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无约束优化方法.ppt
《常用的无约束优化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无约束优化方法.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常用的无约束优化 方法,王桂从,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求上述问题最优解(x*,F*)的方法称为无约束优化方法,无约束优化方法理论研究开展的比较早,构成的优化方法已很多,也比较成熟。使用无约束优化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求无约束优化设计问题的最优解,而且通过对无约束优化方法的研究给约束优化方法建立明确的概念及提供良好的基础,某些优化设计方法就是先把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后,再直接用无约束优化方法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解析法(间接法):用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进行求解的算法,直接搜索法(直接法):只利用函数值求最优解的解法,解析法的收敛速率较高,直接法的可靠性较高。,无约束优
2、化方法的基本过程,从选定的某初始点x(k)出发,沿着以一定规律产生的搜索方向S(k),取适当的步长a(k),逐次搜寻函数值下降的新迭代点x(k+1),使之逐步逼近最优点x*。初始点x(k)、搜索方向S(k)、迭代步长a(k)称为优化方法算法的三要素。其中以搜索方向S(k)更为突出和重要,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算法的成败、收敛速率的快慢等所以,一个算法的搜索方向成为该优化方法的基本标志,分析、确定搜索方向S(k)是研究优化方法的最根本的任务之一,4.1 坐标轮换法,坐标轮换法由Desopo于1959年提出;坐标轮换法是每次搜索只允许一个变量变化,其余变量保持不变,即沿坐标方向轮流进行搜索的寻优方法
3、;坐标轮换法把多变量的优化问题轮流地转化成了单变量的优化问题。属于直接搜索法。即只需要目标函数的数值信息而不需要目标函数的导数;,4.1 坐标轮换法-基本原理,既可以用于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又可以经过适当的处理用于约束优化问题;基本特征:将迭代方向 S 取为一系列按序号排列的坐标轴方向,通常都用单位矢量 ei 作为迭代的方向矢量。对于n 维优化问题,当 n 个坐标轴方向依次取过一次后,称为完成了一轮迭代。基本原理:将一个 n 维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沿坐标轴方向的一维搜索问题来求解。在每一次迭代中,只改变 n 个变量中的一个,其余变量固定不动,因此常称为单变量法或变量交错法或降维法,
4、4.1 坐标轮换法-迭代步长的确定,在沿坐标轴方向的搜索中,利用一维优化方法来确定沿该方向上具有最小目标函数值的步长,即:,先选择一个不大的初始步长 a0,在每次一维搜索中都是先沿正向从 a 到 a0,开始做试探计算函数值,若函数值下降,则以倍增的速度加大步长,步长序列为a0,2a0,4a0 直到函数值保持下降的最后一个步长为止。,(1)最优步长,(2)加速步长,在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中采用最优步长方法是方便的。,4.1 坐标轮换法-迭代过程,第一轮迭代:,(2)以 x1(1)为新起点,沿第二坐标轴的方向e2=0 1T作一维搜索,确定步长2(1),得第一轮的第二个迭代点:x2(1)=x1(1)+
5、1(1)e2,(1)任取一初始点x(0)作为初始点x0(1),先沿第一坐标轴的方向e1=1 0T 作一维搜索,用一维优化方法确定最优步长1(1),得第一轮的第一个迭代点:x1(1)=x0(1)+1(1)e1,4.1 坐标轮换法-迭代过程,x0(2)x2(1)x1(2)=x0(2)+1(2)e1x2(2)=x1(2)+2(2)e2,第二轮迭代:,依次类推,可进行第三轮、第四轮迭代,注意:右上角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轮数,右下角数字表示该轮中的第几个迭代点号,4.1 坐标轮换法-终止准则,采用点距准则,注意:若采用点距准则或函数值准则,其中采用的点应该是一轮迭代的始点和终点,而不是某搜索方向的前后迭代点
6、。,4.1 坐标轮换法-计算步骤,任选初始点,作为第一轮的起点,置n个坐标轴方向矢量为单位坐标矢量:,按照下面迭代公式进行迭代计算,k为迭代轮数的序号,取 k=1,2,;i为该轮中一维搜索的序号,取 i=1,2,n步长一般通过一维优化方法求出其最优步长,按下式判断是否终止迭代,如满足,迭代终止,并输出最优解,最优解,否则,令kk+1返回步骤(2),例题4.1,例题4.1 用坐标轮换法求目标函数 的无约束最优解。给定初始点 x(0)=0,0T,精度要求=0.1,解:做第一轮迭代计算,沿e1方向进行一维搜索,式中,为第一轮的起始点,取,按最优步长原则确定最优步长1,即极小化,暂且用微分学求导解出,
7、令其一阶导数为零,以 为新起点,沿 e2 方向一维搜索,以最优步长原则确定2,即为极小化,对于第一轮按终止条件检验,继续进行第2轮迭代计算。,计算5轮后,有,故近似优化解为,坐标轮换法的流程图,-,-,+,+,小结,坐标轮换法程序简单,易于掌握。但是计算效率比较低,尤其是当优化问题的维数较高时更为严重。一般把此种方法应用于维数小于10的低维优化问题。优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函数的形态,4.2 鲍威尔(Powell)法,鲍威尔法是直接搜索法中一个十分有效的算法。该算法是沿着逐步产生的共轭方向进行搜索的,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共轭方向法。其收敛速度较快,一般认为对于维数 n 20 的目标函数是成功
8、的。1964年,鲍威尔提出该种算法,其基本思想是直接利用迭代点的目标函数值来构造共轭方向,然后从任一初始点开始,逐次沿共轭方向做一维搜索。,4.2.1 鲍威尔基本算法,4.2.1 鲍威尔基本算法,三维二次目标函数的鲍威尔基本算法的搜索过程,三维二次目标函数的鲍威尔算法搜索过程,基本方向组:任选初始点x0(1),按照单位坐标矢量系依次沿e1,e2,e3作一维搜索,得各自方向上的极小点:x1(1),x2(1),x3(1)。然后将始末两点相连作为新生方向:S1=x3(1)-x0(1),再沿此方向作一维搜索,得到该方向上的一维极小点 x(1),并作为下一环的初始点。,第一环迭代:,基本方向组:e2,e
9、3,S1 将上环的第一个方向淘汰,上环的新生方向补入本环的最后。依次沿这些方向做一维搜索后产生一个新方向:S2=x3(2)-x0(2),再沿此方向一维搜索得第三环的迭代终点 x(2),并作为下一轮迭代的始点。这样就形成了算法的循环。,第二环迭代:,第三环迭代:,基本方向组:e3,S1,S2,新生方向为S3=x3(3)-x0(2),三维二次目标函数的鲍威尔算法搜索过程,共轭方向:,依次产生的新生方向:S1,S2,S3 是一组共轭矢量。三维优化问题从本质上看,就是从初始点x0(1)开始依次沿着共轭方向S1,S2,S3 进行了一维搜索,经由点x(1)、x(2)到达x(3)。而每环中沿基本搜索方向组的
10、一维搜索和各环方向组内方向的依次变更只是为了逐次产生新方向,并使新生方向成为共轭方向组,如目标函数是三维二次正定函数,则顺次经过三个共轭方向S1,S2,S3 的一维搜索,由共轭矢量的性质可断定x(3)就是该函数的理论最优点;,注意:,如目标函数是非二次函数,则迭代需继续。一般是重复上述做法,即重置基本搜索方向组e1,e2,e3循环下去。每三环组成一轮,每一轮开始都以单位坐标矢量作为第一环方向组,鲍威尔基本算法的搜索过程,推广到 n 维优化问题,第一环基本方向组取单位坐标矢量系e1,e2,en,沿这些方向依次做一维搜索后将始末两点相连做新生方向,再沿新生方向一维搜索,完成一环的迭代。以后每环的基
11、本方向组都是将上环的第一个方向淘汰,上环的新生方向补入本环最后而构成。n维目标函数完成 n 环的迭代过程称为一轮。,对于二次正定目标函数,一轮的终点即为最优点;,对于非二次函数,重置初始基本方向组为单位坐标矢量系进行第二轮迭代,依次做第三轮、第四轮直到在某轮中第 k 环的始末两点距离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时:终止迭代,鲍威尔基本算法的缺陷,若在优化搜索过程中出现1(k)=0(或近似等于0),则方向 Sk 表示为S2(k),S3(k),Sn(k)的线性组合,则第 k+1 环搜索方向组S2(k),S3(k),Sn(k),Sk是一个线性相关矢量系,以后的各次搜索将在降维的空间进行,无法得到 n 维空间的
12、函数极小值,计算将失败。这种现象称为“退化”。,基本方向组为:,各方向最优步长:,新生方向:,鲍威尔基本算法有一个缺陷,它有可能在某环迭代中出现基本方向组为线性相关的矢量系,说明如下:如在第k 环中,,鲍威尔基本算法的退化,x1,x2,x3,1=0,2e2,3e3,S1,如图所示为一个三维优化问题的示例,设第一环中1=0,则新生方向与e2、e3 共面,随后的各环方向组中,各矢量必在该平面内,使搜索局限于二维空间,不能得到最优解。,4.2.3 鲍威尔修正算法,在某环已经取得的n+1各方向中,选取 n 个线性无关的并且共轭程度尽可能高的方向作为下一环的基本方向组,(一)鲍威尔修正算法的搜索方向,初
13、始点:,新生方向上的极小点:,在第k环中:基本方向组为:,新生方向:,映射点:,记:,其中:是在第k 环方向组中,依次沿各方向优化搜索函数值下降量的最大值,即Sm(k)方向函数下降量最大,鲍威尔修正算法的方向淘汰,(F3),(F2),(F1),映射点,函数下降量,判别式,(1)至少一个不等式成立,则第 k+1 环的基本方向仍用老方向组 S1(k),S2(k),Sn(k)。k+1环的初始点取 x0(k+1)=xn(k)F2 F3 x0(k+1)=xn+1(k)F2 F3,判别式,(2)两式均不成立,则淘汰函数值下降最大的方向,并用第 k 环的新生方向补入 k+1 环基本方向组的最后,即 k+1
14、环的方向组为:S1(k),S2(k),Sm-1(k),Sm+1(k),Sn(k),Sn+1(k)k+1环的初始点取 x0(k+1)=x(k)x(k)是第k 环沿Sn+1(k)方向搜索的极小点,鲍威尔修正算法的终止条件:|x(k)-x0(k)|,修正算法的迭代步骤及流程图,第一步:任选初始迭代点 xn(1),选定迭代精度,取初始基本方向组为单位坐标矢量系,令k=1(环数)开始下面的迭代,第二步:沿Si(k)诸方向依次进行 n 次一维搜索,确定各步长 ai(k)使,i=1,2n,得到点阵:,构成新生方向:,沿 方向进行一维搜索求得优化步长,得,第三步: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如满足,则可结束迭代
15、,最优解为,停止计算。否则,继续进行下步。,第四步:计算各迭代点的函数值 F(xi(k),并找出相邻点函数值差 最大者:,(1mn),及与之相对应的两个点 xm-1(k)和 xm(k),并以Sm(k)表示两点的连线方向,第五步:确定映射点,,并计算函数值,检验鲍威尔条件,若至少其中之一成立转下步,否则转步骤,第六步:置k+1环的基本方向组和起始点为,(即取老方向组),当F2F3,当F2F3,令kk+1,返回步骤二,第七步:置k+1环的方向组和起始点为,令kk+1,返回步骤二,修正算法与基本算法的区别,修正算法除了第一环以单位坐标矢量系为基本方向组外,以后每轮开始就不必重置单位坐标矢量系,只要一
16、环接一环继续进行即可。随着逐环迭代的继续,各环的基本方向组将渐趋共轭。修正了的鲍威尔算法不具有二次收敛性,但是克服了退化的不利情形,同时仍能够有效地、越来越快地收敛于无约束最优点。,例题4.2,例题4.2 试用鲍威尔修正算法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已知初始点 x0=1,1T,迭代精度=0.001,解:第一环迭代计算,沿第一坐标方向e1进行一维搜索,1=2,以 x1(1)为起点,改沿第二坐标轴方向 e2 进行一维搜索,2=0.5,构成新方向,沿S1方向进行一维搜索得极小点与极小值,计算点距,需进行第二环迭代计算,第二环迭代计算,首先确定上环中的最大函数下降量及其相应方向:,映射点及其函数值:,检查
17、鲍威尔条件,于是可知,鲍威尔条件两式均不成立。第二环取基本方向组和起始点为,沿 e2 方向作一维搜索得,以x1(2)为起点沿 S1 方向一维搜索得,构成新生方向:,沿 S2 方向一维搜索得:,检查迭代终止条件:,需再作第三环迭代计算。,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S1,S2 实际上为共轭方向,见下图。本题又是二次函数,由共轭方向的二次收敛性,上面结果就是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预料,如果做第三环迭代,则各一维搜索的步长一定为零,必有,故得最优解:,4.3 梯度法,梯度法是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解析法之一,在理论上,这个方法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在一定场合令人满意的优化算法,而且许多更有效和实用
18、的算法也常常是在这个基本算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函数的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增加最快的方向,则负梯度方向必然是函数值下降最快的方向。采用负梯度矢量作为一维搜索的方向,因而又称作最速下降法,4.3 梯度法(最速下降法),一、迭代公式,其中:,g(k):函数在迭代点 x(k)处的梯度F(x(k)a(k):一般采用最优步长,即通过一维极小化函数获得:,4.3 梯度法,据一元函数极值条件和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公式,得,即(f(x(k+1)T g(k)=0,或(g(k+1)T g(k)=0,此式表明,相邻的两个迭代点的梯度是彼此正交的。也即在梯度的迭代过程中,相邻的搜索方向相互垂直。梯度法向极小点的逼近路径是锯齿形
19、路线,越接近极小点,锯齿越细,前进速度越慢。,这是因为梯度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从局部上看,在该点附近函数的下降最快,但从总体上看则走了许多弯路,因此函数值的下降并不快。,4.3 梯度法,二、迭代终止条件,常用梯度准则:,三、迭代步骤,(4)从x(k)点出发,沿-g(k)方向作一维搜索求最优步长(k)。得下一迭代点 x(k+1)=x(k)-(k)g(k),令k=k+1,返回步骤(2)。,(1)任选初始迭代点x(0),选收敛精度;,(2)确定x(k)点的梯度(开始 k=0);,(3)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g(k)|?若满足输出最优解,结束计算。否则转下步;,入口,给定:x(0),,k=0,|g(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无约束 优化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7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