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第1章-概述.ppt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第1章-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第1章-概述.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消防设备工程(消防灭火系统),1、概论,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的任务:有效地监测建筑火灾、控制火灾、快速扑灭火灾,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的研究内容:建筑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系统。,第1章 概论,1.1 建筑火灾,1.1.1 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燃烧条件火灾发生的原因:生活,生产,电气,可燃、易燃物自燃,自然及人为灾害。燃烧过程发生和发展的充分及必要条件: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提供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能量的源头)。对于有焰燃烧的发生还需要另一个必要条件
2、: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充分条件:有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温度,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第1章 概论,1.1.2 火灾发展的三阶段初起阶段:燃烧是局部的,火势不稳定,室内的平均温度不高,是控火、灭火的最好时机。发展阶段:火势猛烈、室内温度很高,控火原则是利用防火分隔限制燃烧范围,防止火灾向外蔓延。熄灭阶段:室内可燃物基本燃尽,但仍需防止火灾蔓延,注意建筑结构的倒塌,保障灭火人员的安全。,第1章 概论,初起阶段:(1)特点起火点处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温度极不平衡;燃烧进程大多比较缓慢,可能发展成火灾,也可能中途自行熄灭,发展不稳定;燃烧面积不大;持续时间的长短不确定。,第1章
3、 概论,(2)影响持续时间的因素火源的类型火源的温度、点火能量和传热的形式;起火点周围燃烧条件可燃物多,火势易蔓延、扩大;可燃物少,当可燃物被烧尽后,燃烧自行中断;通风条件当火源微小时,良好的通风会延缓火灾发展,减少通风有利于火灾初期的热量积累,缩短初期阶段的持续时间;当火源很大时,通风良好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化剂,缩短初期阶段的时间,反之若通风不利,燃烧就会缓慢,甚至自行熄灭。,第1章 概论,(3)燃烧的过程两种方式明火点燃: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流向起火点,遇明火点燃,或起火点的热烟夹带火星,飞到周围可燃物上,把已进入无焰燃烧阶段的可燃物点燃。气体混合物爆燃点火:火灾初起,在氧不足的情况下,燃
4、烧呈阴燃状态,室内可燃物处于无焰燃烧阶段,房间内积聚了数量较多、温度较高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混合物,一旦开门、开窗,大量新鲜空气引入,气体混合物便迅速自燃,从而点燃室内存在的一切可燃物,使火灾从初起迅速转变为火灾发展的第二阶段。,发展阶段:室内的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发展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起火的原因无关,主要取决于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可燃物数量和通风条件;火灾温度几乎呈直线上升并达到最高点;燃烧稳定,燃烧速度几乎不变。,第1章 概论,熄灭阶段:室内的可燃物数量减少,温度开始下降;温度下降的速度与火灾持续时间的关系:一般地说,持续时间长的,温度下降越慢。熄灭阶段开始时的温度为火灾的最高温度,
5、此时火势最猛,热辐射最强,对周围建筑物仍有很大的威胁。,第1章 概论,火灾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根据火灾温度曲线的拐点,即室内火灾温度变化的转折点的客观规律划分的。火灾发展的三阶段取决于室内燃烧的面积、可燃物的多少、火灾温度和燃烧速度等,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1.1.3 火灾蔓延方式及途径(1)蔓延方式火焰接触:火舌直接点燃可燃物;直接延烧:固体可燃物表面或易燃、可燃液体表面的一点起火,通过导热升温,使燃烧沿物体表面连续不断地向周围发展;热传导: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热分子的运动,将热传到另一端;对流:热的烟气与冷空气之间相互对流,使火灾蔓延;辐射:热源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发射到周围物体上,从而引
6、燃附近的可燃物。,第1章 概论,(2)蔓延途径外墙窗口及内墙门:a)热辐射烤灼对面建筑物;b)高温烟气窜到楼上窗口或邻近的房间,引燃其间的可燃物;c)火舌直接烧向上层或邻近的房间,引发火势蔓延楼板孔洞及楼梯间、各种井道:是热辐射、高温烟气及火舌蔓延的良好通道。空心结构、通风管道及闷顶:便于热气流流通,将火源及能量带到空心结构另一端,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及至被人发现,已无可挽回。,第1章 概论,合理的采取防火隔断措施,1.1.4 火灾烟气及其危害(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对生理的危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气中毒、缺氧、窒息。各种因素相互混合作用于人体。对视觉的危害:烟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对眼睛产生强
7、烈的刺激,使辨别通道的视觉能力下降。对心理的危害:浓烟会造成极为紧张的恐怖心理,使人们失去正常的行动能力和判断能力,导致无法疏散或采取异常行动。,第1章 概论,(2)对疏散的危害 烟雾弥漫给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行动速度慢,看不清方向,可能走回头路等。(3)对扑救的危害消防队员本身可能受到烟气的威胁,引发中毒、窒息等;弥漫的烟雾影响消防队员视线,难以有效地开展扑救和灭火行动;高温烟气本身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或因热对流、热辐射引燃其它可燃物,导致火场的扩大,加大扑救的难度。,第1章 概论,1.1.5 建筑火灾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我国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火灾。(1)
8、A类火灾:定义:指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毛等。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分类:a)热分解燃烧如木材、高分子化合物等,这类物质在火灾中被加热,发生热分解,释放出可燃的挥发性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其它物质。,第1章 概论,b)固体物质表面燃烧如木炭、焦炭等,这类物质在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扩散到固体的表面或内部孔隙中,使表面的炭直接进行燃烧,生成其它物质。c)升华式燃烧如萘:这类物质在火灾中被直接加热成蒸气,蒸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其它物质。评定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参数:熔点、自燃点、比表面积、氧化特征、密度、导热性等,第1章 概论,(2)B类火灾:定义: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
9、的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清,石腊等。液体及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分类:a)液体燃烧实际上是液体蒸气的燃烧液体在火灾中受热首先变成蒸气,蒸气与空气燃烧变成产物。轻质液体的蒸发是一个相变的过程,重质液体的蒸发还伴随着热分解的过程。b)熔化固体是熔融蒸发式燃烧可熔固体物质在火灾中首先被加热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则变成蒸气,蒸气再与空气燃烧变成产物。,第1章 概论,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参数:闪点: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周围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初次出现蓝色火焰闪光时的温度。根据闪点温度,对可燃液体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甲类液体:闪点28,如汽油、苯、甲醇、丙酮、乙醚、石蜡油等;
10、乙类液体:28闪点60,如煤油、松节油、丁醚、樟脑油等;丙类液体:闪点60,如柴油、润滑油、机油、菜油等。,第1章 概论,高度白酒:考虑到白酒中含有水份及其它实际问题,将其归于丙类火险物质。沸溢性油品:含有水分、粘度大、沸点在100 以上的重油、原油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会造成大面积火灾。,(3)C类火灾:定义: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可燃气体的燃烧分类:a)预混燃烧可燃气与空气预先混合好后的燃烧。由于混合均匀,燃烧充分,不产生碳粒子,燃烧速度快。失去控制的预混燃烧会产生爆炸。b)扩散燃烧可燃气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混合不均匀,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碳
11、粒子,火焰呈黄色,燃烧速度受混合快慢及混合比控制。,第1章 概论,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参数: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最低浓度(用体积百分数表示)称爆炸下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最高浓度(用体积百分数表示)称爆炸上限。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如氢气、乙炔、甲烷等;乙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如一氧化碳、氨气,某些城市煤气等。,第1章 概论,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属甲类火险物质,极少数才属乙类火险物质,(4)D类火灾:定义:指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钾,钠,镁,钛,铝镁合金和带电物质火灾。可燃金属 锂、钾、
12、钠、钛、铝、镁、锶等金属,当它们处于薄片状、颗粒状或熔融状态时很容易着火,故称它们为可燃金属。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之所以从A类火灾中分离出来,是因为这些金属燃烧时,燃烧热很大,为普通燃料的520倍,火焰温度高,有的甚至达3000以上,在高温下金属性质特别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氮、卤素及含卤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常用灭火剂失去作用,必须采用特殊的灭火剂灭火。,第1章 概论,建筑构件金属 作为建筑构件支撑的钢筋、铝合金框架虽然在火灾中不会燃烧,但受高温作用后其强度会降低很多。带电物体火灾 带电物体火灾,在扑救中不能采用导电体作灭火剂,如直流水柱。,第1章 概论,1.2 高低层建筑和火灾救助原则
13、,1.2.1 高、低层建筑的划分及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1)高、低层建筑的划分高低层建筑的划分主要取决于扑救火灾时的消防设备的登高工作高度和消防车的供水高度。国产CQ23型曲臂登高消防车的最大工作高度为23m,我国城市消防多数配备的解放牌消防车,在最不利情况下,直接扑救火灾的最大高度约为24m.,第1章 概论,第1章 概论,我国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非单层公共建筑属于高层建筑。,以上规定是考虑到我国消防车的扑救能力和参照其它国家对高层建筑的定义而确定的,高层建筑定义的起始高度线不是固定不变的。,世界部分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起始高度标准
14、,(2)建筑物分类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工业建筑分为:一般工业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商业、邮电、医疗、宾馆、娱乐、影剧院、体育馆等 居住建筑包括:一般住宅,公寓式住宅,别墅等高层民用建筑根据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两大类。不同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不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建筑有不同防火要求。就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而言,它们发生火灾的特点就很不相同,因此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灭火的指导方针就很不一样。,第1章 概论,高层民
15、用建筑分类,1)高级旅馆系指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可燃装修多,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2)高级住宅系指建筑标准高,可燃装修多,设有空气调节系统或设备的住宅;3)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楼、档案楼系指性质重要、建筑标准高,设备、图书、资料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楼、档案楼。,第1章 概论,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采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对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等于或低于24米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和高层的工业建筑的防火设计,采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如果建筑高度超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消防设备 工程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