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ppt
《实验四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叶绿素提取、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数据误差大。气孔密度20-100/mm2个别同学实验报告格式不规范,存在个别抄袭现象。实验报告不齐。,实验四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与含量测定,提取叶绿体色素分析叶绿体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提取和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光合色素是研究光合作用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1.实验目的及意义,2.1 用含水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2.实验原理,亲水的“头部”: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带正电性,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性,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亲脂的“尾巴”: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纯的有机溶剂不能打破
2、叶绿体色素与蛋白质的联系,所以必须用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并有少量水存在时,才能将叶绿体色素提取出来。,80%丙酮95%乙醇丙酮:乙醇:水(4.5:4.5:1),2.2 叶绿素的物理性质,1)叶绿素的吸收光谱,红光区:640660 nm蓝紫光区:430450 nm,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00500 nm,不用蓝光区测叶绿素含量。,2)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2.3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酯化,另一个被叶绿醇酯化)。叶绿素可以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用此法可将叶
3、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1)皂化反应,皂化分层,叶绿酸的盐形成以后,因分子极性增大,易溶于稀酒精溶液中,不能进入苯层;而类胡萝卜素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醇溶液中;一部分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胶体,出现一层乳白色的溶液。,低温下发生皂化反应的叶绿体色素溶液,易乳化而出现白色絮状物,溶液浑浊,且不分层。,2)取代反应,卟啉环中的Mg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H+、Cu2+、Zn2+等离子取代。稀酸:叶绿素溶液与稀酸作用,Mg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遇Cu2+则成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常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浓酸:叶绿素溶液与浓酸作用,Mg
4、被H+取代,且生成的去镁叶绿素迅速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呈褐绿色。,1)吸收光谱 红光区:640660 nm;蓝紫光区:430450 nm。2)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3)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用此法可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4)取代反应 在稀酸中,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Cu2+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在浓酸中,叶绿素中的Mg被H+取代,且生成的去镁叶绿素迅速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呈褐绿色。5)叶绿素的化学
5、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的理化性质,1)叶绿素a、b分别在665nm和649nm波长处(95%乙醇提取)有最大的吸收峰,同时在该波长处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Beer定律,列出以下关系式:Ca=13.95A665 6.88 A649 Cb=24.96 A649 7.32 A665 CT=Ca+Cb=18.08 A649+6.63A665A665和A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 nm和649 nm时的吸光度Ca、Cb、CT分别为叶绿素a、b及总的浓度,以mgL-1为单位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叶绿素 提取 理化 性质 含量 测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