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观课评课.ppt
《思想品德课观课评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观课评课.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想品德学科基于实践的观课评课,对2012年浦东新区45名政治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调查表,一位政治教师观课后的评课摘录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完整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参要求,语言表达正确,没有原则性错误,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多媒体,媒体内容丰富,较好地完成了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实施观课评课活动意义和观课评课类型及要求,部分教师疏忽听课评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成长发展周期,部分教师疏忽听课评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1、实施观课评课活动是教师自身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迫切需要,一、实施观课评课活动意义,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教师的课堂教
2、学文化,丰富自身课堂教学文化,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智慧,有利于教师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提升观课评课活动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一、实施观课评课活动意义,通式性观课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对一节课的状态作出评价,包括教学活动与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师生的投入程度等,专业性观课含义:除上述一般特征外,还要关注该学科特征及专业性问题,1、观课评课两种类型:通式性观课和专业性观课,二、观课评课类型及要求,形式学习:以学习具体的东西为主。主要包括学习一般教学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常规元素,有意义学习: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为主要目
3、的,2、观课评课的两个层次,二、观课评课类型及要求,形式学习结构性元素:教学环节:情景、问题、活动、评价教学内容:事例、题目、教学形式教学辅助工具:实验方式、教学器具、多媒体课件教师基本功:板书、口才、情绪,有意义学习结构性元素:教学技术分析: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目标实施、知识构建过程教学质量分析:目标达成度、内容正确性、过程的合理性、结果有效性教学价值分析: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3、观课评课两个层次包含的结构性元素,二、观课评课类型及要求,形式学习指标标准:对自身教学有价值为标准,有意义学习指标标准:教学技术分析:以教师个体评判标准为基准教学质量分析:包括教学目标达成度情况、教学内容
4、准确性、恰当性,教学过程合理性,教学结果有效性教学价值分析:课程观:主要指教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教学观:主要指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质量观:主要指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学生投入有效程度等 学生观:平等对话、相互尊重,4、观课评课指标标准,二、观课评课类型及要求,第二单元 学科教学功能与观课评课重点,1、数、理、化、生等学科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包括技能及能力的培养,2、文史类学科兼顾工具性知识学习和人文性情感、价值观的培养,3、音、体、美类学科以技能训练为主,包括欣赏能力的培养,由于各学科教学功能定位不同,不同学科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一、学科教学功能,(1)以讨论方式进行评课,兼听
5、则明,从客观上为“百家争鸣”创造条件,(2)不用单一示范的眼光评判一节课,着重取人之长,勿以“段落”要求全文,(3)勿以一堂课来“一票”认定教师的水平。一堂课只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部分,这部分有可能是上节课的“继续”,也可能是下节课的“铺垫”。真正的一节好课。在于承上启下的过渡,而不需要形式上的完善和内容的面面俱到,1、评课,勿以“段落”要求全文,二、学科教学功能与观课评课重点,(1)数、理、化、生等学科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包括技能及能力的培养,(2)文史类学科兼顾工具性知识学习和人文性情感、价值观的培养,(3)音、体、美类学科以技能训练为主,包括欣赏能力的培养,2、由于各学科教学功能定位不
6、同,观课评课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二、学科教学功能与观课评课重点,第三单元 课堂观察点的基本要素分析,一、观察有效教学基本因素,二、判断优质课的主要特征,第四单元 观察课的整体状态与教学水平五种情况,“上对”,“上好”,“上全”,1、判断课的整体状态,一、课的整体状态及其基本要义,“上活”,“上实”,一、课的整体状态及其基本要义,(1)“上对”: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及过程性的错误。,一、课的整体状态及其基本要义,(2)“上好”:教师把握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或教学活动作适当变动,以更好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这里的“好”是一个相对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品德 课观课评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