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ppt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一、智力及其结构(智力的理论),因素论,形态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一)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二因素论。,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瑟斯顿(Thurstone)提出群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知觉速度(P)
2、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二)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神经系统的成熟晶体智力:社会文化经验,(三)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H.Gardner,1983)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 数学逻辑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 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后来增加:自然智力,(四)三元智力理论,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
3、解决的能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代表人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入乡随俗环境选择,提取信息自动化,二、智力的测量三、智力培养的原则(一)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二)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三)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四)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创造力概述(一)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第十一 智力 创造力 培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