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水循环和洋流.ppt
《学案4水循环和洋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4水循环和洋流.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你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吗?你 知道那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是怎么沉没的吗?,4,学点一,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学点二,典例分析,对应训练,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水循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_的变化在太阳能及_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_的循环运动海陆间水循环,使大量水分以降水的形式进入_。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_,水力发电就是利用了这一能量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而人类目前只能以 增加或减少地表_、人工增雨及 _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物理状态,地球重力,总量平衡,陆地,势能,
2、蒸发,跨流域引水,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 进行的较为_的流动副热带环流在赤道附近受_信风和 _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 流动的赤道洋流西风带内持续向东运动的洋流称为_,稳定,东北,东南,西风漂流,返回目录,1.概念: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太阳能、地球重力。3.组成水循环的环节 对于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整个过程的把握,可利用模式图进行:,(1)图解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4.水循环的类型,(2)表解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地表
3、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海洋与陆地之间,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规律总结: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水循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可再生的水资源。(2)水循环中的降水、蒸发等环节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从而影响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3)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冲积形成的平原成为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主要场所。(4)水在由高处流向低处时,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它可部分代替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矿物
4、能源,且环境效益较好。(5)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方式改变水循环中的一些环节,从而使水循环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6)人类也可以通过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排干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等手段来影响水循环,但这些影响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_,_,_,_,_,_,_。()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 _。()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A.B.C.D.,蒸发,降水,水汽输送,
5、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C,【解析】(1)(2)题,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填出各环节。(3)题,人类活动能影响降水的环节是:人类不合理改变地表状况导致蒸发量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题造成黄土高原破碎地形的外力作用是河流侵蚀,图中环节表示地表径流。,返回目录,1.能使陆地的水不断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大气环流,B,1.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2.按洋流性质分类,秘鲁寒流对南美
6、洲西海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从低纬流向高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从高纬流向低纬,比流经的海区水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降温减湿,思维拓展:按成因分类,大气运动及近地面风带,盛行西风、信风带内所形成的洋流,如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温度、盐度差异密度差异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及深层洋流,由上述成因导致出发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海水补充而形成,秘鲁附近的上升流,3.洋流分布规律,(1)图解,2)图表结合归纳四类环流的分布、组成、特点及动力,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45之间),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循环 洋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