每位有有独立的驱动时序,称作“相”。电极结构分为二相、三相、四相三类。,2、为使电荷传输,采用交叠电极结构.,三相电极结构:,2、这种二相电极结构减少时钟脉冲相数,电路相对简单。,二相电极结构:,氧化层厚度大或掺杂浓度高的地方势阱浅,氧化层厚度薄或掺杂浓度低的地方势阱深。,1、施加电压后,形成不对称的势阱,,二、CCD的电荷转移,1、三相CCD的电荷转移,2、二相CCD的电荷转移,3、CCD的电荷输出,(1)电流输出方式:,4、输出线性与输出二极管结电容大小有关,输出信噪比取决于体外放大器。,3、电荷转移到输出扩散结本质上是无噪声的。,2、电荷包进入3下后 3从高
7、变低,VOG升高(同时提升了二极管的反向偏压),形成反向电流,通过负载电阻流入体外放大器。,1、构成:输出栅OG、输出反向二极管、片外放大器。,VB,LPF,C,式中,gm为T1栅极与源极之间的跨导。,(2)电压输出方式:,在体外集成复位管T1和放大管T2。,1、在3下的势阱形成之前,加 r,把浮置扩散区上一周期的剩余电荷通过T2的沟道抽走。,式中,CFD为浮置扩散节点上的总电容。,所有的单元做在同一衬底上,抗噪声性能比电流输出好。,vout,r,Vcc,浮置扩散放大器:,原理:,2、当信号电荷到来时,T1截止,信号电荷控制T2的栅极电位:,Vout=Qs/CFD,3、在输出端获得的放大了的信
8、号电压为,4、CCD的特性参数,没有被转移Q(=Q1-Q0)与原有Q0之比值,称作转移损失率。,电荷转移效率及电荷转移损失率,1)、定义:,当前电极下Q1与上一电极Q0的比值,称作转移效率。,4、CCD的特性参数,2)、计算式:,如果总转移效率太低,CCD器件就失去实用价值。因为,如果一定,那么器件的位数就受到限制。,如果转移 n个电极后,所剩下的信号电荷量为Qn,那么,总转移效率为:,Qn/Q0=n=()n e-n,结论:,2、计算式:,N/f L(or)f L N/(相数 N=2、3、4),工作频率,f太高,会降低总转移效率,同样降低了信噪比。,CCD器件的工作频率应选择在fL 和fh 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传感器 第三 电荷耦合器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8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