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2-4章.ppt
《婚姻家庭法2-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法2-4章.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婚姻的成立与效力,第一节 婚姻的成立第二节 与婚姻有关的制度第三节 婚姻的效力,第一节 婚姻的成立,结婚制度概述结婚要件结婚程序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一、结婚制度概述,结婚,又称婚姻的成立或婚姻的缔结,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结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男女双方结婚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结婚行为的结果是确立夫妻关系,二、结婚要件,结婚的必备要件: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必须符合一夫一妻结婚的禁止条件: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禁止一定疾病的人结婚,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课堂案例:,张某,未婚,与姑姑的养女
2、(表妹)在进修业余大学的学习中,逐渐产生爱慕之情,二人打算结婚,但有人说,表兄妹之间不可以结婚,对吗?王某与表哥的女儿在同一乡镇企业中工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准备结婚。二人能否结婚?,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身体方面的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如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等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精神方面的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三、结婚程序,结婚的程序又称结婚的形式要件,指法律规定结婚必须采取的形式。登记制仪式制登记与仪式结合制我国结婚登记制度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办理结婚登记,
3、结婚程序,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出具:户口本、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关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由双方当事人自主自愿选择,不是必须提交的材料。审查登记符合结婚条件,发给结婚证。不予登记: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非双方自愿的;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无效婚姻,无效婚姻是指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由于欠缺婚姻成立的有效要件,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重婚的,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无效婚姻的请求权主体和宣告机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一条 当事人就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无效婚姻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思考:如果当初的结婚手续是找人代办的之后,一方是否可以此为由主张婚姻无效呢?,可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是指因一般欠缺婚姻有效要件而经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宣告撤销,丧失婚姻效力的一种形式。我国新婚姻法规定撤销婚姻的原因只限于因胁迫结婚的一种情形,其他情形均不得撤销。撤销婚姻的申请权人只限于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而不能是其他人。撤销婚姻的撤销权人是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撤销婚姻有时效限制,即撤销申请权人提出申请的期限必须是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5、,婚姻被确认无效、被撤销的效力,被确认为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后,具有溯及力,至始无效。至始无效意味着双方之间没有存在过夫妻关系,按照同居关系处理相关问题。财产的处理: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则上按照共同共有处理。有证据证明为一方所有的,归其所有。对于共同共有的财产的分配,当事人可以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依法判决,判决时应当照顾无过错方。子女问题的处理。,案例分析,16岁的女孩金与明开始恋爱,从此两人开始出双入对,过起了同居生活,在外人眼里俨然一对小夫妻。17岁的时候金生下一子。而最后明却与别的女人结了婚。后来,20岁的金向法院请求法院依法解除与明的同居关系,同时判令孩子由自己抚养,由明每月
6、支付抚养费直至孩子满18岁,并平均分割家庭财产。同时金以重婚罪将明推上了法庭明是否构成重婚罪?金主张一平分家庭财产是否成立。如孩子由金抚养,明应否支付孩子的生活费,支付至什么时候?,第二节 与婚姻有关的制度,婚约 事实婚姻,纳彩(纳彩),一、婚 约,婚约是指男女双方以将来成立婚姻为目的而作出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的行为成为订婚或定婚,订立婚约的当事人双方称为未婚夫妻。订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法律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婚约为非要式法律行为。婚约不得请求强迫履行,对双方没有约束力对因婚约引起的财产纠纷,区别对待。,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关于婚约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依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属于下列情形
7、,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第2、3项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案例分析,王某与叶某是大学同班同学,恋爱关系。王某为独生女,叶某经常去王家帮忙。2002年春节,二人订婚,王家欲购买一处经济适用房给二人结婚作新房,王家出资25万,欲贷款5万,叶某主动提出,根据农村风俗,结婚时要给女方彩礼,叶父母东挪西借凑了5万块钱,作为彩礼寄给了王的父亲。2003年,王叶二人因分配问题,发生纠纷,中止恋爱关系,叶要求王返还5万元,王不同意,双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诉诸法院,此案应如何分析?,案例分析,甲男
8、之父与乙女之父乃同一单位的领导,二人素来关系甚好。经过二老撮合之下,甲男与乙女相识相知,进而产生恋情,在恋爱过程中,甲男为博乙女欢心,先后馈某名牌时装两套、手机一部、金项链一条给乙女。在经过将近马拉松式的两年恋爱之后,双方家长开始共同商议子女婚姻的大事,决定于当年的国庆节举行订婚仪式,届时邀请双方家长以及近亲属参加该仪式,男方家长出资1万元举办订婚宴会,并购买一枚价值人民币10万元钻石戒指作为双方的订婚信物。后订婚仪式如其举行,甲男在双方亲属面情将该钻石戒指佩戴在乙女手上。然而,订婚仪式举行不久,乙女因爱上另外一男士丙,从而拒绝与甲男结婚。甲男及其父母大为恼怒,要求乙女履行婚约与甲男结婚,否则
9、就必须退还馈赠给其的某名牌时装两套、手机一部、金项链一条以及钻石戒指,同时赔偿1万元订婚宴会的费用以及精神抚慰金10万元。乙女的父母为女儿背信弃义的做法极为恼火,声明如果乙女不与甲男结婚则与之断绝一切关系。问题:1、甲男能否请求法院判决乙女与之结婚?2、甲男是否有权乙女退还上述财物并赔偿1万元损失以及精神抚慰金?3、乙女的父母与乙女断绝一切关系的做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案例分析,原告:梁某,女,35岁。被告:朱某,女,63岁。被告:刘某,男,38岁,系朱某之子。1996年7月,原告梁某经人介绍与被告刘某相识,双方建立恋爱关系,1997年12月,双方协商后对被告朱某所有,两被告共同居住使用的房屋
10、一套进行装修,1998年6月结束,共花费23000元左右,包括原告诉请主张的18158支出,之后二人终止关系。被告主张自愿赠与。,没有结婚的婚前财产公证是否生效,原告王某与被告赵某原为恋人关系。1997年至2000年共同生活。坐落于本市宣武区某小区的一个两居室为被告名下产权。1998年1月21日,原、被告在家中经海淀区公证处达成公证书,协议具体内容:1、属于王某所有的坐落于海淀区西洼村某号的北房3间、西方三间、南房2间共8间等均为王某的婚前财产。2、属赵某所有的宣武区某小区两居室,赵某自愿赠与王某,作为王某的婚前财产。王某的婚前财产在王、赵结婚后的婚姻存续期间均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之后二人
11、发生纠纷。,二、事实婚姻问题,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结合。事实婚姻的主体为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事实婚姻的双方都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又为群众所公认。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中国对待事实婚姻的态度,承认主义时期(1950年婚姻法实施期间)限制承认主义时期(1984年8月1994年2月)不承认主义(1994年2月至今)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第三节 婚姻的效力,一、婚姻的效力是婚姻成立所导致
12、的法律后果。分为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夫妻关系演进夫妻一体主义夫妻别体主义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规定,二、夫妻人身关系,夫妻人身自由权夫妻姓名权夫妻住所选定权夫妻计划生育义务夫妻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夫妻间的继承权,夫妻姓名权,其侧重点在于彻底推翻传统的“妻从夫姓”原则,赋予已婚妇女以独立的姓名权,从而维护已婚妇女的独立人格。夫妻各自享有姓名权,不因婚姻生活的具体环境,双方的职业、收入和彼此的扶养关系而变化。法律的规定并不排除夫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姓名问题进行约定的自由。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夫妻住所选定权,一是登记结婚后,夫妻双方平等地享有婚姻住所决定权。对于婚
13、后共同生活住所的选择,应由夫妻双方自愿约定。二是夫妻双方享有互为对方家庭成员的约定权。,夫妻扶养的权利与义务,扶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行为。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的权利。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对等的。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具有强制性。,白爱香因离婚后护理受伤的原夫诉刘如意偿付必要费用案,原告白爱香与被告刘如意原为夫妻,因感情破裂于1996年6月通过诉讼解除了婚姻关系。不久,被告刘如意因遇车祸致其人身受到严重伤害,神智不清,生活不能自理,急需要别人护理和照顾。经亲友提议和劝说,原告白爱香同意由她负责护理和照顾被告。被告在医院治
14、伤21天期间,原告对他精心护理,给他喂饭,搀扶他大小便,并为他支付医疗费5011.80元;被告出院后在家养伤期间,原告继续照顾他的生活。原告连续护理被告的时间共有9个月,在此期间,原告为被告承包的工程购买建筑材料两次垫付价款,共计16284.68元。原告白爱香向洛浦县人民法院起诉称:在被告刘如意被车撞成重伤期间,我护理了他18个月,并为被告垫付住院费5011.80元,其应给我支付护理费19141.8元、生活费630元。此外,我还为其管理承包的工程9个月,每日按50元计酬,应付给我报酬13500元。在此期间,我还为被告购买承包工程建筑材料垫付价款共16284.86元。以上各项,被告应给我给我偿付
15、48926.66元,关于婚姻身份效力的立法完善,同居义务同屋、同床、同桌忠实义务日常家事代理权基于夫妻身份当然享有,代理权的行使不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且仅限于日常家事的范围;目的是为了适应日常家务的需要;其范围以家庭生活必要为要件;夫妻间关于日常家事代理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三、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有关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利用管理、收益、处分以及债务清偿、离婚时的财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1封建法的夫妻财产制2市民法的夫妻财产制分别财产制3社会法的夫妻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我国的法定财产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
16、妻共同所有: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费用,法定财产制,夫妻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制婚姻法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个人身份)遗嘱人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个人身份)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个人、职业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案例:,李芳,1995年父母先后去世
17、,作为独生女李芳继承了父母全部遗产,包括一栋房屋,50万元现金及房屋内的全部设施。1996年李芳与许明相恋并很快结婚。婚后双方居住在李之父母留下的私房中,将遗产中的10万元投资于股票市场,2002年获利10万元。2001年,李芳遇车祸,许明一直在医院陪床照料两个月之久。后肇事单位同意赔偿李芳医疗费、损害赔偿金及预计未来的减少等各项损失20万元。2002年,二人因感情失和准备离婚,但双方对夫妻财产的界定与划分未达成协议。问题:1、请分析上述财产的归属,并说明法律依据?2、我国的法定婚姻财产制是什么?,约定财产制概述,约定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的对称,指法律允许夫妻以契约的形式确定财产所有的夫妻财产制
18、。我国婚姻法采自由式的约定财产制。约定的客体*婚前*婚后*全部*部分约定时间*婚前*婚时*婚后,我国约定财产制的内容,关于婚后所得的财产的约定:一是可以将婚后所得的财产约定为各自所有。二是可以将婚后所得的财产约定为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关于婚前财产的约定:一是可以将婚前财产全部约定为共同所有的财产。二是可以将婚前财产约定为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约定财产制的有效要件,约定的双方必须具有缔约能力约定必须双方自愿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约定应以书面形式,最好经过公证,约定的效力,适用上的优先效力约定优于法定对内效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19、。对外效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如果第三人知道约定的,即对第三人发生法律效力;如果第三人不知道该约定的,则对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分析甲乙二人的约定是否有效?,甲男与乙女二人通过网络相识,二人于2004年3月见面确立恋爱关系。2004年4月,甲、乙二人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政部门登记结婚。在结婚登记之前,二人达成书面协议一份约定:1、甲、乙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并同意结婚,在共同生活期间双方应保证互谅互让。2、甲有电器若干、家具一套等用于共同生活。3、甲在婚前购买三居室一套,已经缴纳房款56万元人民币,其余未付款47万元应由甲负责偿还,房屋由二人在婚后共同居住使用。4、甲每月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婚姻家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