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建工学院张大玉.ppt
《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建工学院张大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建工学院张大玉.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全国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干部培训班”专题报告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报告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张大玉2004年11月,2,主要内容,1 城市与城市发展2 有关城市(镇)规划的主要理论3 当前我国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 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5 规划实例,3,1 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形成的动因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产生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产生城市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城市,大概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4,1.2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化趋势1.2.1 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
2、城市的物质构成 分为两种领域,即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所共享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公立的医院、学院等);非公共领域指社会个体所占有的那部分物质环境(办公、商业、工业和居住等),指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 演化方式: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分为向外扩展和内部重组,5,1.2.2 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的异质性和城市社会空间 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城市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通过社会角色来交往联系,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乡村以地缘关系把家族组合起来,地缘与乡土意识是重要的社会认同基
3、础。城市社会的异质性往往表现出空间分布的特征;2)、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和生活闲暇化,6,1.2.3 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规律:三大产业分类: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产业,如工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产业,即服务业,7,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1.3.1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
4、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8,因此,城市化绝不仅仅是乡村人口进人城市,而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乡村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现代化、基础结构现代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共同构成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如果说乡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量的增加的过程,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那么,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9,1.3.2 城市化的度量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
5、人口的比重1.3.3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低于30%):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发展缓慢 中期阶段(30-70%):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 后期阶段(70-90%):城市人口增加缓慢阶段,10,1.3.4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特征 世界城市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到20世纪末,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6。特征如下:1)、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 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为5.1%1850年为 6.3%。1900年为 13.3%1950年为 29%,1998年为 46.1%。根据世界银行
6、预测,到201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25年将达到60%。,11,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在20世纪上半叶完成 1850年,英国的城镇化水平为50%,开始初步进人城市社会 19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为 26.1%,处于起步阶段;1950年城市化水平就达到了52.5%,已经初步进入了城市社会;1975年已经进人了成熟的城市社会。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量的增加已经基本完成,主要表现为质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5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16.7%,相当于
7、发达国家1875年的水平;1975年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成熟的城市社会);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8.4%,比发达国家1925年39.9%的城市化水平低1.5个百分点。,12,3)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 在工业革命之前,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甚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1820年,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8.7%和16.0%,而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美国、普鲁士六国之和仅占22.1%。同时,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同步发展。1997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的67.2%,但是这些国家创造
8、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不足l/7。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创造了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加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并没有相应幅度的提高。换言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量的增加,而城市发展质量还比较低。,13,4)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 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过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不足的问题。所谓过度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快于工业化进程。原因:一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不足,
9、是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为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从而限制了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原因:一是人为的政策因素(东欧、前苏联等),限制农民进城。二是工业过度分散,乡村人口就地非农化所致(东南亚一带)。5)知识经济对世界城市化的挑战,14,1.3.5 中国城市化的历程及特征 1952年,中国GDP为6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高达50.5%,人均GDP仅119元,城镇人口比重12%,是一个几乎具备了一切落后特征的农业国家和农村社会 中国城市化历程的特征:1)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线,中
10、国的城市化历程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78年以前城市化的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1978年以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阶段,15,2)自1979年起,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 3)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规模呈现下降态势,城市化乏力 4)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6,1.3.6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引力”。英国的男性劳动力从1815年的180万下降到1961年的50万;美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从1880年44%下降到196
11、4年的6.8%。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30%-50%、50-70%、70%经济发展水平:1000美元以下、1000-3000美元、3000-7000美元、7000美元,17,1.4 我国城镇发展的态势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成长期,这一趋势除了体现在个体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级别的提升以外,还呈现一个显著的态势:区域发展的日渐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日渐区域化,城镇发展日益呈现群组网络化的演进特征。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城市群或经济带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两个
12、主要特点:1)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更多是表现在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组合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寻求空间区位时,第一个层次考虑的往往是城市群间的比选;2)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在更大范围的成长力与竞争力,在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对所在城市群的地位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珠江三角洲的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18,19,2 有关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2.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周代为我国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儒家的礼制思想与老子的自然观并存 西方:欧洲古代文明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
13、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古希腊的公共场所、古罗马的炫耀和享乐的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的城市放射轴线等,20,21,22,23,24,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流行19世纪中叶出现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主要思想与事件:空想社会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
14、市。近代的代表人物是欧文(Robert Owen)和傅立叶(Charleo Fourier)巴黎改建:豪斯曼(George E.Haussman)于1853年为巴黎的行政长官,看到了城市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排水系统不足、可用作公园和墓地的空地缺乏、大片破旧肮脏的住房、交通问题等,开始对巴黎进行改建,主要包括用道路来划分城市结构,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街道改建的同时,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在城市两侧建造两个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等,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25,城市美化与城市公园运动: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公园运动
15、”,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到城市之中。1858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规划2.2.2 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1)、“带形城市”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提出。主要思想: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2)、“田园城市”1898年霍华德提出。基本思想:“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宗旨是: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3)、“卫星城镇”以1922年 雷蒙.温恩出版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为标志。构思:现有的城市用一圈绿带围住,限制其发展,多余的人口疏散到周围的“卫星城镇”中去。,26,4)、“有机疏散”理论 1942年 E.沙里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城镇 规划 理论 实践 北京 工学院 张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