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小句本位”理论初探.pptx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小句本位”理论初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小句本位”理论初探.ppt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小句本位”理论初探,编辑:李超,对外汉语教学是建立在汉语本体研究之上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在“本位”的问题上借鉴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迄今为止已有词本位、句本位、短语本位、移动本位、字本位、小句本位、复本位、无本位、语素本位等观点。客观地说,每一种本位说在一定范围内都有道理,但是语言是有层级性的,在含有多种因素的不同的层级范围内,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因此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只有一种本位理论最介理。,一、主要的本位理论,(一)“词本位”理论(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以拉丁语法为蓝本,首创了以词本位为中心的汉语语法体系,属于文言语法。另外,此书用是在拉丁语基础上总结
2、出来的语法理论框架来套用汉语的语言事实。我们知道,马氏模仿的拉丁语保留着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拉丁语中,词是天然的语法单位,依照词的形态变化,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而汉语则恰恰与此相反,它没有具有普遍意义的词形变化。,(二)“句本位”理论(黎锦熙,1924)黎先生在论“盖”“而”及文法的研究一文中曾指出:“所谓句本位,实际上是一种科学体系上的教学法名称,就是说,讲词类要在句子中讲,这词类才能获得生命,才不是静止的标准,才不是解剖下来的尸骨头,才有生命力。”“句本位”的语法理论还集中表现在句子结构分析方法上。,黎先生第一次明确了句子的六大成分及其内部的关系。这六个成分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主要
3、成分:主语、述语;第二层为次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第三层为附带成分:形容词的附带语(即定语)、副词的附带成分(即状语)。这种析句法能划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有一定的层次观念,对辨清全句的格局、确定句子类型、修改病句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沿用至今,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三)“短语本位”理论(朱德熙,1982)朱德熙先生在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中指出:“由于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描述句法。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各类词组(主谓、动宾、动补、偏正、连动等等)作为抽象的型来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词组里的分布状况,而不急于把它们跟具体的句
4、子联系起来,特别是不把它们钉死在句子的某个成分上。如果我们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够详细地描述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述清楚了,因为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四)“字本位”理论(徐通锵,1994)徐通锵先生以汉语研究为基础,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正是汉语所特有的字,并以字为基点,建立了自己的汉语研究理论框架,称之为“字本位”理论。字本位的主张,针对的是词本位,实际上包括了从词类到句子的种种本位理论,它不仅仅是语法单位或语言研究出发点的问题,而且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所习惯的整套汉语语法体系和汉语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挑战。,(五)“小句本位”理论(邢倡义,1995)在研究汉语特点的进程中,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口语 教学 本位 理论 初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