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ppt
《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第2章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清华大学,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1 基本环节数学模型2.2数学模型的线性化2.3拉氏变换及反变换2.4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5系统函数方块图及其简化2.6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2.7受控机械对象数学模型2.8绘制实际机电系统的函数方块图2.9状态空间方程,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综合,是机电控制工程的基本方法。如果将物理系统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就得到了组成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经典控制理论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而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
2、以状态空间方程为基础。而以物理定律及实验规律为依据的微分方程又是最基本的数学模型,是列写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的基础。,本章要熟悉下列内容:1、建立基本环节(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和电路网络)的数学模型及模型的线性化2、重要的分析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3、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传递函数4、控制系统的图形表示:方块图及信号流图5、受控机械对象的数学模型6、绘制实际机电系统的函数方块图7、现代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状态空间模型,2.1 基本环节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规律、特性和输入输出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方程式。系统的数学模型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反映系统处于平衡点(稳
3、态)时,系统状态有关属性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只考虑同一时刻实际系统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不管各变量随时间的演化,输出信号与过去的工作状态(历史)无关。因此静态模型都是代数式,数学表达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动态系统瞬态与过渡态特性的模型。也可定义为描述实际系统各物理量随时间演化的数学表达式。动态系统的输出信号不仅取决于同时刻的激励信号,而且与它过去的工作状态有关。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常用作动态数学模型。对于给定的动态系统,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工程上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对于线性系统,它们之间是等价的。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
4、型是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机电控制系统的受控对象是机械系统。在机械系统中,有些构件具有较大的惯性和刚度,有些构件则惯性较小、柔度较大。在集中参数法中,我们将前一类构件的弹性忽略将其视为质量块,而把后一类构件的惯性忽略而视为无质量的弹簧。这样受控对象的机械系统可抽象为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见光盘课件(第二章第一节),有源电路网络,2.2 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线性模型:满足叠加性与齐次性,用来描述线性系统。叠加性指当几个激励信号同时作用于系统时,总的输出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响应之和。齐次性指当输入信号乘以某常数时,响应也倍乘相同的常数。即若 为线性系
5、统,则 非线性模型:不满足叠加性或齐次性,用非线性方程表示。用来描述非线性系统。,线性化方法:一般可在系统工作平衡点附近,对非线性方程采用台劳级数展开进行线性化,略去高阶项,保留一阶项,就可得到近似的线性模型。由于反馈系统不允许出现大的偏差,因此,这种线性化方法对于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实际意义。,阀控液压缸例,线性化方法:假设变量相对于某一工作状态(平衡点)偏差很小。设系统的函数关系为简写为。如果系统的工作平衡点为,则方程可以在 点附近台劳展开 如果 很小,可以忽略其高阶项,因此上述方程可写成增量方程形式 其中,,2.3 拉氏变换及反变换,Laplace(拉普拉斯)变换是描述、分析连续、线性、时不
6、变系统的重要工具!2.3.1 拉氏变换定义 定义 拉氏变换可理解为广义单边傅立叶变换。傅氏变换建立了时域和频域间的联系,而拉氏变换建立了时域和复频域间的联系。见光盘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简单函数的拉氏变换,正弦函数sint1(t)和余弦函数cost1(t)的拉氏变换,的拉氏变换 证:,周期函数的象函数 设函数x(t)是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即x(t+T)=x(t),则证:,令 则,拉氏反变换公式为 简写为,在一般机电控制系统中,通常遇到如下形式的有理分式 其中,使分母为零的s值称为极点,使分子为零的s值称为零点。则有其中,,式中,是常值,为极点处的留数,可由下式求得 将式(2.19)拉氏反变换
7、,可利用拉氏变换表得,例 试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含共轭复数极点情况,式中,是常值,可由以下步骤求得将上式两边乘,两边同时令(或同时令),得(2.21)分别令式(2.21)两边实部、虚部对应相等,即可求得。可通过配方,化成正弦、余弦象函数的形式,然后求其反变换。,例 试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将该式两边同乘,并令,,即 解 得 又,故 则,含共轭复根的情况,也可用第一种情况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共轭复根相应两个分式的分子 和 是共轭复数,只要求出其中一个值,另一个即可得到。例 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则则,含多重极点的情况,式中,,可由下式求得,利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例 解方程
8、,其中,解:将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将 代入,并整理,得 所以,2.4 传递函数以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在拉氏变换的基础上,以系统本身的参数描述的线性定常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式,它表达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而与输入量或驱动函数无关。它可以是无量纲的,也可以是有量纲的,视系统的输入、输出量而定,它包含着联系输入量与输出量所需要的量纲。它不能表明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物理结构,许多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有着相同的传递函数,正如一些不同的物理现象可以用相同的微分方程描述一样。见光盘课件(第二章第三节),表2-2 等效弹性刚度说明,表2-2 复阻抗说明,比例环节(其中k为常数),比例环节(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工程 基础 控制系统 动态 数学模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