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ppt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身体发展与教育,一、遗传和胎期环境的影响 二、婴儿的身体发展与教育1、婴儿感觉的发展(1)视觉和听觉(2)味觉和嗅觉2、婴儿动作的发展三、儿童青少年身体发展与教育1、儿童身体发展速度的比较2、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发展模式四、青春期提早所引起的教育问题1、身心失衡导致青少年情绪困扰2、在两难困境下性教育推行的步履维艰,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在此,发展是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胎期环境的影响 1、出生前的环境影响(1)母亲的营养: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影响胎儿的发育:A、直接影响胎儿的营
2、养构成(如缺碘);B、影响胎儿发育的基本生理指标(如营养不良)。(2)母亲的服药:A药物成分直接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对胎儿产生效应;B药物在母体、胎盘或胎儿体内形成药物代谢物,影响胎儿的发育;C药物引起母亲生理上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子宫环境,因此影响胎儿的发育。(3)尼古丁和酒精(4)母亲的疾病(5)母亲的情绪状态 2、生产过程的影响,遗传的影响力 首先,遗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产生影响作用。其次,遗传特征对儿童后来的发展有着“有利的”、“不利的”和“一般正常的”影响这三种情况。从教育角度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是遗传,遗传直接影响儿童个体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
3、由于心理或行为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体质因素,所以遗传间接地成为儿童许多方面的心理发展或行为发展的基础。第二,说遗传是发展的基础,这包含着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的涵义。个体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达到遗传提供的发展范围的尽头,因此我们才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三,儿童通过遗传而继承到的特征,同这些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3022,身体各部位发展速度比较,身高发展模式,体重发展模式,青春期生长陡增现象,青春期提前,第二节 学生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斯基的发现观,第二节 学生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1、图式;2
4、、同化;3、顺应;4、平衡(二)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 2岁)2、前运算阶段(约27岁)3、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 2岁),分为6个小阶段:第1小阶段特征:反射活动,年龄从出生到1个月即新生儿期。新生婴儿只有遗传的一些诸如吸吮、眼动和抓握等简单反射活动。这些反射经过反复练习。才变得较有适应性。婴儿在这一阶段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 2岁),第2小阶段特征为最初的习惯,年龄从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出现初级
5、循环反应,学会抬手到嘴边,但还不能摆弄外物。第3小阶段特征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年龄从410个月。此时,婴儿出现涉及外界物体的二级循环反应,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所看到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会找遮盖物后面的东西。,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 2岁),第 4小阶段的特征为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年龄从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有意地运用已有行为模式去达到一定目的,出现比较完备的实际智力即通过动作解决问题的智力,会伸手去取用布盖着的物体。婴儿有了明确的客体永久性观念,会寻找消失了的东西。,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
6、约 2岁),第5小阶段特征为发现新手段,年龄从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例如,依次从不同高度抛丢玩具,看落在什么地方。出现追求目标的动作,这是感觉运动智力发展的顶点。第6小阶段的特征为心理组合,年龄从18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由感觉运动向心理意象活动过渡,产生了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意象,开始有象征行为。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前运算阶段(约27岁),又称前逻辑阶段。在这一阶段,动作虽然内化了,但尚未形成从事逻辑思维所需要的心理结构,还不能进行运算,因而它是具体运算的准备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
7、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2、前运算阶段(约27岁),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由于表象的形成和言语的发展,幼儿能运用心理符号,语词或物体代替或表示不在眼前的东西。例如喜欢象征性游戏,椅子成了汽车,小床成了游艇。随着这一功能的出现,幼儿开始进行延迟模仿(原型消失后的模仿)。幼儿能运用语言,并形成心理意象,能使用符号在头脑中再现外部世界。这时期的语词和符号尚不能离开所代表的东西。幼儿还没有形成概念,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2、前运算阶段(约27岁),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根据所见事物的表面特点考虑事物间的关系,
8、既无归纳推理也无演绎推理,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皮亚杰称这种前逻辑思维为传导推理。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幼儿用自己的观点看一切事物,不知有别人的观点。(见自我中心主义)而且幼儿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思维缺乏可逆性,还没有守恒概念。(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1)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2)已有可逆性,但可逆性的两种形式即逆向性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3)发展了去中心化;(4)有了守恒概念,4、形式运
9、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能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假说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三)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发展4、平衡化(四)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2、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3、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二、维果斯基的发现观,(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观(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四)内化学说(五)对教育的影响1、提出支架
10、式教学2、提出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对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在情景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作用。,第三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一)埃里克森心理发展把人的心理发展分8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信任对怀疑2、儿童期(1.53岁):自主对羞怯3、学龄初期(3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7、成年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 8、完美无憾对悲观失望,(二)个性和社会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统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11、1)绝不应该把中学生当“孩子”看待;(2)绝不应在其他同伴和其他的有关人面前轻视青少年;(3)给以明确的知识,让其独立完成任务;(4)注意同伴间的影响。,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1、自我意识:(鼻子上的红点)(1)概念: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即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主体的我;客体的我(2)结构:知(自我认识);情(自我体验);意(自我调节),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a、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其主要内容;c、自我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第二 学生 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