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的演进与发展.ppt
《教育社会学的演进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的演进与发展.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 演进与 发展,钟晨音,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物,一、社会学之父:孔德(Auguste Comte)1、生平 2、孔德社会学知识形成的两个阶段 3、孔德的重要理念:(1)实证主义(2)社会有机体论,二、社会学的三位圣者:马克思(Karl Mars,1818-1883)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一)马克思,1、提倡历史唯物论2、主张阶级斗争论3、经济是社会的下层结构4、经济体系应对社会阶级结构不平等负责5、疏离感是经济剥削的结果,(二)涂尔干,1、采用功能主义的观点看社会2、提供解说社会现象
2、的科学方法3、主张社会大于个人的总和4、强调教育对共识形成的重要,(三)韦伯 1、强调“理解”的原则 2、重视专业的权威 3、提出科层制与正式组织的特性 公私分明 层级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分工,(三)教育社会学的前驱人物 1、华德(Lester F.Ward,1841-1913)1883年出版了动态社会学 2、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 在欧美的发展与演进,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1、概况的描述:史密斯(W.R.Smith)-教育社会学概论华勒(W.Waller)-教学社会学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3、1、概况的描述:2、代表人物:帕深斯(Parsons,1902-1979)墨顿(Merton,1910-)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2、代表人物:杨格(F.M.D.Young)-知识与控制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主要贡献,第三节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一、创建期(1922-1949)1、社会学的引进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1903年,严复译述的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中国。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1908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学系2
4、、教育社会学的引进1922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二、停滞期(1949-1979)三、重建期(1979-)1、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2、198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3、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 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4、1989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5、1989年4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 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课后阅读文献:,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杨昌勇: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
5、3年第1期。杨昌勇: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吴康宁: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上、下),可在网络课程的文件夹中的“课后阅读”中下载。,课后小作业,杨昌勇在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中提到:“中国大陆教育学三十年的停滞沉沦,其原因除了外部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教育社会学的对立冲突及其人们对冲突的错误认识”,请您在阅读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思考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科的建设和学术的发展应该有其延续性,当中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落后于世界教
6、育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时,作为一个研究教育的学子,你认为应如何科学的评价这段历史?展望未来,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中,您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字数请限制在1000字以内),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典范与派别,典范的含义教育社会学典范的变迁教育社会学各派典范的比较,第一节 典范概述,何为典范(paradigm),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典范变迁,一、结构典范(一)内涵(二)结构典范的两大派别 1、和谐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涂尔干(2)帕深思(Parsons)(3)墨顿(Merton),2、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1)马克思(2)达而道夫(Raff Daherndorf)(3)寇舍(Le
7、wis Coser),二、诠释典范,(一)诠释典范的内涵(二)诠释典范的流派 1、符号互动论:杜威(John Dewey),汤玛斯(Thomas),米德(Mead),布兰姆(Blumer)2、现象学 胡塞尔(Hssel),舒茨(Schutz)3、民俗方法论 葛分可(Garfinkel),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典范的比较,一、结构典范与诠释典范的比较1、基本假设2、主要概念3、研究现象的范围4、独特的理论5、所要处理的问题6、论证的方法7、隐含的价值,二、和谐理论与冲突理论的比较 1、基本假设 2、主要概念 3、研究现象的范围 4、独特的理论 5、所要处理的问题 6、论证的方法 7、隐含的价值,第四
8、章 学习社会的 社会学分析,一、学习社会理念的源起与发展(一)学习社会理念的提出(60-70年代)1、哈钦斯(RMHutchins)一九六八年出版:The Learning Society 一书,为探讨此一领域的经典之作。2、一九七二年五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Learning,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Today and Tomorrow的报告书,即俗称的法尔报告书(Faure Report)。,3、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
9、委员会(The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1973):Toward a Learning society4、一九八三年美国卓越教育委员会: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 Reform,(二)学习社会理念的发展(90年代-)1、欧盟(European Union)于一九九五年所提出的:Teaching and Learning: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1)鼓励获得新知(2)促进学校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3)促进社会的统合,照顾不利族群(4)精熟三种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社会学 演进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