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是与人的沟通和交往息息相关的。人一生的愉快、烦恼、欢乐、悲伤、爱与恨,也是与别人的沟通和交往分不开的。,案例:,有一大学新生,在课堂上与同宿舍在某一问题的观点上发生了争执,他从不喜欢对方的观点,发展到越看该同学越不顺眼,甚至连对方的长相、生活方式都看着别扭,不愿接纳。可一想到从小学到中学,老师们的要团结同学的谆谆教导,想到“和为贵”的古训,便采取了回避矛盾的消极方式:每天清晨,他第一个起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之后,离开宿舍去用餐,到教室上课。,案例:,中午午休时间也是在教室里度过的
2、。每当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过多时,他才最后一个回到宿舍。常常在宿舍门外听到舍友们有说有笑,可当他一迈进宿舍,大家就都不说话了。他十分不解,总以为人们是在一起议论他。一次他忍不住向一位室友质疑:“我一回来你们就不说话了,是不是总在议论我?”室友很惊讶地说:“哪儿的事呀,你学习那么刻苦,每天早出晚,案例:,归,挺不容易的大家都想照顾你早点休息,所以才不说话呀!”“可我哪里是在学习,我孤独、我苦恼、没有人倾诉,学习成绩一踏无涂。”,提问:,这位大学新生为什么感到苦恼?应如何和同学相处?,两项调查结果,1、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一万个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个人“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
3、功因素的15%,其余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2、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的结果证实:数千名被解雇的男女中,人际关系不好的比不称职的高出两倍。,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路上的“润滑剂”,一、人际关系的心理行为原理,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讨论:,在你们的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们的交往关系?,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或优先效应,在陌生人中比较起作用)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要利用这一心理效应,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注意仪表、衣服要整洁、服饰搭配和谐得体、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
4、交谈技巧,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2)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在熟悉人中比较明显)利用近因效应整饰自身的形象。如双方感情不和,一旦要分手的时候,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歉意,会出乎意料地博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将以往的恩怨化解。,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3)刻板印象(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商人:奸诈教授:白发苍苍、文质彬彬,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4)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由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
5、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结果,几乎所有的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在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5)投射效应: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理学家的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
6、子在校园里走动,并且这些人认为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1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6、定势效应(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窃,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心理小实验:物以类聚 为了调查朋友关系是如何结成的,美国心理学家菲斯汀等人对大学生入住后6个月的情况做了一次跟踪调查,被测者是初次见面的17名男生
7、,他们在入住之前接受了政治态度和宗教态度的调查.进一,心理小实验:物以类聚,步跟踪调查表明,最初是房间邻近的人关系友好(近因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渐渐形成了群体.都说好朋友在性格上非常相似,调查的结果确实如此.但人们有时也把这种相似看得超过了实际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自以为理想的性格特征更是这样。,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1)接近性吸引:近水楼台先得月远亲不如近邻 这一原则存在年级差别,低年级小团体的形成以接近性吸引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近性吸引的小团体明显减少。,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2)相似性吸引:相似:兴趣、爱好、背景、信仰、价值观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大学生之间
8、对某种事物或事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情感上就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纽科姆实验:,向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16周,在住进宿舍之前,研究者先把这些互不相识的大学新生安排在一间房子里住。然后定期测验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态度、看法,以及他们对同室同学的喜欢评价。住宿初期,空间距离是决定彼此交往较多的重要因素,但到了后期,彼此间的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超过了空间距离的重要性而成为密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研究的最后阶段,让这些大学生自由选择住同一房间时,明显体现出持相同意见和态度者均喜欢选择住同一房间。,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3)互补性吸
9、引:(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相似性吸引45.3%,接近性吸引占35%,补偿性吸引19.7%。,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4)外表吸引:一见钟情外表:长相、气质、风度、谈吐、衣着等外 在的形态,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又丑又残,刚看到时,会被他的丑陋吓倒,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会发现原来他虽然外表丑陋,却有颗善良的心,比那个一表人才的神甫不知道要好多少。,说明:,外表的吸引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初接触时往往还是会有以貌取人的现象,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5)人格的吸引:长久的吸引奥尔波特研究了一群陌生人首次集会时的人际吸引力:第一
10、,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第二,外表的特色如体形、服装等第三,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如新奇的令人喜爱的动作第四,地位和角色。,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最广泛的,然而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却是最低的。到心理咨询室来心理咨询的人中,因人际关系问题占到前几位。,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和被动性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有强烈的被理解的渴望。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家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远的地方呼唤。但在实际交往中又有不少大学生显得较为被动(独生子女、性格、农村家庭等)。,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11、的特征,2、交往群体心理基础相似与个性心理的差异 心理基础相近:年龄相近、学历相近、生活学习环境相似等 个体心理差异:性格、气质、认识能力、道德素质等,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3、交往对象的局限性和交往范围的狭窄性交往对象:同学、同宿舍、同乡等交往范围:学校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4、交往内容的情感性和现代交往动机的功利性交往内容:学习、思想、生活、各种集体活动、娱乐等,以增进感情和友谊为主要交往目的。现代交往动机:功利性 形成较大的反差,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5、大学生与异性交往愿望的强烈性与交往的拘谨性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性心
12、理逐步趋向成熟。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兴趣与愿望,并不断增强。但在实际男女生的交往中,多数学生的行为显得很拘谨,不能落落大方,怕人家讲闲话。,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对自己的认知影响自我表现,自卑、自高自大;对他人的认知(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刻板效应);对交往本身的认知,需要与满足。,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2、情绪因素: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反应过分强或过分弱均属不正常情绪反应。浙江大学毕业生刺杀招考人员案。3、人格因素:为人虚伪、自私自利、不尊重、报复、嫉妒、猜疑、苛求、过分自卑、孤独、骄傲自满。,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62420.html