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2、学校教育制度的分类(1)根据学校教育制度的权力支配主体划分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地方合作制,马丁路德金曾有一篇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2)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划分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3、我国学制的
2、沿革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开始。,1、壬寅学制1902年,(2)“癸卯学制”,1904年分三段七级(20-21年)第一段为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3)壬子癸丑学制分三段四级(共17-18年)第一段:初等小学校(4年)和高等小 学校(3年),共7年第二段:中等教育设中学校4年第三段:高等教育:不分级,设大学 但一般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分三
3、段四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初小4年和高小2 年)第二段:中等教育(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第三段:高等教育(4-6年),(5)1951年学制四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986年我国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教育的学制特征日渐增强。,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具有不稳定性;()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的内容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需要(如行为规范、习俗经验、原始的宗教艺术、劳动的技能、体格锻炼等);()教育传播媒介主要是靠语言和形体示范;()儿童在模仿成人的活动中学习。,我国古代的教育场景,.形
4、式化教育()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大抵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制度化教育()学校化。把教育等同于上学。()制度化。明确规定各种制度,如入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等。(3)封闭化。它按自身的特有的标准,以自身特有的规则、规范构筑壁垒,形成其它系统、其它实体、其它过程的排斥性,导致正规教育“十分狭隘”。(4)标准化。用划一的标准与规格来管理,保持教育系统的一致性。,4、教育制度的批判时期5、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终身教育理念指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
5、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摇篮走向坟墓的过程)空间上: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各种环境,(2)全民教育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提出要普遍提供学习机会、重视平等、强调学习成果、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与范围、改善学习环境和加强合作等。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2)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秋游,打猪草,同在蓝天下,全民教育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基础教育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获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产生 发展 第四 讲和 第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